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初,伴随着成都上市公司百利天恒市值飙升,公司实控人朱义的个人财富也来到千亿级别,一度被媒体称为“四川首富”。面对“首富”头衔,朱义淡然表示,这只是“纸上财富带来的虚名,压力感远强于荣誉感”。而“虚名”之外,大众显然更关心一些实际问题,如百利天恒核心创新药物
9月初,伴随着成都上市公司百利天恒市值飙升,公司实控人朱义的个人财富也来到千亿级别,一度被媒体称为“四川首富”。面对“首富”头衔,朱义淡然表示,这只是“纸上财富带来的虚名,压力感远强于荣誉感”。而“虚名”之外,大众显然更关心一些实际问题,如百利天恒核心创新药物iza-bren(BL-B01D1)上市进程、百利天恒在成都新增投资项目、这家成都创新药企迈向跨国药企的步伐……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独家专访了百利天恒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朱义。
记者:在9月初举行的2025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百利天恒有两项关于核心产品iza-bren(BL-B01D1)的研究入选官方新闻发布计划并进行了口头报告。iza-bren是凭借什么得到这一殊荣?
朱义:iza-bren是百利天恒自主研发、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New concept)的双抗ADC,也是全球目前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双抗ADC。在iza-bren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100%。这意味着“所有患者应答”,所有患者的病灶均明显缩小,显示了其克服肿瘤异质性的强大能力。这也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实现100%肿瘤应答的ADC方案。
一般来说,临床试验中,药物总是对部分患者不起作用。而100%的ORR意味着这种药物对所有患者都起作用,参与试验的医生和患者都倍受鼓舞。药物虽然还未上市,但通过参加临床研究,已经令患者获益了。
记者:iza-bren临床试验进展如何?
朱义:目前正在中国和美国进行40余项针对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其中用于多种实体瘤的10项III期临床研究正在中国开展,已有6项适应症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已启动,其中1项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记者:iza-bren有望什么时间上市?
朱义:我们已经向CDE递交了上市申请。有望于2026年6月前后获批上市。(注:2025年9月5日,iza-bren被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
记者:iza-bren的研发时间有多长?
朱义:超过10年了。从2014年开始研发,2026年获批的话就是12年。所以,就真正0到1的创新、也即原始创新来说,钱未必真要10亿美金,但10年或者10年以上的时间是要的。
记者:这款药物在美国预计什么时间上市?
朱义:目前在美国和全球启动了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完成研究获批上市估计要到2029年,比中国晚3年时间。
这是中国创新药在全球领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first-in-class药物率先在中国上市且领先三年。这是过去难以想象的。过去在欧美上市的新药,在中国一般会迟10年才能上市,当然后来这一时间也缩短了。但现在中国开始赶超了,走到前面去了。
记者:那在美国上市前,美国患者想要使用这款药怎么办?
朱义:可以加入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也可以到中国来治疗。
记者:此前您表示过要在成都新增20亿元投资,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朱义:这是将在温江的成都医学城建设的百利第六期工程。包括一个很大的车间、转化中心、实验室等,还有仓库和其他配套设施(注:此为百利药业现代医药综合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记者:这个项目是否是为预期明年获批的新药做准备的?
朱义:从时间的配合度上考虑,确实是为我们这个双抗ADC全国供应和部分全球供应新建的产能。明年新药上市以后,以我们现在的产能暂时还能满足,但到了2027年下半年产能就不够了。所以我们争取要今年开建,到2027年下半年建成。
这个车间建成投产后,当达到70%左右产能的时候,产生的年销售收入就将达到上百亿元。
记者:预计它的产能达到100亿元会在什么时间?
朱义:我觉得三到五年吧。因为整个达产期是三年到五年。
记者:您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做肿瘤治疗领域全球领先的MNC(跨国药企)。您觉得,通过未来5年的发展,离这个目标还会有多远?
朱义:我们的全球商业化会在2029年实现,届时iza-bren这个药物在全球都有上市,这也是成为一个入门级MNC的一个标志。
记者:入门级MNC若用指标衡量,会是什么样的指标?
朱义:我认为有4个指标,一是在某个领域的研发能力一直保持全球领先。我们0到1的研发是放在西雅图,1到N的研发放在中国放在成都,整合了中美两国的生态优势,在肿瘤治疗的ADC、GNC、ARC领域,研发能力是全球领先的。
第二个是全球的临床开发能力。第三个是全球药品供应链的能力。第四个就是全球商业化的能力。
目前我们具备了全球临床和供应链的能力,但是通量不够。未来5年我们会在实现全球商业化的同时,把全球临床和供应链的通量建立起来。到2029年我们应该能初步具备这4个指标,成为一家入门级MNC。
记者:百利天恒在成都医学城发展快30年,成都医学城近年也在国内声名鹊起,您觉得成都发展生物医药的条件如何?
朱义:百利天恒1996年在成都温江建立,到明年就30年了。一路发展,感觉成都、温江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支持。
我曾经说过,成都这个城市有一个特质,就是沉静而又有活力,激情但又不浮躁。这个特质跟生物医药创新所需要的特质是很吻合的。所以我觉得成都发展生物医药很有优势。
记者:对于成都发展生物医药有什么建议?
朱义:过去,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对于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北上广深。但近些年来,明显感觉到成都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增大了,因为我们间接地从上海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更加容易了。我想,这和成都近些年来产业实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有关。建议在子女就读国际学校、外籍人士医疗保险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增大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成都有很多非常好的高校,加上成都对人才有一种聚集效应,周边很多省市的大学生都成了“蓉漂”,所以其实成都的人才优势还是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说,就是我们成都的研发团队很稳定,和上海相比,人员更能沉淀下来。做生物医药研发,人员能沉淀下来,研发就会更顺畅,如果人员的流动性太大,研发就不会那么顺畅。所以,成都有成都的优势。
作为一个上升期Biotech的领导者,同时也是首席科学家,朱义繁忙的日常工作里,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药物研究上。
每天早上8—9点,是留给西雅图的时间,和远在大洋彼岸的SystImmune公司的10多个项目团队,轮流讨论研发进度,包括实验室里遇到的棘手难题。
如果在国内,朱义只有1/4时间待在成都,在当前这个临床研究的关键时期,他的大多数时间是以北上广、成都这4个城市为中心,去各地开展临床研究的医院,和研究者一起讨论临床治疗方案,讨论药物对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
当前公司正在招兵买马,扩大规模,他亲自面试高端人才——“招引人才时最看重什么”“特别看重对方是不是真的非常有兴趣做科学研究,看对方是不是具备这种热情,就是一说起研究就两眼发光的这种热爱”。
来源:成都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