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们都希望在重大基础科学发展上有所贡献,很多科学家看着其他科学家都在研究什么,就跟着研究什么。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大科学器具,比如电子对撞机,暗物质卫星等。
科学家们都希望在重大基础科学发展上有所贡献,很多科学家看着其他科学家都在研究什么,就跟着研究什么。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大科学器具,比如电子对撞机,暗物质卫星等。
这里存在严重的误区,以为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资金等就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首先上个世纪通过电子对撞机发现新粒子的方向只是一个方向,现在要在物理等基础科学有突破,不应该依赖以前固有的经验。因为大家并不知道,科学研究的发现,其本质与挖矿是一个道理。粒子物理的进步虽然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这只是一个方向。物理还有更旷阔的基础科学发展空间需要大家去努力,而并不是应该将精力放在高能物理方向。
其次对于物质的认识,人们就存在很大的误区。现有物理中对物体运动的认识还局限在三维空间世界观下,这是导致现在物理研究做错方向的重点。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是一种钻牛角尖,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大量科学家钻牛角尖,而走错方向的情况。
当科学家们无法理解光的传播时,提出了“以太”的概念,这样使得大量科学家走入歧途,最后爱因斯坦另辟蹊径,提出相对论,才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选择正确方向才是科学研究的重点,而并非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等。现今很多科学家都投入到暗物质等研究上。认为假如能突破暗物质问题,就能使得物质认识和物理发展得到大跃进的突破。于是很多科学家都将目光锁定在了高能粒子方向。大家会发现很多研究暗物质的科学家都是高能粒子的研究方向。
中国的悟空号暗物质卫星,锦屏暗物质实验室,美国的阿尔法磁谱仪等,都是希望通过检测高能电子等,找到暗物质的踪迹。然而这些项目都10多20年了,都没有找到暗物质。因为找不到暗物质,科学家们就给了自己一个自圆其说的说法。
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很难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无法找到相关证据。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暗物质。这些将找不到的锅甩给时间,完全就是一种找不到正确方向时的借口。这与当年寻找“以太”如出一辙。
科学家们找不到暗物质,却一直沿着错误方向去寻找。这就是一个方向选择的问题。可以说科学家们一直沿着的方向就错了。当一味地将科学突破寄托在错误方向上的坚持上,就是一种盲目行为。
科学研究本身就有多维空间路径,科学也如同一棵多维空间树一样存在。科学的各个分支就是在真实的多维空间中有树形结构。所以科学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进入树梢阶段的情况。
现在科学家们其实一直都在延续一些思维惯性在发展。将物质粒子化,寻找越来越小的粒子是一种思维惯性。上个世纪,很多科学家通过电子对撞机等,发现了很多新的粒子。于是,很多科学家就惯性的认为科学的突破就可以沿着寻找越来越小,越来越高能的粒子就能有所突破。这样就是沿着一个科学分支在不断发展,这样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在细枝末节上钻牛角尖。
当科学家在高能粒子的牛角尖上不断发展时,必然导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等,然而这样的发展的收益也会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
科学发展不能沿着已有的惯性思维去发展,一定需要跳出已有范畴去寻找新的方向。当大量的人都认为应该沿着现在的方向去发展的时候,这就是错误的方向。因为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根本不可能在寻常大家都认为的道路上。
当年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是走到不寻常的道路,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大多数人都说人类无法理解四维空间等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惯性导致的。人类是否能理解更多维度空间,不能这样去思考。应该记住,没有什么无法理解的,只是你没有想到罢了。那些找二维蚂蚁、三维人等都是一种找不到答案的自圆其说罢了。
在高中时代,物理老师提出空间维度时,也告诉过我这些理由,可是我并不认为这些是真正的理由,并且我不断的思考中,就突破了三维空间世界观,进入了多维空间世界观。
在多维空间世界观下,我们看事物都是另外一个样子。我就认为事物本身就有暗物质部分,这些暗物质部分其本质就是,由于世界观停留在三维空间世界观导致物质范畴限制在三维空间中,所以才导致无法理解一些现象。
天体的运动速度,是由多个维度映射构成的。这么去理解就会发现当初发现暗物质的星系边缘速度,必然是由于多个维度都对天体由间接的映射影响,才导致了真实运动速度大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得到的速度。
寻找“暗物质”的方向应该从多维空间角度去寻找正确答案,而并不是上天入地去在高能电子上去寻找。
来源:沙漠月亮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