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绿水青山的时代答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1 07:44 1

摘要:峰峦叠翠的小兴安岭腹地,晨光洒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的农家院一条街上。农家小院的主人们正忙碌地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游客,这些昔日的伐木工人,如今已成为旅游业的行家里手。

峰峦叠翠的小兴安岭腹地,晨光洒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的农家院一条街上。农家小院的主人们正忙碌地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游客,这些昔日的伐木工人,如今已成为旅游业的行家里手。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考察调研时提出“林区三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并殷殷嘱托“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九年砥砺奋进,伊春人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志,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时代答卷。从“独木经济”到“多元产业”,从“林业工人”变身“生态卫士”,从“转型焦虑”到“幸福宜居”,伊春坚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生态屏障:青山常在永续发展

走进小兴安岭的腹地伊春,仿佛踏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森林面积4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3.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美誉。

深入践行“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近年来伊春市森林蓄积持续稳步提升,年均净增长超1000万立方米,红松故乡的生态底色越来越浓郁。

科技力量的加持为红松故乡的生态建设注入新力量。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轻基质容器罐生产车间,新鲜出炉的轻基质容器罐整齐码放着,罐中富含滋养红松幼苗生长的养分。“用轻基质容器罐育苗可以突破传统的造林方式,实现三季造林,红松幼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公司生态建设部负责人说。

伊春森工红星局公司东山瞭望塔防火瞭望员王苍龙,在瞭望台上熟练地调整望远镜焦距,同时紧盯身旁的电子监控屏。屏幕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同步更新,覆盖半径15公里内的每一处林地。截至2024年底,伊春市已经连续21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的伊春,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白头鹤、紫貂、中华秋沙鸭等保护动物的种群都得到有效恢复。伊春市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全域天然氧吧城市,2023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2025年5月获国际自然与森林医学会“中国森林浴发源地”称号。

转型之路:绿色发展多元共生

盛夏的旅游热潮刚刚退去一些,“十一”黄金周将至,新一轮秋赏五花山的“热浪”已经让伊春各宾馆民宿的订房热线早早热了起来。

科学研究显示,红松林释放的芬多精与负氧离子,能显著增强人体NK细胞活性,调节压力激素水平,改善精神状态,而伊春的森林芬多精含量更是远超世界标准。这使得林都伊春成为全龄段游客收获健康的理想之地。基于此,伊春以全域旅游规划为指引,全力构建森林康养旅游集群,积极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在2025年第四届伊春生态日主题活动现场,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兴安岭植物园、兴安湖水库被国际自然与森林医学会(INFOM)授予“国际森林浴基地”称号。

凭借出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成果,近年来,伊春已然成为全国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先后荣获“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其生态旅游品牌愈发响亮。

“不要单打一,注重多元化。”伊春市坚定不移走好多元化发展之路,多业并举调结构,产业转型成果斐然。

伊春森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忙碌着。“订单多了,加班都开心!”机修师傅李治诚说。

抢抓桦树汁产业发展风口,伊春市积极推动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发桦树浓缩汁、桦树酒、桦树茶等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将桦树汁打造成践行大食物观的一张新名片。

生态,是伊春最为宝贵的资源,小兴安岭的广袤森林则是伊春厚实的家底。在五营红松林海景区,林业工人崔建华在百年红松树下唱起嘹亮的“森林号子”。这原本是林业工人砍伐作业时的劳动歌谣,如今成为了迎接游客的保留节目。崔建华说:“看到漫步林间、给小松鼠拍照的一群群游客,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

职工生活:幸福林区宜居宜业

走进铁力林业局公司马永顺林场职工王秀云的家,温暖明亮的两室一厅里,智能家电、时尚家具等现代化家居设施一应俱全,阳台上的几盆绿植焕发着勃勃生机。“退休有工资,看病有医保,住的是新房,今年夏天采山货就挣了一万多元!”王秀云笑意盈盈,“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王秀云的生活变迁,是伊春林区职工生活变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伊春市大力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丽林场建设,通过滚动实施宜居宜业示范工程,为群众营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生活环境。

曾是林场采伐工人的张茂林这两年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瓜老师”,原来,他自己探索出种植香瓜的经验后,又带动了周边百余名林业职工加入到香瓜种植的“甜蜜事业”中;党员方桂茹将自家的8间房屋进行改造,开起了民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

自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来,伊春国有林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与发展机遇。通过“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和“向域外转”等多种途径,林业工人在转型中寻找到新出路、创造了新生活。他们当中,有人成为林下参、蓝莓、黑木耳等特色种植的能手,有人经营起农家乐和民宿,还有人借助电商直播,将伊春的木艺品、松子、蜂蜜等林特产品卖向全国。

转型发展,久久为功。伊春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林区三问”答卷:生态得到保护,产业实现多元,职工生活显著改善。老林区焕发新青春,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百姓更幸福成为伊春新时代的真实写照。(记者 贾红路)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