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康之:跨越国界的厉史演绎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21 07:28 1

摘要: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上映,片中饰演731部队核心人物石井四郎的日籍演员平田康之,再次成为公众焦点。这位在中国影视圈活跃了20多年的演员,用独特的表演视角,在中日两国对历史记忆的交织中,构建起一座特殊的记忆对话桥梁。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上映,片中饰演731部队核心人物石井四郎的日籍演员平田康之,再次成为公众焦点。这位在中国影视圈活跃了20多年的演员,用独特的表演视角,在中日两国对历史记忆的交织中,构建起一座特殊的记忆对话桥梁。

平田康之的演艺生涯始于1987年动画配音,1998年才在晨间剧《天晴》中获得固定角色。2003年,他在央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中饰演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正式开启在中国的演艺之路。此后,他陆续参演了《伪装者》《彭德怀元帅》《大突围》等多部抗战题材作品,塑造了藤田芳政、冈村宁次等经典日军角色,成为观众口中“鬼子专业户”。

平田康之的表演哲学,在于打破符号化的反派塑造。在《走向共和》中,他饰演的伊藤博文既有政治家的谋略,又有对李鸿章的敬意;在《彭德怀元帅》里,他将冈村宁次塑造成冷静的战略家;而在《731》中,为还原石井四郎的“医学狂人”形象,他研读大量档案,发现石井四郎喜欢俳句,便在表演中融入文人的优雅。当他饰演的石井四郎在实验室低声吟诵《樱花三弄》时,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符号化的恶魔,而是一个被军国主义异化的复杂人物。

这种表演背后的驱动力,源于平田康之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他的父亲曾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的士兵,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这份家族历史让他决心通过表演替父赎罪,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惨痛的历史。他表示,更想展现侵略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那些在军国主义洗脑下既恐惧又狂热的矛盾灵魂。

然而,平田康之的表演也面临争议。在《彭德怀元帅》片场,他的入戏过深曾让中国观众感动,但在日本社交平台上却遭到攻击。他直言,如果艺术表达都要被国籍绑架,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在《731》拍摄期间,这种身份焦虑达到顶点。为说服日本演员参演,导演赵林山组建80人团队赴日招募,而平田康之在首映礼上坦言,每次穿上军装都像在解剖自己的灵魂。

平田康之的20多年演绎,不仅为抗战影视剧注入真实感,更成为中日两国历史记忆对话的纽带。《731》上映首周,日本雅虎搜索量激增300%,东京大学社会学系将其列为“战争记忆跨国传播”的典型案例。当平田康之在《731》结尾凝视镜头时,他既是加害者的化身,也是历史的见证者。这份跨越国界的表演坚守,为两个民族的精神和解培育着珍贵根系。

来源:东东浅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