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红色文旅资源 打造多元化党建实践阵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21 09:26 1

摘要:红色文旅资源蕴含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历程与厚重革命精神内涵,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文旅产业迅猛发展、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持续增多的情形下,传统党建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红色文旅资源深度融入党建实践,构建多元化的党性教育体系,既是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旅资源蕴含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历程与厚重革命精神内涵,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文旅产业迅猛发展、党员教育培训需求持续增多的情形下,传统党建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红色文旅资源深度融入党建实践,构建多元化的党性教育体系,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基层党组织创建、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路径。

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夯实阵地建设基础。其一,系统性开展红色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组建专业队伍深入调查区域内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域,全面梳理资源发展现状,为后续保护与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其二,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化红色文旅资源数据库。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等技术,精确记录各资源点的地理坐标、历史沿革、保护情况及文化内涵等信息,并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平台。其三,深入探析红色文旅资源的价值与意义。可联合党史研究专家及相关学者,通过文献分析、口述史料搜集、实地考察等方式,全方位阐释红色文旅资源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助力大众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创新融合模式,构建多元化实践阵地。其一,打造红色文旅沉浸式党建教育基地。可在景区内部设置特色学习空间,配备专业讲解团队与教学设施,通过场景再现、角色扮演及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红色拓展训练等实践活动,增强党建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符号,将其融入空间规划、视觉设计、传播策略等环节,提升红色文旅资源的辨识度和传播度。其二,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场馆资源打造线上党建服务平台。利用3D建模、全景摄影等技术数字化再现馆藏文物及历史情境,通过该平台举办线上知识竞赛、直播党课等活动,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党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其三,推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依托红色文旅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建设党建实践基地,系统挖掘整合区域内资源,规划以红色文旅为主题的公共空间(广场、长廊等),安排党员干部深入其中开展志愿活动和调研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同乡村发展紧密结合。

完善配套体系,提升阵地服务质量。其一,构建高效的交通网络及服务体系。可在红色文旅资源集聚地增添定制公交线路并设置标准停车场,覆盖主要红色景点与党建基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完善实践基地的配套建设,重点改善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设施、休闲空间与应急救护点的功能,提升游客体验品质。其二,加大红色文旅与党建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讲解员和党建指导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准与服务水平;推动高等院校开设此类课程,培育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其三,运用数智化手段提高党建实践基地的运作水平。依托大数据分析工具,设置智能导览终端、二维码解说系统等设施,增强服务便利性;搭建线上集成服务平台,融合票务预订、信息查询及反馈评价等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宣传推广,扩大阵地影响力。其一,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推广宣传。利用传统媒体(电视、报刊、广播等)开设红色文旅和党建专题栏目,用纪录片、访谈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展现党建工作成果;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图文及开展实时直播等,在互动中提升受众参与感。其二,打造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红色文旅党建品牌。设计带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用品和办公设施,创设兼具宣传教育功能与实际应用价值的文化载体。其三,组织景点及基地定期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比如,组织“红色文化旅游节”“重温革命历程”主题党日活动,举办红色文化论坛、红色歌曲大赛等,提升党建实践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