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林中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说,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做得快也常常被视为水平高超的表现,“快刀手”“一把刀”等称呼都被视为对外科医生的赞誉。做手术快的医生通常也更受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早点下班。
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郑阳春
在临床医生圈里,人们常常把外科手术比作武功。
武林中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说,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做得快也常常被视为水平高超的表现,“快刀手”“一把刀”等称呼都被视为对外科医生的赞誉。做手术快的医生通常也更受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早点下班。
问题是,手术做得快就真的意味着手术做得好吗?
史上最快的外科手术纪录是18世纪的苏格兰医生本杰明・贝尔创造的,他能在6秒钟之内截断一条大腿,这时间比现在的人们刷一集短视频的用时还短。相比之下,19世纪英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利斯顿的手术速度要稍慢一些,他的截肢手术从开始到结束通常需要3分钟。不过,有一次他的手术却造成了破纪录的300%的死亡率——病人死亡不说,帮他固定病人大腿的助理医生也被手术刀误伤而切掉了手指,后来死于坏疽;还有一个围观者被术者挥动的刀子划到了外套,由于恐惧而当场倒地身亡。
当然,这些都是在外科学发展初期、麻醉和止血技术尚未出现时的极端例子,但也从侧面证明了手术做得快并不意味着手术做得好,快与好是两个概念。
然而,外科手术以快为好、以快代好的观念还是影响了很多人。假设有两名外科医生同时做一台手术,甲医生2个小时完成,乙医生3个小时才结束。如果没有亲临现场观看手术过程,仅以手术时间评价,你觉得谁水平高?可能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甲医生水平高。毕竟,时间是不会骗人的,如果不是流程不熟悉、技术不熟练,或者手术过程磨蹭、拖沓,为什么会多做一个小时呢?持这种观点的,不仅是病人、家属等普通人,包括很多外科医生可能都有。
事实果真如此吗?据我所知,日本的外科医生以手术时间长而闻名全球。若干年前,我曾观摩过一位日本专家演示一台直肠癌手术,有一个环节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台手术需要切开左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外侧。只见那位专家用左手肠钳轻轻夹住乙状结肠肠壁的肠脂垂,缓慢向内侧牵拉,展开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看清了系膜的融合部位,再用电刀浅浅地、丝丝地切开。那种操作的轻柔以及对组织的爱护,隔着屏幕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仿佛是爱人的手温柔地掠过皮肤,轻一分不够,重一分怕弄疼。那次观摩之后,我对手术好坏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手术好坏与时间长短无必然关系。手术做得快不代表好,手术做得慢也不代表不好,把慢的手术做快容易,把快的手术做慢却很难。
因此我认为,好的手术不是追求极速,而是追求极致。所谓极致手术,就是过程流畅、操作细致;层面清楚、切割精确;术野干净、画面清爽;该清扫的绝不省略,该快速的绝不拖泥带水;动作干净如行云流水,画风唯美让人赏心悦目;既充分保证治疗效果,又完美体现艺术的美感。
我认识一位外科同道,若干年前不幸罹患直肠癌,肿瘤位置很低,又伴有侧方转移,做了辅助放、化疗之后,去日本做了手术,虽然花费不菲,但效果极好。好多年过去,不但肿瘤没有复发,而且各方面功能完好。我看了他当时在日本的手术记录,书写得非常详细,还有手绘图。虽然手术时间很长,从手术开始到结束,前后持续十多个小时,但术中失血很少。手术就像人生,不在于速度有多快,而在于能帮病人最终走多远,绝不应为了追求速度而影响质量。如果手术中多花一个小时,术后病人能多活三五年,手术时间长一点又何妨?
病人找医生做手术,不会提要求说什么时候做完、几点钟结束,他们只关心手术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并发症。所以,“快”既不该是术者的目标,也不会是病人的诉求。
我做手术向来不着急。如果做手术像赶工一样,一天排好多台,这台还没结束就在惦记下一台,那我宁愿一开始就不排,因为急容易生乱,忙容易出错,“赶工心态”之下,极易出现失误。做一台,完美一台;做一台,安心一台,这才是外科医生本该有的节奏。不要手术结束了,却因为某个环节处理得草率而胆战心惊、夜不能寐;更不要手术结束了,却因为手术操作不细致出现并发症需要“二进宫”,那这样的快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慢”也不是目的,极致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又快又好的确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只有极少数高手才能达到,对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并不现实。既然又快又好很难达到,但至少我们可以先努力做到一个方面,先做细致,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效率!▲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