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胡蓉蓉教授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Facil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trithi
近年来,聚三硫代碳酸盐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折射率、结晶性和机械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探索受到了合成方法的限制。
多组分聚合具有单体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结构多样、效率高等优点,可以为市售单体合成各种聚三硫代碳酸盐提供强大的多功能工具。
2024年12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胡蓉蓉教授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Facil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trithiocarbonates from Multicomponent Tandem Polymerizations of CS2, Thiols, and Alkyl Halides》的研究论文,Longbin Chen为论文第一作者,唐本忠院士、胡蓉蓉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唐本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1982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
唐本忠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医学诊疗等研究。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
唐本忠院士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总引用超210,000次,H因子为202。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
胡蓉蓉,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优青。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随后留校担任研究助理两年。2014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晋升为教授。
胡蓉蓉教授的研究兴趣为1. 多组分聚合新反应;2. 含硫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3. 新型发光分子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共被引用3000余次。
在这里,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稳定且高效的多组分串联聚合(MCTP)方法。在室温、空气中,以K2CO3为催化剂,将CS2、二硫醇和卤代烷烃进行聚合,合成了12种结构多样有序的聚三硫代碳酸盐,分子量高达37900 g/mol,产率高达93%。
根据不同的聚合物主链结构,非晶态聚三硫代碳酸盐具有优异的断裂伸长率,而结晶态聚三硫代碳酸盐具有较大的加工温度窗口(约200 °C)和良好的机械性能(σB为23.6 MPa, εB为858%),经单轴拉伸变形后拉伸强度可显著提高至87.5 MPa。
即使没有芳香环,也能观察到结晶聚三硫代碳酸盐在有机溶剂中的上临界溶液温度(UCST)以及非常规发光现象。
因此,这种高效、稳定、温和且经济的CS2 MCTP为简便构建结构多样性的聚三硫代碳酸盐开辟了道路,带来了可调节的机械、热、发光和热响应性能,将大大拓宽含硫聚合物的结构和应用范围。
图1:多组分串联聚合(MCTP)过程示意图
图2:聚三硫代碳酸盐的化学结构、产率、Mns和多分散性指数
图3: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单晶结构
图4:核磁共振谱图
图5:聚三硫代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
图6:聚三硫代碳酸盐的热响应行为和发光性质
图7:聚三硫代碳酸盐的机械性能和链间相互作用
图8:拉伸诱导结晶和机械性能增强
综上,作者通过多组分串联聚合(MCTP)方法,简便、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多样、性能可调的聚三硫代碳酸盐(polytrithiocarbonates),这些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调控的机械性能以及独特的上临界溶解温度(UCST)行为和非传统发光性质。
这项研究不仅为硫含量聚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而且拓展了这类聚合物在高性能材料、热响应材料和发光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Facil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trithiocarbonates from Multicomponent Tandem Polymerizations of CS2, Thiols, and Alkyl Halid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来源:华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