青春助力“百千万”|第62期:“艺”创引力”·绘灯点亮宝楼——非遗IP“灯笼妹”赋能红灯笼荔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8 19:46 1

摘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艺”创引力突击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与“双百行动”号召,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凭借专业知识与饱满热情,深入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宝楼村。从助力特色荔枝产业推广,到赋能村民新媒体技能,再到挖掘乡土文化打造品牌荔枝、品牌IP

“艺”创引力

绘灯点亮宝楼

非遗IP“灯笼妹”赋能宝楼红灯笼荔枝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艺”创引力突击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与“双百行动”号召,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凭借专业知识与饱满热情,深入汕尾市城区东涌镇宝楼村。从助力特色荔枝产业推广,到赋能村民新媒体技能,再到挖掘乡土文化打造品牌荔枝、品牌IP,汕职院学子用汗水与智慧,为这座藏在青山间的古村注入蓬勃生机,谱写了一曲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在“百千万工程”为乡村发展擘画宏伟蓝图的背景下,“艺”创引力突击队聚焦汕尾宝楼村红灯笼荔枝产业升级需求,以“非遗文化赋能荔枝产业,IP形象驱动品牌升级”为核心理念,开展了“灯笼妹”IP形象设计项目。

宝楼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优质的荔枝品种,如当地特有的“红灯笼”荔枝,以果大核小、肉质鲜嫩多汁、味道清甜醇厚著称,为宝楼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宝楼村的荔枝种植规模达3500多亩,是当地主导产业。近年来,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宝楼村积极探索特色产业链延伸,尝试多元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艺”创引力突击队结合艺术专业优势,探索文化赋能乡村产业的路径;助力宝楼村荔枝品牌升级,推动“凤山红灯笼”IP化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可复制的“艺术+农业”实践案例,助力其融入“百千万工程”的发展大局。

“灯笼妹”IP形象设计:

以“非遗文化赋能荔枝产业,IP形象驱动品牌升级”为核心理念,“艺”创引力突击队开展了“灯笼妹”IP形象设计项目。该设计以汕尾地域文化为根基,选取红灯笼荔枝为原型,通过拟人化设计将果壳纹理、枝叶轮廓融入少女形象。服饰汲取汕尾渔歌服饰的蓝红为主色调,蓝色象征海洋、红色寓意红火,同时融入海浪形态与渔歌韵律,化作服饰褶皱与线条,实现了从“自然物象”到“文化符号”再到“品牌形象”的三重转化,为宝楼村荔枝产业赋予了深厚文化内涵与强劲品牌活力。

团队对物象“荔枝”展开文化符号的解构工作。在形态联想方面,果实繁密的荔枝垂挂于枝头,与象征美满和谐、丰收之意的中国传统“红灯笼”在外形上颇为相似。在IP创造方面,基于上述联想,团队结合荔枝的形态、色彩以及红灯笼的形象,塑造出一位名为“灯笼妹”的少女IP形象。此形象不仅传承了“红灯笼”所代表的喜庆丰收、光明的寓意,契合农产品对于美好寓意的需求,而且借助拟人化的少女形象,改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呆板、土气的固有认知,增添了青春、靓丽与活力的气息。

设计效果

“灯笼妹”IP形象的推出显著提升了宝楼村荔枝的品牌辨识度与市场影响力。活动开展后,吸引了更多外地客户关注与购买,带动了荔枝及相关衍生品的销售。“艺”创引力突击队成员凭借专业能力,为当地荔枝产业赋予了丰富文化底蕴。他们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地方产业升级增添新动力。这一独特IP形象赋予宝楼荔枝深厚文化内涵与强大品牌活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表情包设计

结合当地非遗文化(如传统灯笼制作、渔歌、汕尾渔家文化等),团队设计了一组以“灯笼妹”为主题的动态表情包,旨在通过年轻化、趣味化的数字文创,传播宝楼村文化,助力乡村品牌建设。

细化IP表情、表情包(如荔来运转、大吉大荔),确保形象活泼亲切,适配多场景应用;围绕IP开发5 类实用产品,包括荔枝包装盒(印IP 形象及“宝楼红灯笼荔枝”字样,提升礼盒档次)、文创贴纸(含IP与荔枝、红军井图案,供游客、村民使用)、帆布袋(IP+古驿道插画,兼顾实用性与宣传性)、钥匙扣(迷你IP造型,作为旅游纪念品)、宣传海报(IP与荔枝园背景结合,用于荔枝节现场展示)。

“灯笼妹”不仅仅是一组表情包,也是一座搭建起古老渔村与数字时代的沟通渠道的桥梁,促使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焕发新生机。通过动态表情的传播,“灯笼妹”不仅让宝楼村的非遗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还激发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表情包与实用文创产品的结合,形成了“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的闭环,既提升了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又为游客提供了可带走的“文化记忆”,进一步推动了宝楼村文旅融合的发展。

文旅宣传

“艺”创引力突击队与汕尾日报、南方+、微信公众号等官方账号协同进行报道,着重展现“非遗+产业”的创新实践,以增强社会影响力。在文旅宣传工作中,团队不仅借助线上平台发布制作精良的图文与视频内容,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宝楼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以及“灯笼妹”IP的独特魅力,而且未来还将积极参与线下活动的策划。

2025年盛夏的宝楼村,荔枝红透枝头,“灯笼妹”的笑脸与枝头红灯笼一同映红果农的嘴角——这是“艺”创引力突击队扎根宝楼村,用IP点亮产业、用青春作答振兴的生动注脚。此次实践并非终点,而是学校、团队与宝楼村开启“长期合作、共同成长”历程的起点。

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艺”创引力突击队立足宝楼村荔枝产业发展实际,以专业素养为支撑,为当地荔枝产业赋予了深厚文化内涵与强劲品牌活力。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动能,以蓬勃的青春力量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发展势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