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是闯荡职场还是在家啃老?名人“唱反调”,引发热议

摘要: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到一个多月前,复旦大学某知名教授梁先生提出的观点恰恰跟胡先生相反,他提倡“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啃几年老。两个名人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唱反调”,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近日,知名媒体人胡先生在某直播平台谈到大学生就业,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先去工作,二十几岁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在家啃老,出门工作,不增加父母的焦虑。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到一个多月前,复旦大学某知名教授梁先生提出的观点恰恰跟胡先生相反,他提倡“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啃几年老。两个名人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唱反调”,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1)

客观而言,胡先生和梁先生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从职业规划角度来看,强调先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更快地进入社会角色,积累职场经验。但大学生初入社会时可能会比较迷茫,如果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就匆忙工作,是不利于长期职业发展的,在家“啃老几年”,认真思考一下人生,或许能让大学生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有更系统的规划。

从经济角度来看,工作意味着大学生能够经济独立,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并且能早一点积累个人财富,为未来的发展如购房、深造等打下经济基础。但如果一段时间的“啃老”能换来对未来更明确的方向,比如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这样职业发展的“后劲”就会比较大,未来谋取高薪工作的可能性就会更多。

从心理成长角度来看,先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面对困难和挫折,处理这些问题能够锻炼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让我们更快地从学生心态转变为职场心态。但如果年轻人没有做好准备,带着迷茫和抗拒的心理进入职场,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家啃老几年或许能让年轻人在心理上有更好的准备。

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增加社会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的经济循环和发展。但啃老几年,好好思考一下未来,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让工作更有价值,长远来讲可以提升社会价值。

2)

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胡先生的观点。当下社会竞争激烈,而职场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应尽早进入工作岗位,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节奏。另外,与单纯在家思考人生方向相比,在工作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或许更有效。很多时候,只有真正身处工作环境,才能深刻体会自己的喜好与不足,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的方向。

再者,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规划生活,也可以增强自我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促使大学生们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实现心理上的快速成熟。相反,长时间在家“啃老”可能会使他们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而且容易与社会脱轨。

事实上,在工作环境中,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年龄、背景的人,了解职场文化和社会规则,这是在家“啃老”思考人生难以获得的。

现在就业市场变化快速,合适的工作岗位稍纵即逝。先抓住工作机会,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一边提升自己,之后如果遇到更心仪的工作,再去转换赛道。

今日话题:你更认同谁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