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了一起CRO企业亡人事故调查报告。据《经开区“6·3”亡人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今年6月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泰河路6号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亡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了一起CRO企业亡人事故调查报告。据《经开区“6·3”亡人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今年6月3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泰河路6号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亡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
柔性隔离器图片 图源:《经开区“6·3”亡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发生后,6月15日经开区管委会成立事故调查组,经调查,本次事故实验项目DT-818为一类创新药,主要用于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目前处于IND审批阶段,事故发生在公司12号楼一层纯化间1内,6月2日晚19时许,井某学、郭某按照工作安排到达工作岗位负责夜班实验生产操作工作。次日早上8时许,被发现因缺氧导致身体不受控制,后仰躺在隔离器内部,二楼人员随即赶往现场进行施救,过程中拨打120电话,但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技术鉴定分析,得出造成本次事故直接原因为柔性隔离器内通入氮气,导致氧气浓度急剧下降至窒息阈值(
调查组勘查后认定,郭某、井某学作为放大实验室生产操作员,未按照公司制定的《柔性隔离器使用和清洁》第5.3条操作使用中要求执行,在进行抽滤前的准备工作时,未通过柔性隔离器的手套操作,进入柔性隔离器内部进行操作,导致事故发生。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康龙化成公司对郭某、井某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落实不到位等,则是间接原因。
对此,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楼某强因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安全管理部门、实验室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建议对楼某强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此外,康龙化成中国区生产副总裁张某良、分管安全生产副总裁王某辉、放大实验室生产总监陈某哲等多名人员,由于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根据相关规定,建议对以上人员进行不同金额罚款,同时建议对康龙化成公司处三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楼小强(资料图)图源:越牛新闻
据上述事故调查报告,康龙化成主要负责人为楼小强,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康龙化成2024年年报显示,楼小强全年的税前报酬是191.33万元。
据公司官网介绍,康龙化成是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服务企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康龙化成一直致力于其人才培养和设施建设,为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在内的多疗法药物研发打造了一个贯穿药物发现,临床前及临床开发全流程的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康龙化成在中国、美国、英国均开展运营,拥有20000多名员工。
根据财报,康龙化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4.41亿元,同比增加14.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01亿元,同比减少37%。
其中,在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2亿元,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7.85%;归属净利润3.96亿元,环比增长29.53%。
康龙化成在财报中解释,在主营业务持续向好的情形下,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处置PROTEOLOGIX, INC.股权产生大额投资收益影响。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37亿元,同比增长36.66%。
现金流方面,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8亿元,同比增长28.06%;但总现金流量净额为-4.15亿元,主要因为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出减少。
值得注意的,今年7月中旬,一则“康龙化成两女员工实验室互殴”的消息一度刷屏。网传视频显示,在实验室内,一名穿浅绿色上衣的女子持续殴打穿白大褂的同事,周围多名身着实验服的员工无人上前劝阻。据潇湘晨报报道,康龙化成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知道这件事,“这个不影响公司经营,就是员工排队时的一个小矛盾。”
▲两女子冲突场景 图/网络截图
此外据报道,2019年1月,康龙化成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11月再次登陆港交所,成为CRO行业继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之后又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
CRO曾是热门概念,康龙化成A股上市后备受追捧,股价在2年多时间增长超26倍,总市值一度接近2000亿元。不过,自2021年10月后,公司股价开始下滑。截至周五收盘,康龙化成报35.01元/股,总市值622亿元。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校对|董兴生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公开消息、财联社、红星新闻等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