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Og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核外电子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Og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Og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核外电子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Og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A.297B.415C.179D.118
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氢气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空气D.氢气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原子核外第二层电子数为18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砷和镓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5.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对硒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硒原子的电子数为34
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C.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6.下列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都书写正确的是
A.锌ZNB.猛MnC.铝ClD.铁Fe
7.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序数为34
B.硒原子核外有45个电子
C.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8.如图是小明建立的思维导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X代表原子
B.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的X原子,总称为X元素
C.X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D.X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只能是金属
9.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银温度计汞柱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10.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AB.BC.CD.D
12.强国必先强军。锆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被广泛用在航空航天、军工、核反应等领域。如图是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属于非金属元素B.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C.锆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D.锆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二、非选择题
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画出硫离子(S2-)的结构示意图。
(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一种阳离子的符号。
(3)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相同。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属锂为种银白色的轻金属,质较软,密度小,可用刀切制。锂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与水反应,并且能与很多非金属反应,是密度最小的金属,它的原子序数为3,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材料二:自然界中常见的氢原子有H、D、T、D(氘)、T(氚)称为氢元素的同位素(如下表)。氢原子可以得一个电子形成H-,也可以失去个电子形成H+。
(1)写出金属锂的一种物理性质:。
(2)材料二表中的x=。
(3)氘氚和氢属于(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
(4)结合材料一,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填化学式)。
(3)图2中A表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B为硫离子,则方框内的数值是。
(4)图2中C、D、E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序号)。
16.图1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分析流程并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2)分离空气: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可通过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分子氧分子(选填“>”“=”、“
(3)结合流程推测,O2和煤反应的两个作用分别是①;②。
(4)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效率,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填符号)。
③结合图2,你认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填“参与”或“不参与”)反应。
17.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分子的运动
如图1所示,烧杯甲中装有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烧杯乙中装有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乙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填字母),由此可得出温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是。
任务三: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如图3,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4)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根据图中产生白烟的位置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填“正”或“反”)比。
任务四:探究分子的其它性质
(5)如图4,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块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填“高”、“低”或“相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解答】A. 元素符号书写时,要“一大二小”,则锌的元素符号为Zn,故错误;
B. Mn的元素符号为锰,故错误;
C. 铝的元素符号为Al,故错误;
D. 铁的元素符号为Fe,故正确。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的写法,元素符号书写时,要注意“一大二小”的原则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左上的数字表示质子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A、硒原子序数为34,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硒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一”,故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左上的数字表示质子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来解答。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解析】【解答】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17,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不符合题意;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结构示意图中x=17-2-8=7,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不符合题意;D、圆圈内的数字是17,17号元素为氯,是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进行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A、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按体积分数计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不是质量分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有些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同理有些氧化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故二者是交叉关系,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宏观由元素组成,微观由分子、离子和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如图所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来解答;B、根据空气按体积分数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来解答;C、根据有氧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来解答;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来解答。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锆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z=10,符合题意;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锆的相对原子质量是91.22 ,不符合题意;D、锆原子的核外有五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13.【答案】(1)
(2)10;Na+
(3)电子层数
【解析】【解答】(1)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S2-),结构示意图为:
。
(2)氖原子(Ne)的核内质子数为10,与它核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有多种,如:Na+或Mg2+等。
(3)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分析】根据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是阴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与氖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的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的是同一周期来解答。
(1)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S2-),结构示意图为:。
(3)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14.【答案】(1)银白色(或质较软、密度小,合理即可)
(2)1
(3)同种
(4)
15.【答案】(1)原子
(2)NaCl
(3)得到;8
(4)D
【解析】【解答】(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图1中甲是原子。(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NaCl,铜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图2中A表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若B为硫离子,说明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6+2=18,则方框内的数值是8。(4)图2中C、D、E中,只有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所以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D。【分析】(1)根据原子与分子、物质、元素的联想锋行。(2)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分析。1个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会形成离子。(4)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1层的,电子数为2,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为1层的,并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也是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16.【答案】(1)N2
(2)>
(3)为合成氨反应提供热量;提供合成尿素所需的二氧化碳
(4)氨气分子;N、H;参与
17.【答案】甲烧杯中有水,但酚酞没有变红;滤纸变成红色;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反;低;有间隔
来源:越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