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自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硕果累累。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自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硕果累累。
在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2024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武汉大学共有4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线上一流课程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4门,线下一流课程1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4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7门。至此,武汉大学共有196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居全省第一。
入选课程里,既包括《保险法》《党内法规学》《创业与法律》《民众立法意见引导虚拟仿真实验》等法律类课程,也有与公共卫生领域密切相关的《毒理学基础与方法》《霍乱暴发应急处置虚拟仿真实验》,还有如《3D打印:创享体验》这样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等,涵盖范围广泛,不仅体现了武汉大学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霍乱暴发应急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长期以来,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武汉大学不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优化课程体系,结合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金课”。
2024年,以数智教育为契机,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武大统筹构建“1+16+N”数智课程体系,设立了“数智+”基础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导引”和 16 门数智教育核心课程,鼓励学院遴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特色数智课程。
数智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前沿领域,将逐步建设课程知识图谱、MOOC、数字教材等资源,有效推动数智教育与各个专业的交叉融合。
与此同时,凭借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等领域的雄厚学科实力,武大集结了多位院士领衔授课,二十余位不同学科领域的大师领衔课程规划与建设。
“老师从生物科学,聊到传播学,从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讲到人工智能发展,这是文科生很少涉及的内容。”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一新生文姿雅对“人工智能导引”课印象颇深。
“最让我惊喜的是,学校里竟有这么多大师级的人物亲自授课。”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学习的张同学感慨地说。
课堂上,老师们或生动风趣,或循循善诱,或深入浅出,或金句频出,与学生们的每一次互动交流,每一次思维交锋,皆如同一团火花,照亮广袤的科学殿堂。
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武大学子仍然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化学习,充实自我。近年来,武大统筹推进“珞珈在线AI 智慧教学中心”和“武汉大学数智教育实践创新平台”两个平台建设,以数智技术在教学环节中引入 AI 助教、AI 助学、AI 助管、AI助研,实现教育数智化发展。
通过覆盖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珞珈在线AI智慧教学中心计划服务校内约3万师生,使学生学习轨迹跟踪准确率提升至95%、个性化学习路径匹配准确率提升至92%,教师教学效能提升30%。
武汉大学珞珈在线AI智慧教学中心门户图
持续推进MOOC 建设和混合式“金课”建设亦是学校提升课程质量的有力举措。目前,武大已有260 门左右 MOOC 在“珞珈在线”平台上线,169门慕课在“中国大学 MOOC”平台上线,65 门慕课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19 门全英文 MOOC 在“爱课程”国际平台上线、对口国际学生开课。
其中,以“互联网+跨学科+思政课”的融合理念,武大推出的网络思政融课“马上见”,截至2024年9月已上线15期,总浏览量超1000万人次。这些成绩都是对武大课程质量和影响力的有力肯定。
武大思政课率先登上国家级慕课平台
跳出书本,武大学子也积极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留下一串串实践脚印。如,日前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耀辉首次面向全体同学开设《社会经济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这门课程不仅包含暑期实地访问,学生还将有资格选修秋季《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析》课程,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在这门别开生面的社会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在实践中了解民生,感受时代脉搏,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历年学生访员在实地访问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武大已经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数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每一门课程都如同璀璨星辰,点亮着学子们求知的天空。
今后,武汉大学将继续应时代发展之需,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引领学生站在学术探索的最前沿,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武大招办官微等
来源: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