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人,他一进门就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清晨的诊室总是忙碌而充满故事。
今天的第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轻人,他一进门就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原来,他最近鼻子肿痛难忍,甚至睡觉时都感觉鼻孔里像有针扎一般刺痛。
医生在仔细检查后发现,他的鼻腔内有明显的炎症,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爱挖鼻孔的习惯。
面对医生的提醒,他连连点头,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问:“医生,
我真的没想到挖鼻孔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这不是小事一桩吗?”
这样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其实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
挖鼻孔这个动作不仅影响鼻腔本身的健康,还可能牵连到整个呼吸系统,
甚至对其他身体部位带来深远的影响。
挖鼻孔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主要是因为鼻腔神经末梢非常敏感。
当鼻腔中有异物(如鼻屎)时,这些神经会向大脑发出信号,提示“有东西需要清理”。
当你用手清除异物时,鼻腔内的刺激消失,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
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这种“任务完成”的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大脑的记忆系统会记录下这种快感,形成正向反馈循环。
每当鼻腔不适时,你的大脑就会“提醒”你可以通过挖鼻孔来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挖鼻孔就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
然而,这种小习惯却可能埋下大隐患。以下六个健康问题可能悄悄找上门来。
1. 鼻腔出血:脆弱的血管经不起折腾
鼻腔内部遍布着众多丰富的毛细血管,尤其是鼻中隔的前部(称作利特尔区)。
此区域的血管极为表浅并且脆弱,一旦用力挖弄鼻孔,极易划破血管,致使出血。
尤其在天气干燥或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
血管也更脆弱,出血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鼻腔出血不仅让人尴尬,还可能造成局部感染,甚至在频繁出血的情况下引发贫血问题。
2. 鼻腔感染:脏手指是病菌的温床
我们的手指每天接触各种物体,指甲缝里可能藏着无数细菌。
挖鼻孔时,这些细菌会被带入鼻腔。
如果不小心挖破了鼻腔黏膜,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局部感染。
轻则引发鼻前庭炎、鼻窦炎,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颅内感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鼻子属于面部的“危险三角区”,这里的静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相连。
一旦感染沿着静脉传播到颅内,可能引发致命的颅内感染,比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
3. 影响鼻子的“保护功能”
鼻毛是人体的天然过滤器,能够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病原体进入呼吸道。
然而,频繁挖鼻孔可能导致鼻毛脱落,削弱这道防线。
更糟糕的是,鼻腔黏膜因挖鼻孔受损后,其屏障功能也会减弱,
使外界污染物更容易进入鼻腔深处甚至肺部,这不仅增加了感染风险,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4. 增加肺炎风险:细菌的快速传播
依凭《欧洲呼吸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挖鼻孔会极大程度地提高肺炎球菌的传播风险。
实验表明,手指携带肺炎球菌的人于挖鼻孔或者揉鼻子之时,
这些细菌会疾速传播至鼻腔,并沿着呼吸道扩散开来。
儿童和老年人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对此,研究人员特别建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接触鼻腔。
5. 鼻腔结构的改变:小动作引发“大变形”
长期挖鼻孔可能导致鼻腔软骨变形,出现鼻孔不对称、鼻翼塌陷等问题。
对于爱美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噩梦。
此外,鼻腔结构的改变还可能加重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等问题,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6. 与大脑的联系:痴呆风险的“可能通道”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一些病原体(如肺炎衣原体)可能通过鼻腔神经通路绕过血脑屏障,
进入大脑,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关。
虽然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但保护鼻腔健康、避免反复感染无疑是对大脑健康的重要保障。
鼻腔不单单是呼吸系统的构成部分,更是空气进入肺部的首要防线。
其肩负着过滤空气中颗粒物、细菌以及病毒的重任,并且通过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调控,
守护下呼吸道免受刺激,一旦鼻腔的过滤机能遭到削弱,
污染物与病原体便有可能趁机侵入呼吸道,提升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
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欠佳的环境里,呵护鼻腔健康显得格外重要。
鼻腔不适时,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你安全清理:
生理盐水冲洗:使用生理盐水喷雾软化鼻腔分泌物,然后轻轻擤出。这种方法既能清理鼻腔,又不会损伤黏膜。
湿润环境:在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减少鼻腔干燥和鼻屎的形成。
柔软工具辅助: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旋转清理鼻腔,避免直接用手挖掘。
挖鼻孔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其实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
从鼻腔出血到严重感染,再到可能增加肺炎和痴呆风险,这些潜在问题告诉我们,
小习惯也可能影响大健康。
保护鼻腔健康,不仅是为了避免短期的不适,更是为了长期的身体健康。
现在是时候放下手指,选择更科学的方式呵护你的鼻腔了。
来源:健康小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