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围绕名字的“大学之争”,不仅涉及法律、品牌权益,更暴露出英国高校在吸引留学生、争夺市场中的激烈博弈。
80%订阅这个号的留学生 都考上了世界前100名校
在留学圈掀起轩然大波的“大曼彻斯特大学”改名事件,最近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一场围绕名字的“大学之争”,不仅涉及法律、品牌权益,更暴露出英国高校在吸引留学生、争夺市场中的激烈博弈。
01
博尔顿大学改名“大曼大”,曼大坐不住了
Collegedaily
12月19日,博尔顿大学(University of Bolton)正式宣布更名为“大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Greater Manchester)。从名字来看,这不仅显得“大气”,甚至还有一种“盖过”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意味。
甚至人家还早早地准备了logo。
而被“碰瓷”的正主,作为英国顶尖学府之一的曼彻斯特大学自然坐不住了。
毕竟自己叫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人家比你Greater,直接变身“大曼大”,这不纯纯找人不痛快吗。
于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对这个logo提出了反对意见,校方联合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和索尔福德大学,发起了超过100项法律挑战,声称博尔顿大学的改名可能引起“公众和学生的严重混淆”,甚至侵犯了注册商标权益。
然而,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S)并未站在曼大一边,直接驳回了三所大学的反对意见,表示这种改名不会导致明显的混淆。
02
改名,还是碰瓷?
Collegedaily
先科普下,大曼彻斯特是个郡,相当于中国的省,而曼彻斯特是一个市。
曼大在曼彻斯特市,而博尔顿大学在大曼彻斯特郡的博尔顿市。
博尔顿大学的理由看似“理直气壮”:他们的学生和校区都在大曼彻斯特地区,改名不仅能更清晰地展示学校的地理位置,还能帮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
事实上,博尔顿大学在当地的就业率确实名列前茅,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大曼彻斯特地区。
因此,大曼彻斯特郡政府也大力支持这次更名,赋予其“代表大曼彻斯特地区高等教育”的象征意义。
这相当于什么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吉林大学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但是吉林省下面还有一个吉林市。某一天吉林市的某个高校突然改了个名字叫“大吉林大学”……
博尔顿大学,图源网络
然而,舆论并不全然买账。一些人指出,这种改名行为更像是一种“碰瓷营销”,试图借助曼彻斯特大学的国际声誉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
俗话说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据英媒报道透露,博尔顿大学还指责以上三所反对它的大学,说它们只想着垄断该地区的学生才提出反对意见,并且准备向英国竞争监管机构CMA提出上诉。
曼大也真是哑巴吃榴莲了,水灵灵地变成了“小曼大”。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2024年的《卫报》排名中,曼彻斯特大学位列第31名,而博尔顿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32名。
这种“宿敌般的并肩作战”,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奇妙安排。
也难怪网友调侃:“以后中介可以自信地对学生说,我帮你申请到比曼大更Greater的大学——大曼彻斯特大学!”
《卫报》排名 图源网络
然而,更加实际的情况是,曼彻斯特大学(曼大)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2名,而博尔顿大学的QS排名嘛……我反正没查到确切的,大概在500开外吧。
03
留学生视角:如何避免被“名字”误导?
Collegedaily
这场更名风波不仅让曼彻斯特大学感到尴尬,也给未来申请英国大学的留学生带来了困扰。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曼彻斯特大学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而博尔顿大学位于博尔顿市,两者相隔约30分钟车程。
图源@The Bolton News
其次,从学术声誉和课程资源来看,曼彻斯特大学作为世界排名前列的研究型大学,拥有更高的学术声望和国际认可度。而博尔顿大学更偏向于职业教育和地方就业导向,虽然在当地就业率颇高,但国际声誉仍有差距。
对于申请者来说,选择大学时请务必擦亮双眼,全面了解大学的学术实力、课程设置、国际声誉等因素,而不是仅凭一个“名字”做决定。
类似的事情其实在中国也确有发生。你可能知道哈尔滨有个被称为“东北小清华”的“哈工大”,但是上网一搜就发现,哈尔滨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哈尔滨理工大学。对于不熟悉这些内容的人来说,不做一番了解光看名字还真不好说那个才是真的“哈工大”。
“大曼彻斯特大学”改名事件不仅是一场围绕大学名称的法律争端,更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对于留学生来说,与其在“大曼大”和“小曼大”之间纠结,不如脚踏实地,认真打磨自己的申请材料,提高自身竞争力。
无论是“大曼大”还是“小曼大”,最终决定你未来发展的,还是你自己。
来源:留学生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