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调查450名乙肝人士,吃惊发现:患乙肝的人,有8大共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7-31 00:3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4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今年40岁,是一名企业高管。去年单位体检时,他意外被查出乙肝病毒携带。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中招”。

他第一时间去医院复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虽然暂时正常,但病毒量偏高,医生建议定期随访。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在我国并不少见。根据《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报告》,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7000万人,是全球乙肝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

最近,国内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展开一项为期18个月的问卷随访调查,涵盖450名确诊乙肝的患者,研究他们的生活方式、病史、用药情况以及心理状态。

结果显示,这些人身上,竟然存在8个高度一致的共性特征

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对乙肝的传播方式了解极少。

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只要不共用餐具就不会被传染”。但实际上,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并不会通过唾液、餐具等日常接触传播。

这种认知误差,导致不少人忽视了真正的风险行为,比如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或者在无保护措施下发生性行为。

乙肝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单位体检或献血筛查中才被发现。

调查中,有将近6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肝功能异常或病毒水平过高,甚至部分人已进入慢性肝炎活跃期,需要立即干预。

如果能早几年发现,就可以通过规律复查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

“没感觉不等于没问题。”这是很多患者在确诊后才意识到的事实。调查中,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在确诊前的一两年里,自己从未重视过体检报告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

甚至有人连续多年体检异常,但因为身体没有不适感,就一直没有去医院复查。这种对“慢性病”的轻视,是导致乙肝恶化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以为,一旦吃上抗病毒药,就要吃一辈子;还有人担心药物会“伤肝”,所以能拖就拖。这些想法在调查中非常常见。

实际上,现代抗乙肝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安全性高,长期服用副作用极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

拖延治疗才是真正的“伤肝”。

乙肝患者常常面临被误解、被歧视的处境,这种心理压力不可忽视。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但仅有不到10%的人主动寻求心理支持。

有患者说:“我不敢跟单位说,怕丢饭碗。”也有人表示,不敢谈恋爱,怕影响下一代。这些心理压力长期存在,反过来也会影响免疫系统,使病情更难控制。

很多患者确诊后并没有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调查中,超过60%的人依然高盐、高脂、频繁饮酒,有的人甚至还在服用“民间偏方”保肝。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高脂饮食酒精摄入是导致脂肪肝合并乙肝的高危因素,会明显加重肝损伤,加快肝纤维化进程。

一名30岁的乙肝男性患者,在确诊后仍每周喝酒三次,五年后出现肝硬化,医生直言:“不戒酒,再好的药也救不了你。”

乙肝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尤其是母婴传播配偶传播。调查中,近一半患者没有主动建议家人去筛查乙肝病毒,也不清楚家人的乙肝疫苗接种史。

结果显示,有15%的患者家人中也被查出乙肝携带,其中大多是配偶或子女。家庭成员若能早接种乙肝疫苗,几乎可以100%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虽然现代医学手段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但很多患者仍然把乙肝看作“绝症”。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乙肝迟早会恶化成肝癌,所以“早晚都得认命”。

这种消极认知,让不少人失去了坚持治疗的信心。事实上,只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规律随访规范治疗乙肝是完全可以控制、不发展、不传染的

这450名患者的共性,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社会在乙肝科普、防控和心理支持方面的长期缺位。如果你是乙肝患者,或者你身边有人正在与它共存,请记住三件事:

定期随访,规范治疗。

不信偏方,不拖延干预。

告诉家人,主动检测。

乙肝不是终点,而是你管理健康的起点。

参考资料: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报告. 2023.
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型肝炎防治核心信息问答. 2022.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