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培养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且能在乡镇农村等基层单位从事思政工作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12月13日上午,大学生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培养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且能在乡镇农村等基层单位从事思政工作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12月13日上午,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合作洽谈会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政府宣传委员赵亮、河沙村党委第一书记申强一行来学院洽谈合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段吉福、副院长张沙沙、党总支副书记涂佳,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柳建国、副主任张峻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张沙沙主持。
会议伊始,张沙沙介绍了参会嘉宾并对本次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合作洽谈会致辞。一是从教师组成、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现有成果等多维度简要介绍了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二是就地方村镇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层面的未来合作做出展望,旨在通过本次洽谈会探讨校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建议。
会上,申强从河沙村脱贫攻坚成果、支部建设、地理优势、现有资源及实践基地平台建设等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对当前校地合作成果予以肯定,以科技赋能为着力点,基于河沙村特色资源、独特文化等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沙村未来合作方向。他强调,推动校地实践合作要重视抓关键领域:一是强化人才培养与文化宣传,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河沙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村镇干部、村民的相关培训,助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干部人才;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队伍建设,建立校地合作平台,聚焦“五大振兴”“四个引领”“七大方面”,强化思想引领,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借助学校力量,畅通销售渠道;四是打造优质人居环境,推动提档升级,拓宽思路,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河沙村在经济、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赵亮从两个方面强调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沙村实践合作。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两个结合”为抓手,基于当下国情和传统文化,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存现状,找准学院与农村的结合点;二是以点辐射面,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学生实践由河沙村向太平场镇拓展,做好学生下乡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的后勤保障。
接着,双方就合作项目展开研讨。涂佳从长期与短期两个维度给出校地合作建议,一是由河沙村提出需求,学院根据其需求通过三下乡开展思政工作等形式提供一对一帮助;二是探索实践基地建设,学生长期驻地学习,以实践模式反推理论教学模式。柳建国、赵亮针对校地深入合作指出,一是从基层干部培训、专家指导乡村振兴方面推动短期培训的开展;二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推动河沙村实践基地建设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教师代表胡军针对村镇政治与经济如何与大学生实践结合等问题发表了观点。
会议最后,段吉福发表总结讲话,就基于互助共赢、协同共进的原则对河沙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地合作强调把握好三个着力点提出建议。一是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培养与输送,着重强调人才素质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表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学生数量大,资源丰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后备军;二是党建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具备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宣传、研究、阐释的功能和优势,助力河沙村党建工作积极推进;三是思想文化建设,要扎实用好河沙村实践教育基地,推进学生实践学习,强化对党的方针、政策宣讲,综合推进文旅项目发展,探索高质量校地合作模式。
本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沙村的实践合作,也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河沙村创新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双方合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基点,积极加强与河沙村实践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推动落实学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共进共赢。(杨庆/文 周萍/图 传媒中心 杨钦楠/编辑)
来源:重庆城市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