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面不大,只有十来平方米,墙上贴着菜单,最顶上两行格外显眼:阳春面,3元;茅台,一杯48元。
闻所未闻!
茅台论杯卖,一杯48元。
上海闵行区有家不起眼的小店,叫“塘湾饮食店”。
门面不大,只有十来平方米,墙上贴着菜单,最顶上两行格外显眼:阳春面,3元;茅台,一杯48元。
3块钱能吃饱的面条店,还能喝茅台?
这事儿听着就新鲜。
今年7月,一位美食博主来探店,视频一发,小店一下子火了。
每天从早到晚,人流就没断过,有人跨越大半个上海专门赶来,就为吃这一碗三块钱的阳春面,顺便看看“茅台论杯卖”是不是真的。
店主叫黄文明,42岁,平时主要工作是修打印机。
小店是他2019年盘下来的,中间关了好几年,直到去年才重新开起来。
他说话实在,想法也跟别人不一样。
小店小生意
他说:“我就想让人‘3元吃饱、5元吃好’,吃阳春面的人也喝得起茅台。”
这话听起来挺理想,但真做起来,可不简单。
黄文明是安徽人,初中毕业就回家种地。
母亲心疼他,送他去亲戚那儿学修打印机。
后来他跟着哥哥来上海闯荡,靠维修手艺站稳了脚跟。
但这么多年,他心里一直有个遗憾——自己没读过高中。
他总想起年轻时的一天,身上没钱,饿得受不了,走进奉贤路一家面馆,硬着头皮点了一碗三块钱的阳春面。
面吃完了,肚子还没饱,可再也掏不出第二碗的钱。
那种滋味,他到现在还记得。
所以当他有了自己的小店,他就坚持要卖3元的阳春面,还不涨价。
葱油面5元,加个蛋1元,加青菜1元。
很多老客都知道,他煮面条总会多抓一把,就怕有人吃不饱。
老校不容易
至于茅台论杯卖,起初也不是为了炒作。
黄文明说,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来店里点了一碗阳春面,吃得特别拘谨,吃完小声问能不能再加一碗。
“那一刻,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说。
那天晚上他就没睡好,一直在想:怎么能让暂时困难的人来吃面,又不觉得没面子?
后来他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把茅台、五粮液这些名酒按杯卖,写在菜单最上面。
这样一来,客人进来,可能是吃面的,也可能是喝酒的,“谁还分得清?大家心里都舒坦。”
果然,自从菜单挂出来,真有人来喝茅台。
有一回,一个小姑娘买了一杯,给爸妈分着尝鲜。
黄文明特意拿着酒瓶和酒杯出去,让客人自己倒,“既有仪式感,也证明我们是真的。”
当然,自从茅台酒上架以来,总共也就卖出去三四杯(舍得喝的人不可能多啊)。
可惜,热度来了,他也慌了。
店门口天天有人直播,生客挤满了小店,老客反而不敢来了。黄文明说,没人关注他的梦想,大家只是来看个热闹。
“流量让我很累。”
他真正的梦想,不是开面店,而是开一个“学堂餐厅”。
他说,餐馆下午2点到5点通常没人,他想利用这段时间,把场地变成课堂,教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维修、编程,甚至生活经验。
他希望帮助那些像他当年一样,早早走入社会、缺乏技能的年轻人,“让他们有立足的本事”。
这个梦想,他从2012年就在琢磨,妻子一开始还以为他说着玩。
直到2018年,他天天出去找店铺,她才意识到他是认真的。
现在小店主要由妻子打理,3元一碗的面,赚不了什么钱,有时候还得靠他修打印机来贴补。
周围人劝他涨涨价,他不肯。
他说,这家面店只是个“实验室”,他是在摸索经验:怎么经营、怎么控制成本、怎么对待客人。
他说,要是以后能开一家50张桌子的店,这些经验就都能用上了。
很多人觉得他的梦想太难了。
但他却说,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梦想的一部分。
“我总问别人,也问自己:这样能不能走通?”
他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肯定的答案。
来源:哈哈禾1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