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楼空!又一料商暴雷,有人400多万打水漂,涉案金额或超千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1 07:08 1

摘要:深圳水贝,这座占据全国70%黄金交易量的“珠宝心脏”,却上演了一场诡异的戏码:知名黄金原料中间商“粤宝鑫”突然停业,门店大门紧闭、物品清空,实际控制人失联。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

这段日子,黄金暴雷的事情频频发生。

当国际金价冲破3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价站稳每克600元的历史高位。

深圳水贝,这座占据全国70%黄金交易量的“珠宝心脏”,却上演了一场诡异的戏码:知名黄金原料中间商“粤宝鑫”突然停业,门店大门紧闭、物品清空,实际控制人失联。

图源:华夏时报

这一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数百家上下游商户陷入“钱货两空”困境,涉案金额或超千万元,甚至波及河南、新疆等地。

图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那么,一个尖锐的疑问浮出水面:金价涨得越疯,本该赚差价的黄金商们,为何反而走到了人去楼空、卷款跑路的绝境?

人去楼空,有人被卷走400万元

深圳水贝兴隆黄金珠宝大厦6层,粤宝鑫的招牌已不见踪影。

玻璃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两张崭新的封条,透过玻璃门望进去,大厅内一片狼藉,前台放着检测、出单、财务、仓库的工位牌,台面散落着打单机等杂物。

图源:华夏时报

成立于2023年8月的粤宝鑫,主要是做黄金原料交易的中间商,这种模式下,其从上游供货方采购黄金原料,向下游小商户供货。

图源:央视财经

9月12日,粤宝鑫的门店仍在正常运营,但次日便人去楼空,物业贴出封条,招牌也已经被拆除。

这场变故可以说来得毫无征兆。

9月13日,陆续有商户发现联系不上负责人,才惊觉大事不妙。

部分黄金商户攥着转账凭证、微信聊天记录涌进派出所报案。

受害者们组建了一个400多人的维权群,目前仍然不断有人加入,而且还有很多从外地过来的受害者。

图源:央视财经

“最多的被卷走大概价值400万元,被卷走几十万元的受害者超级多。”

粤宝鑫的“坑人”套路并不算多高超。这家在水贝扎根的黄金料商,玩的是最基础的“定金交易”模式——下游商户只需预付2.4%—3%的定金锁定黄金货源,约定后续提货。

图源:央视财经

可就是这套看似常规的操作,被他们玩成了“收钱跑路”的戏码:定金照收、货却不发,最终人去楼空。

而关于粤宝鑫的暴雷内幕,业内最信服的版本是一场“赌错方向”的空头投机。

简单来说,他们押注金价下跌做空套利:当市场金价在790元/克震荡时,粤宝鑫借入大量黄金抛向市场,打算等金价跌至760元/克时低价买回归还,赚差价补资金窟窿。

图源:第一财经

谁料市场反其道而行之——金价一路疯涨至830元/克,每克亏损40元的窟窿越滚越大。最终,面对越亏越多的资金链,老板选择“跑路”割席,留下一地维权无门的商户。

图源:央视财经

这场闹剧的本质,是赌徒心态对商业规则的践踏。本该靠“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原料商,偏要把客户的定金当赌资押注行情。

他们赌金价跌,却赌出了单边暴涨;赌自己能“翻盘”,却赌到资金链崩断。

当风险失控,他们没有选择兜底担责,而是卷款潜逃——这不仅让数百商户损失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更将水贝黄金产业链赖以生存的“熟人信任”砸得稀碎。

图源:央视财经

这便是高杠杆的血腥注脚,涨起来跟坐火箭似的,跌回去比跳楼还狠。

最后,封条静默,人去楼空。这场始于“黄金梦”的信任游戏,终以暴雷收场。

暴雷的不是金价,是人心的贪婪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一路高涨,在金价飙升的背景下,黄金理财暴雷频发。

