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应该如何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21 15:34 1

摘要: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与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与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的性质,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多个阶层参加的广泛民主的,体现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到最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推翻了苏俄资产阶级临时政权,于1922年12月30日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全球197个国家中,就曾先后约有五、六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社会体制。中国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缔造领导下,带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实行社会主义体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于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存的经验可循,而又完全处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的孤岛中。所以,大多数国家只是昙花一现,随着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一个个又重新走回了资本主义的老路。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存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无论是论人口,还是论国土、国力都是这五国中的龙头老大。五国看中国,世界看中国。中国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打造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然,要走好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的艰辛和曲折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和预料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政治体系很好确立,而经济体系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稳定。

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一直都在不断的探讨和摸索中。

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核心变化是土地所有权从“农民私有”逐步转变为“集体所有”最终实现“一大二公”的彻底公有化。

从人民公社到全面改革开放,核心变化是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彻底的公有化走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模式。

今天咱们回头看看,新中国这七十五年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①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②具体操作:将地主多余土地,农具等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雇农、贫农为主),农民对分得的土地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③阶级变化:彻底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阶级结构转化为农民(贫农、中农)和少数富农。

①土地制度:仍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但生产方式从“单干”转向“互助”。

②具体操作:农民以自愿为原则,组成临时或常年互助组(几户到十几户),土地、农具仍归个人所有,但在农忙时共同劳动,劳动成果按土地、劳动力比例分配。

③阶级变化:没有本质变化,仅通过互助缓解个体农民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未改变土地私有属性。

①土地制度:从“私有”向“公有”过渡,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②具体操作:农民将土地、耕畜等主要生产资料“入股”到合作社,土地所有权仍归个人,使用权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劳动成果按“土地分红+劳动报酬”进行分配。

③阶级变化:地主阶级已不存在,富农的土地被限制(不得出租、雇工),他们都作为农民成为合作社成员,阶级差异因“入股”和“按劳分配”开始缩小。

①土地制度:废除土地私有制,形成彻底的集体所有制。

②具体操作:取消土地入股和分红,农民的土地、耕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归合作社集体所有,个人仅保留房屋、家具等生活资料。劳动成果完全“按劳(工分)分配”,不再与土地挂钩。

③阶级变化:地主、富农被彻底改造为合作社劳动者,农民之间仅存在劳动贡献差弄,原有的阶级划分基本消失,统一称为“社员”。

①土地制度:“一大二公的集体所有制。

②具体操作:多个高级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

土地、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政社合一”(既是经济组织,也是行政单位)。

③阶级变化:彻底消灭阶级差异,所有社员统一参与集体劳动和分配,仅存在干部与普通社员的职务区别,无土地或生产资料产资料带来的阶级差异。

①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其经营权和分配权归承包农民。

②具体操作:原集体土地全部以承包制形式分配到户,原集体生产资料及农具、耕畜按承包面积一并到户。

③阶级变化:取消出身成份,统称中国公民。

今天看来,新中国的前三十二年,在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虽然取得了具大的成就,但也真没少折腾。

由于遵循苏联的社会主义经营模式,在计划经济和绝对公有制两重枷锁的束缚下,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世界资本主义这个宠大的社会体系中显得十分微弱,社会腾飞举步维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启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42年,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仍然有一批思想极端僵化的“极左”或“极右”势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质疑和不满。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万能的头条主播们、互联网公知们你们说说看!

来源:只为正义而发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