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绩主义哪儿错了

360影视 2024-12-27 08:31 2

摘要:从某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以奖励优秀同学,到某网红嘲讽“00后找不到工作”、某带货主播嘲笑网友“工作不努力买不起口红”,优绩主义可以说从校园到社会,弥漫于各个领域。

从某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以奖励优秀同学,到某网红嘲讽“00后找不到工作”、某带货主播嘲笑网友“工作不努力买不起口红”,优绩主义可以说从校园到社会,弥漫于各个领域。

优绩主义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能力+努力=成功”,表面上看有点道理,可稍一寻思就能发现,这不就是PUA话术之一种吗?它忽略了外在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力,认为成败皆系于“你够不够给力”。

我们当然肯定优绩,但优绩主义真的是个陷阱。

图源|北京日报

从孩提时起,“越努力,越幸运”“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等励志语录,就不断萦绕在我们耳边,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如今,更是在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这种论调,优绩主义可谓跟我们从小跟到大。

用成绩细分。在“唯分数”思维看来,名校与一般学校本身就标示出了三六九等,名校学生是生来的“天之骄子”,而一般学校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这种思维,是优绩主义的“傲慢与偏见”之一。这种“成绩至上”的想法,不仅可能加剧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感,还可能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用年龄细分。“幼小衔接影响一生”“xx岁之前必须完成的事”“35岁是人生重大转折点”等内容充斥社交平台。这类话术往往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数不清的“关键阶段”,似乎抓住这些年龄段就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怂恿你不计一切代价抓住这些年龄段,全然不顾人生的复杂多变。

用财富细分。此前,某知名主播在直播带货时质问网友“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一些炫富网红扬言“今天带你们见识见识xx”,一股浓浓的“精英味道”,令人反感。事实上,任何辛勤付出、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肯定,一味地输出“人生赢家式”价值观,只会加剧社会对立,人为扩大群体间的鸿沟。

类似的分法有很多,其本质就是把优绩当成唯一的标尺和追求,真善美被排除在外,人情道德统统被忽视,一味“鞭挞”人们“向前冲”。

图源|Pixabay

优绩主义之所以流行,在于它强调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是人们主观可把控的部分,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一旦优绩主义被无限延展成为万事的尺度,那就容易走向评价指标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

教育中限制了“个性化”。在教育领域,分数依然被很多地方视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包括在高等教育阶段,“唯分数”的传统评价体系并未从根本上打破。成绩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主要标准,甚至成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陷入了对成绩的“拼命”追求之中,而忽视了教育的深刻意义。以奖学金评选为例,如果用单一的成绩、科研等指标,将学生刻板地划分为“成功”与“不成功”,无疑窄化了人才评价标准,与“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相背离。

工作上加剧了“倦怠感”。职场上,在“有房有车”的成功定义下,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升职加薪、长时间加班、“榨干”自己成为常态,这种“内卷”文化让打工人身心俱疲。而当付出没有得到即时回报或者回报不及预期时,一些人可能就会陷入失落绝望与自我怀疑,在“卷不动”与“躺不平”之间茫然失措。

人际间加深了“隔阂感”。同学会不谈同窗情谊,只比职务和收入的高低;朋友圈不晒真实生活,只晒“精装图片”;下班后不研究如何自洽,反一门心思研究向上社交……优绩主义在人与人之间仿佛立起了一堵堵高墙,社交关系的建立、保持与深化完全取决于对方是否“成功”,对于“不如己者”,一些人往往无视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如此功利化交友,又如何赢得真心?

图源|领导文萃

人们反感优绩主义,实质上反对的是背后隐藏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暗含了一种对全面、客观评价体系的呼唤。

育人不等于提分数。好的教育应当以“育人”为核心,道德品质、兴趣爱好、学科成绩,一样都不能少。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公平、包容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而不是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特长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千差万别,简单粗暴地将学生分为好、中、差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家长也要积极转变观念,不让成绩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成功没有公式。“能力+努力=成功”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人生的道路千差万别,没有既定的路线,也没有固定的模板。有的人成功是“向外求”,比如用学历、物质、地位等来圈定自己;有的人的成功是“向内求”,比如把情绪、心境、健康等当作自我打分的依据。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安贫乐道是一种成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守是一种成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的自我救赎也是一种成功。成功不该被定义,也不能被定义。“能力+努力”也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要件。

别被优绩主义拿捏。我们不仅要警惕优绩主义评判我们的价值,还要提防优绩主义预设我们的人生。从考高分、上名校开始,很多人的生活就被“预制”了,为了人生“高开高走”拼尽全力,只为成为他人口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人生充满了未知数,“事与愿违”是常态,“意想不到”是常态,“绝处逢生”也是常态。“山一程,水一程”的跋涉中,沿途所见,皆是风景,才是自洽的人生态度。

当然,反对优绩主义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绩效和成果,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只不过,我们希望这份努力能被多元化的视角所看见,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追求都能获得平等的尊重。

来源:鄄城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