甚至有商家坦言,“水贝暴雷年年有,金价一波动,准没好事”。

除了低买高卖以外,水贝的黄金江湖里,还存在多种投机手段。

比如客户有时会将黄金寄存在料行,每月获得每公斤3—7千元利息。收旧料、借料赚息、板料高卖低买等也都是常见盈利方式。

可以说,水贝的生意经早变了味,加工黄金只是表面,真正赚钱的是炒金价和期货。

只不过,就像那句话说的,靠运气赚的钱,终会凭实力亏掉。

投机取巧来的钱,总有一天需要归还的。

真正的财富,从来都是长在“不赌”的土壤里。

因此,这个暴雷的账,终究要算在“赌局”本身。

当料商把客户的预付款当赌资,把黄金当筹码,把“稳赚”当口号,这场游戏的终点早已写定——金价涨了,赌跌的跑路;金价跌了,赌涨的爆仓。

所谓“金价惹的祸”,不过是贪婪者给自己找的遮羞布。

水贝的黄金依然在闪,但那些倒在杠杆下的商户、血本无归的客户都明白: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金价波动,而是把“避险资产”玩成“赌具”的疯狂。

粤宝鑫不是个例,在这种非理性的狂欢下,深圳市世创鑫辰科技集团也被爆出因类似“预定价”交易兑付困难,被警方以涉嫌开设赌场立案。

让交易回归本质,莫要贪心

2.4%的定金比例,与正常黄金期货交易高达10%以上的保证金相比,这一模式门槛更低,确实诱惑人。

但是它就像块裹着糖衣的毒药,勾着人忘了风险从来不会因“看起来便宜”就自动打折。

当商户把定金打进账户,以为锁住了金价波动的底气时,有些料商却已经把钱挪作周转甚至押注下一波行情。

链条的裂痕,从第一笔定金偏离“采购”轨道的瞬间就开始蔓延。

图源:央视财经

谁都想省点现金流,谁都信“明天还能回来”,直到“明天”成了永不到来的等待。

有人说,这事儿该怪谁?我想,锅得掰成三瓣儿:

一瓣扣在贪快的从业者头上——只盯着低定金的“生意”,却懒得查对方资金实力、对冲能力、合规资质;

一瓣落在风控缺位的平台与协会——该设的保证金监管、第三方托管、风险提示,却没有到位;

还有一瓣,得留给滞后的规则——得把“变相期货”的边界划得更锋利,让灰色操作无处遁形。

图源:央视财经

粤宝鑫的暴雷,崩盘的不仅是资金链,更是支撑水贝黄金市场三十年的信任基石。

如今,小商户们不得不退回“见货付款”的老路。现金压力卷土重来,日子更紧了。

但市场不会停摆,我们需要的,是把“锁价”拽回它本来的位置:它是对冲风险的工具,不是赌桌上的筹码。

从业者得把风控刻进每张单子,别再让“2.4%的便宜”蒙了眼;行业要把规范织成防护网,透明监管、严格准入;监管更要顺着司法实践,把模糊地带照亮。

而更深层来看,粤宝鑫的卷款跑路,何尝不是整个投资领域的镜像?

从股市追涨杀跌的散户,到基金跟风“抄作业”的小白,人性里的“赌徒基因”,总在收益的诱惑前蠢蠢欲动。

我们明知市场从不会顺着谁的意志走,老股民说“敬畏风险”,基金经理强调“纪律定投”,黄金行家提醒“别碰高杠杆”,可真到了“赚快钱”的关口,这些警句总被抛在脑后。

粤宝鑫的教训,是把“赌徒心态”的代价撕开给人看:当料商用客户的定金赌金价下跌,当投资者用养老钱加杠杆追涨,当所有人都坚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结果崩塌来得比想象更快。

过度投机不是运气不好,是把自己绑上风险的火箭;盲目冒险也不是艺高人胆大,而是给贪婪开了道失控的闸门。

最终砸穿的,是自己财富的安全垫,更是对“稳稳的幸福”最残忍的辜负。

当我们把攒了半辈子的钱,交给那些被“赌涨跌”心态支配的“料商”,看着账户数字归零时,问问自己,到底该骂对方的贪婪无度,还是怪自己的轻信盲从?

写在最后

黄金还是那块黄金,变的从来都是人心。当投资异化为赌博,当理性输给贪婪,再“避险”的资产,也会沦为吞噬财富的“心跳赌局”。

粤宝鑫事件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经营危机,更是水贝市场信任体系崩塌的缩影。

当金价暴涨与投机泡沫交织,缺乏监管的“灰色交易”终将反噬参与者。如何重建行业信誉、完善风控机制,将成为水贝黄金产业存续的关键。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