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幸福账本”记录片区蝶变——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9 12:19 1

摘要:鲁网9月19日讯9月18日,崂山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有关情况。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主任李伟, 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副主任丛滨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鲁网9月19日讯9月18日,崂山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有关情况。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主任李伟, 崂山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心副主任丛滨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崂山区北宅街道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片区,一本特殊的“幸福账本”正被用心书写。每一页都记录着花果的芬芳、政策的温度与百姓的笑容——从樱桃树下的增收故事,到咖啡香里的青春创业;从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到品牌溢价带来的真金白银。这里以花果为媒、政策为翼,让乡村振兴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真正转化为农民群众沉甸甸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政策打底:破解“丰产不丰收”的增收密码

幸福账本第一页,写满的是政策扶持的“硬核支撑”。

百果溪谷片区占地25.7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庄、3430户、1.2万余人,是北宅街道在“五谷九峰”总体规划布局下,紧扣“青岛都市乡村生态新家园”定位,整合大崂樱桃谷与五里溪谷,构建“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发展格局,打造集绿色生态与富民强村于一体的省级农文旅融合片区。

针对以往果农“品质种得好却卖不出价”的难题,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北宅街道打出“技术+资金+渠道”的组合拳。技术赋能: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高校合作,组织农技培训50余场,覆盖果农3000余人次,果实甜度平均提升2-3度;产业延伸:指导农户拓展藏红花、崂山仙菊等高附加值作物,开发樱桃果酒、果脯、复原唐代“状元樱桃酪”及“状元樱桃宴”,形成“四季有收”的多元化收益模式;品牌塑造:打造“大北小宅”文创IP,举办“云端樱桃节”,在上海等地开展推介活动,推动“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认证名录,崂山仙菊炙菊茶、白舞茸酒、茶树花油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相继落地,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升。

节庆搭台:让“土特产”变身“流量密码”

幸福账本第二页,是农文旅融合的“人气账单”。

作为“中国樱桃之乡”,北宅街道以节庆为引擎,激活乡村活力。青岛樱桃花节、北宅樱桃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无人机灯光秀”“樱桃盲盒”等新玩法,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节庆效应持续放大,形成“办一次节、活一片村、富一方人”的良性循环。2025年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再掀热潮,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乡村“烟火气”正转化为群众“钱袋子”。

生态筑基:绘就“绿水青山”的宜居画卷

幸福账本第三页,是绿色发展的“生态账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片区以生态保护为笔、环境整治为墨,推进“路畅水清、村美人和”的和美乡村建设。按照“一年起势、两年见效、三年成型”目标,实施百果景观带环山路、美丽河道、山地景观公园等21个项目。

创新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和“4+3+3”垃圾分类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乡村道路硬化率“四个100%”。片区公交线网全覆盖,新建5处生态停车场,新增1000个车位,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正朝着城乡融合共创的“都市乡村”迈进。

人才归巢:咖啡香里的青春创业

幸福账本第四页,是青年返乡的“未来收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借助靶向引进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人才激励政策,北宅街道“村咖经济”成为亮点。引入印尼火船咖啡集团,打造“鲁滇咖啡产业协作示范点”,15家由青年才俊开设的特色咖啡馆在北宅街道落地生根。同步推动“村咖+民宿+露营+特色园区”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手冲咖啡与樱桃果脯同台,露营基地与民宿集群共生,百果溪谷不仅有田园牧歌,更有青春律动。

青岛优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增值账

幸福账本第五页,是品牌建设的“增值密码”。

从胶东机场“北宅好品”专柜,到直播带货订单不断;从地铁广告到全国展会,“北宅红”“北宅好品”等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准、包装与营销,打通“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

樱桃啤酒、仙菊茶走进城市家庭,品牌赋能让“土特产”身价倍增。2024年,“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真正实现“好产品好价格”。

共建共享:人人都是“股东”的分红账

幸福账本最后一页,是共同富裕的“民生账单”。

片区深化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党建联盟5家,建立人才库、项目库、资源库等,推动“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模式落地,已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3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性成立青岛大崂樱桃谷文旅管理有限公司运营大崂樱桃谷,2022-2024年累计实现营收近2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三树新村“林果+菌菇”立体种植项目,仿野生食用菌效益超预期;引入青岛农业大学团队,培育高端西红柿,预计亩产值达15万元。

青岛日报记者提问:百果溪谷片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丛滨答:百果溪谷片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为本,深挖生态资源,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年起势、两年见效、三年成型”的建设目标,先后实施农村路提质增效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三路两河”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项目,提升村庄街巷道路,增设照明设施,重要节点增绿补绿,通过加固、砌筑挡墙消除安全隐患,利用边角地打造生态停车位。片区建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1个,街心广场1个,乡村口袋公园4处,建成停车位1000余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评估中位列第一,先后荣获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全国森林康养乡镇、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全国森林康养人家等多项荣誉称号。片区内道路通畅、水体清澈、河道秀美、环境整洁,注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为片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提问:百果溪谷片区在政策扶持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如何破解 “丰产不丰收” 难题?

丛滨答:百果溪谷片区从政策入手,在人才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提升、政策扶持、渠道宣传等方面多措并举,合力破解“丰产不丰收” 难题:在人才培训方面,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与高校合作,组织50余场农技培训,累计培训果农3000余名;在技术指导方面,通过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加强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引导农户拓展藏红花、崂山仙菊等高附加值作物,实现“四季有收、全年有赚”;在质量提升方面,重点推广优质樱桃品种,樱桃品质显著提升,甜度平均提高2-3度;在政策扶持方面,借助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出台的《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持办法》等政策东风,有效破解了农产品推广难题;在渠道宣传方面,打造“特色产业+节庆旅游+文化体验”IP品牌,开发樱桃红酒、樱桃果脯、“状元樱桃宴”、大型实景演出《樱桃红了》等周边文旅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联合青岛机场集团开启“云端樱桃节”,在上海等地举办宣传推介会,推动樱桃花节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北宅樱桃”入选“青岛优品”认证名录。

鲁网记者提问:百果溪谷片区如何通过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活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伟答:百果溪谷片区以节庆为核心引擎,构建“特色产业+节庆旅游+多元业态”的农文旅融合模式。节庆活动方面,连续举办青岛樱桃花节、北宅樱桃节,创新引入“无人机灯光秀”“樱桃盲盒”等年轻化玩法,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2025年,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再掀热潮,节庆期间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乡村“烟火气”转化为群众“钱袋子”,形成“办一次节、活一片村、富一方人”的良性循环。业态创新方面,重点发展“村咖经济”,引入印尼火船咖啡集团打造“鲁滇咖啡产业协作示范点”,推动15家特色咖啡馆落地北宅街道,同步推动“村咖+民宿+露营+特色园区”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节庆与新业态联动,让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全面升温,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烟火气”逐步提升,扩大了“中国樱桃之乡”品牌影响力,使乡村活力从季节性爆发转向常态化繁荣,旅游收入与村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

来源:鲁网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