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只要说话就行了?非言语技巧也很重要

摘要:会谈双方不仅仅通过谈话交流,双方的视线的接触和身体的姿式等信息也会成为会谈中交流的要素。

心理咨询中的会谈,就是会面和谈话。

会谈双方不仅仅通过谈话交流,双方的视线的接触和身体的姿式等信息也会成为会谈中交流的要素。

01

目光的接触

在会谈中,区别一个咨询师是否成功,其中也需要考虑咨询师傅与对方视线的接触及咨询师的身体姿式动作所构成的身体语言。

一旦你要参加某个会谈,你就应注视着你的会谈对象,一直保持视线的自然接触进一步看来,你的身体语言也应表示出你的关注和兴趣。

我们常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当你注视着对方时,你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更多的情况。反之亦然,当来访者在讲话时,你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对方同样也可以了解我们。

他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即自己的话是否被咨询师认真听取,是否能被接受,是否可以被理解。

咨询师的共情与理解、尊重与关注等信息均可以从其目光中传达给对方。


视线接触的这一特点就要求咨询师注意自己的目光。

如果对方在谈话时,你却在那里看着不相干的东西,或者东张西望,目光散漫,这种视线给对方的信息可想而知一定是消极的。

那么,在会谈中咨询师的目光怎样安排比较合适呢?

我们的建议是:

当你倾听对方的谈话与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

当你在讲话解释时,这种视线的接触可比听对方谈话时少些。

也就是说,对方讲话时,一定要用目光表示你的关注;

自己谈话时,有时视线可以短时间离开对方。

02

身体语言

人类的身体语言实际上是极为丰富的。譬如站立的姿式、坐着的姿式、举手投足都可包括其中。

人们在各自的生活经历中,可能会形成一些自己独特的习惯,比如习惯于双手抱臂而立,谈话时爱在室内走动,或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坐下时习惯于跷二郎腿,想问题时经常震颤双脚,解释说明时喜欢用各种手式等等。

文化背景不同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身体语言,如"V"字型手势表示胜利,耸双肩表示无可奉告等。

作为咨询师,在自己的咨询对象面前,总的原则应是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入到咨询过程中去,以有利于咨询过程为准。这样,有些咨询师的习惯动作可能是需要改变的。

比如颤动双腿,这可能会使来访者感到压抑与不安;

坐在办公桌上与人交谈,在自己的同事与朋友面前也许是适当的行为,但对来访者就有不利影响,这会产生一种咨询师"居高临下"的感觉。

比较适宜的行为表现也许是这样的:

当来访者初次到来时,可以和对方握手表示欢迎与接纳之意;

如有的咨询师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也可以不用握手的方式,但需起身招呼来访者坐下。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要使自己坐得舒适自如,同时又要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

这在倾听对方谈话时更重要,可使自己面对对方,使自己的身体略微倾向于来访者,并用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注意。

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加强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以免使人感到有"取宠"之嫌。

在每次会谈结束时,咨询师应起身将来访者送出门外,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礼节,但也表明了会谈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主观态度。

在咨询师说话时,对方也在观察你,初学者往往失之紧张,常常会有只坐椅子的一半、身体向前倾斜很大、双手紧紧地拧在一起等表现。

对方如发现这一点,也许自己反倒能放松下来,但其后可能会对咨询师说出的话打折扣。

纠正的办法是咨询师要靠椅背面坐,找到一种使自己感到舒适的姿势。有的咨询师会拿纸笔记录,表现出专业的态度,但这有时会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

咨询师在会谈中,既要真正表现出自在自如,又表现出对对方的关注,还需多进行实践锻炼。

03

其他非言语性的技巧

除了目光的接触与身体语言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非言语性的技巧。

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就是其中之一。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有时有人以冷淡的语气说出一些欢迎的话,那实际上说明其内心并不真的欢迎对方。

心理咨询的过程比较多地依靠咨询师的言谈话语来影响对方,这就需要咨询师在咨询时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语音、语调。


来访者在听咨询师讲话时,咨询师所说的话语,对他来说是理性化的东西,而从声调与语气中,他感受到的是某种态度与情绪,这种态度与情绪并不就到此为止了,它还会诱发来访者的感情。

那么,作为一个咨询师,你的声音是否能让对方感到温暖、顺耳、让人有兴趣听下去,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说来,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关键是要注意,你要带着对对方的共情、理解与关切去讲话。


这样,你的语音中就有了灵魂,讲出的话语才会有扣人心弦之效应。

关于咨询师的话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运用的技巧:

比如发音不能太平,这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枯燥无味。

讲话时要有些抑扬顿挫、变速与停顿。这会使你的话语变得有生气、有吸引力。

讲话时,要尽量发出明确的声音,使对方能够听清楚,含混不清易使对方产生犹疑。

语速不要过快或过慢,一般中等速度较为适宜。

过慢会使对方感到拖沓、不精炼,过快有时对方容易跟不上你的速度,因为他们同时还需要思考。

掌握谈话中的停顿有助于对方思考,停顿并非留下谈话的空白,停顿有 3个作用:留下言语的余韵;求得同意、领会;加强听者的紧张状态。

这实际上是让对方参与其中的艺术。

来源:女人健康新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