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9 05:37 2

摘要:在首个全国科普月中,沈阳全域科普活动如火如荼。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的科普基地里一场场独具特色、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科普活动接连上演。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访沈阳特色科普基地,感受沈阳科普教育、科普基地的勃勃生机。

转自:沈阳日报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中,沈阳全域科普活动如火如荼。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的科普基地里一场场独具特色、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科普活动接连上演。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访沈阳特色科普基地,感受沈阳科普教育、科普基地的勃勃生机。

非遗项目依托科技活起来、动起来

位于辽宁传媒学院南校区的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以下简称非遗馆)内,该校2025级新生正在进行研学活动。

走进展厅,同学们立即被锡伯族非遗项目所吸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西迁节以及锡伯族射箭、“喜利妈妈”等非遗项目展示区,展板、视频、实物各具特色。沿着非遗馆长廊行进,沈阳关氏传统锔瓷技艺、沈阳“面人汤”……一些鲜为人知的非遗项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辽传AI数媒学院副院长、非遗馆副馆长张莹莹为研学的学生们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传承、项目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沈阳是非遗大市,我们希望打造沈阳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的科技殿堂。非遗馆目前已集中呈现了100多项沈阳及周边地区的非遗项目,下一个目标是将沈阳260余项非遗项目集聚一馆。”张莹莹说。

一个形似漏斗的玻璃罩中,一条金龙御空起舞。“这是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的虚拟现实呈现。非遗馆依托学校艺术科技、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动画等专业的强劲实力,采用VR虚拟仿真、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一些非遗项目进行‘活态’‘动态’表达。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动起来,是非遗传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必然选择。”张莹莹说。

动画学院2025级新生董欣宇徜徉在非遗世界中,她说:“锡伯族非遗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对锡伯族文化更加了解。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加入到非遗整理、展现、传承当中。”

燃气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铁西区两个街道20余名网格员,早早来到中交沈阳燃气科普教育基地,接受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家关于燃气安全知识的培训。

走进燃气事故警示教育展馆,电子屏显示的燃气事故现场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科普基地负责人孙雪介绍,科普基地运维团队制作了多个典型燃气爆炸事故视频,从事故调查报告入手,将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呈现给来访的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和燃气行业从业者等群体。作为辽宁省内唯一一家以燃气安全知识科普为主题的科普基地,在近一年时间里已累计接待参观学习和培训相关人员近万人次。

挖掘特色资源推动科普基地建设

市科技局人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推动科普基地建设,积极挖掘特色资源,建成一批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将科教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科普优势、科创优势。目前,沈阳市拥有国家级科普基地16家;省级科普基地84家,新推荐省级科普基地17家;市级科普基地126家。

《沈阳市科普基地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4月出台,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加大投入,多渠道建设科普基地,为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奠定基础。“《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聚集更多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市科技局人才处相关负责人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