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原本是一个“早发现”的宝贵机会。但命运的残酷在于,小雨的母亲曾因宫颈癌去世,“癌症”二字对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痛苦和恐惧。这种深深的恐惧让小雨选择了逃避,她拒绝检查,宁愿相信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炎症”。
21岁的大四学生小雨(化名)
在毕业前夕发现颈部有一个无痛肿块
经医生初步诊断
高度怀疑为淋巴瘤
建议立即进行深入检查以确诊
这原本是一个“早发现”的宝贵机会。但命运的残酷在于,小雨的母亲曾因宫颈癌去世,“癌症”二字对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痛苦和恐惧。这种深深的恐惧让小雨选择了逃避,她拒绝检查,宁愿相信那只是一个普通的“炎症”。
整整十个月,肿瘤在她体内悄然生长。当她再次来到医院时,情况已急剧恶化:颈部巨大的肿块让她无法正常抬头,脖子歪向一侧,癌细胞带来的全身消耗和骨骼影响让她完全无法站立,是被轮椅推着进来的。
不幸中的万幸,她患上的是霍奇金淋巴瘤——一种被称为“可治愈的癌症”。经过8个周期的规范化疗,小雨重获新生。如今,她不仅可以自如行走,甚至能独自一人来医院复查,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笑容和自信。
识破“伪装”:教你认识霍奇金淋巴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肿瘤淋巴瘤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李华介绍,霍奇金淋巴瘤(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起源于淋巴系统。与其它癌症相比,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治愈率非常高,早期患者,临床治愈率达80%—90%;晚期患者,临床治愈率达60%—70%。因此,它常被医生称为“不幸中的万幸”。
最需要警惕的早期信号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锁骨上,其次为腋下。肿块摸起来通常不痛,质地像橡胶,活动度差,且进行性增大(持续不断地长大)。
全身“B症状”:
盗汗,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甚至需要更换衣物;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往往间歇性出现;体重减轻,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皮肤瘙痒,全身性的、持续性的瘙痒,乏力、食欲减退,持续感到疲劳,没有胃口。“发炎”和“肿瘤”肿大咋区分?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记住以下几点
↓↓↓
自我检查方法:每月一次,在洗澡后用手触摸颈部、锁骨上下、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密集区域。感觉是否有新出现的、不痛的、持续存在的包块。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观察等待。
确诊的“金标准”步骤:
医生触诊: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影像学检查:B超、CT或PET-CT,用于评估肿大淋巴结的范围和全身受累情况。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这是确诊的终极标准!通过手术取出一个完整的淋巴结进行显微镜下分析,这是确定是否是淋巴瘤以及具体分型的唯一方法。尚未发现霍奇金淋巴瘤唯一明确的致病因素
肿瘤疾病的发病,往往是内因、外因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霍奇金淋巴瘤也一样,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唯一的致病因素,而是综合因素在起着作用。 其中比较明确的就是感染因素,尤其是EB病毒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增加有一定关系。
还可能与一些基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生活习惯、化学药物、物理放射性因素等有关。另外,从好发人群来看,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年龄段往往呈双峰现象,也就是20岁至30岁时期和中老年五六十岁左右两个高峰。
拥抱新生:科学治疗与康复指南
主要治疗手段: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和规范。
化疗: 是核心治疗手段,ABVD方案是国际公认的一线标准方案之一,小雨使用的正是此方案。
放疗: 对于早期患者,常在化疗后对原发病灶区域进行巩固放疗,以清除残留病灶。
靶向治疗: 针对CD30靶点的靶向药(如维布妥昔单抗)已广泛应用,像“生物导弹”一样精准打击癌细胞。
免疫治疗(PD-1抑制剂): 为复发难治的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 用于部分高危或复发患者。
康复期“三大支柱”:
治疗结束后的康复期,是重塑健康的关键。
饮食: 均衡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吃鱼、蛋、奶、瘦肉、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腌制及不洁食物。无需盲目“大补”或迷信“发物”,正常规律饮食最重要。
运动: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从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开始,逐步恢复体能。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但避免剧烈和过度劳累的运动。
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规律作息有助于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的恢复。同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回归社会,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
相信科学、信任医生、早诊早治
来源:内蒙古新闻广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