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份流传的裁员方案在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平湖尼得科公司据传将裁员35人,预计成本600万元,但这只是全球制造业变革浪潮中的一小片涟漪!
一份流传的裁员方案在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平湖尼得科公司据传将裁员35人,预计成本600万元,但这只是全球制造业变革浪潮中的一小片涟漪!
失业君小编 | 文
Tima Miroshnichenko | pexels图
5月9日,日本松下控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万人,包括5000名日本员工和5000名海外员工。这家电子巨头2024财年纯利润同比大降17.5%,不得不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
近日,一份关于平湖尼得科公司裁员方案的文件在嘉兴地区流传:公司计划裁员35人,预计裁员成本高达600万元。
松下电器的裁员计划不是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从美国到日本,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
英特尔宣布裁员20%,约2万人失业;美国国税局将裁员25%,波及约2万人。这些裁员消息勾勒出全球产业调整的宏观图景。
松下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电视、厨房家电、工业用马达、车载零部件四个“问题业务”领域。这些业务共同特点是盈利性差、成长性不明确,已经持续拖累集团整体业绩。
网传平湖尼得科公司的裁员方案显示,本次裁员涉及品质技术部、生产部、管理部等部门共35人。预计裁员成本600万元,折算下来人均补偿约17万元,被网友称为“良心方案”。
公司净利润数据更为惊人:2022-2024年,每年平均亏损2000万元以上,三年共计亏损达7175余万元。这种持续性巨额亏损,使得裁员成为企业求存的不得已之举。
日本电产集团在中国市场原本采取扩张策略。仅在苏州的研发中心就计划将员工数量提升至250人。在大连的新工厂,员工数量计划提升40%,达到5000人规模。
对企业而言,裁员是一道复杂的算术题。业内人士指出:“6个月是生死线,12个月是安全线,创始人考虑要不要裁员,关键看账上现金有多少”。
当现金储备低于6个月,企业就必须考虑裁员以维持生存。平湖尼得科连续三年亏损,总额超过7000万元,显然已经面临严重的现金流压力。
裁员成本不仅包括经济补偿,还包括业务重置成本、招聘培训新人费用等潜在开支。企业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做出最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
松下中国的案例揭示了日系制造业的深层困境:成本失控、技术路线摇摆、业务结构失衡。松下2024财年销售成本率攀升至78.2%,海外工厂人力成本年均增幅超7%。
日本本土终身雇佣制致人均用工成本达中国工厂2.3倍。这种成本结构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显得不利,迫使日企不得不进行艰难调整。
松下总裁楠见雄规提出了三大改革方向:数字化瘦身、制造回流、技术突围。这些措施反映了日系企业应对危机的整体思路。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平湖尼得科裁员方案中的人均17万元补偿,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短期成本,但有利于保持雇主品牌形象,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维护剩余员工的士气。
经验表明,裁员不当会带来巨大代价。有企业家分享教训:“当你裁掉一批人的时候,公司就会变得人心惶惶,剩下的人就慌了”。
这种恐慌情绪会导致优秀人才主动离职,进一步削弱企业竞争力。因此,如何妥善处理裁员过程,成为企业管理艺术的重要考验。
2024财年,松下控股销售额微降0.5%,但纯利润暴跌17.5%。同期,平湖尼得科三年亏损超过7000万元。
日本电产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中国招聘数千名员工,如今旗下企业却不得不缩减规模。随着大阪松下总部大楼彻夜的灯光,这家1918年创立的企业正进行着史上最艰难的转身。
全球工业领域2025年或将迎来超200万人的结构性裁员潮。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企业和员工都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挑战。
议
网友热议
@黄木兰mulan(IP津):
人均17万补偿?这简直是裁员界的良心企业!比那些半夜锁门、暴力裁员的公司强太多了
……
@TANG星沫(IP川):
三年亏损7000多万,再不裁员公司都要没了。企业经营不是做慈善,理解管理层的艰难决定。
@MONANA996(IP鲁):
日企也开始顶不住了?制造业的冬天真的来了。明年200万人裁员潮太吓人了,得提前做准备啊!
@hxsushii(IP豫):
补偿看着高,但35人600万,平均每人17万,在嘉兴这地方可能也就是一年工资。找工作期间的压力谁懂?
@北大Sunny(IP京):
品质部、生产部都在裁,说明问题不小。电机行业是不是要被新能源冲击完了?
@达意Iacchus(IP京):
在嘉兴的朋友说这家公司待遇一直不错,没想到也撑不住了。制造业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
最后一条,
小幅度裁员,莫慌……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