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有3坎,挺过就长寿”:3坎是什么?54岁后请重视

360影视 2024-12-25 19:01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从来不是简单的“血糖高”那么轻描淡写。它像一个无声的杀手,布下了三道隐形的坎,熬可能步步危机;熬过去,却能迎来更长的生命与健康。而这三道坎,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有人倒在了第一关。

糖尿病,就像一场“慢性战争”。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血糖升高本身,更在于它会牵连心、脑、肾等多个重要器官,甚至威胁生命。但这种病并非不可控,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正确理解它、重视它,并及时采取行动。

为什么说糖尿病人有“3坎”?因为这三道坎涉及了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也是54岁后糖尿病患者的高发危机。

第一坎,就是心血管问题。糖尿病人并不是死于“糖”,而是死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54岁之后,身体的代谢能力进一步下降,血管壁更容易硬化,血脂、血压、血糖三高联手,简直是心脏的“定时炸弹”。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血糖高,血脂也高,甚至血压也居高不下。这是因为糖尿病长期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身体对脂肪的代谢,加速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严重时,血管内壁会像“堵塞的水管”一样,血液流通不畅,心肌缺血,诱发心梗或脑梗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到4倍!

更可怕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在早期毫无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心梗发作前没有任何胸痛、胸闷,直到突然倒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糖尿病危险的“无声杀手”特性。54岁之后的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忽视心血管检查,尤其是定期监测血脂、血压和心电图。

第二坎,是肾脏病变。糖尿病与肾损伤的关系,就像一对“难兄难弟”,相互加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人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导致尿蛋白漏出。如果尿蛋白持续增加,肾脏的滤过压力会进一步升高,最终进入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尤其是54岁以后,肾脏的代偿能力逐渐下降,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肾病问题会从“隐性”变为“显性”。

临床上,我经常看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平时觉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就忽视了尿常规检查。等到出现明显的浮肿、乏力,甚至尿量减少时,往往已经发展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阶段。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并不一定有症状,但尿常规检查中的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够提前发现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第三坎,是神经性病变。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常常是隐蔽而广泛的。54岁以后,很多糖尿病患者会感觉手脚麻木、刺痛,或者下肢无力,这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信号。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是手脚发麻那么简单,它还会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比如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心率异常,甚至排尿困难。

更严重的是,神经性病变还会使糖尿病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这意味着即使足部出现溃疡或感染,也可能毫无察觉,等到伤口恶化甚至需要截肢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前段时间,我接诊过一位56岁的糖尿病患者。他因为脚底长了一个小水泡没有在意,结果几个月后,水泡感染发展成了严重的糖尿病足,最终不得不截掉部分脚趾糖尿病神经性病变常常是“温水煮青蛙”,它的危险性在于,患者自己很难察觉到早期症状。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三道坎,哪一个都不能掉以轻心。54岁之后,身体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会进一步提高。熬过这三道坎,需要科学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精细管理。

控制血糖是关键。无论是通过饮食调整还是药物治疗,保持血糖的平稳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甜食,血糖就不会升高,其实这是个误区。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是“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包括米饭、面条、土豆等主食的摄入量,而是糖果和甜点。

定期检查不能少。每年的体检项目中,一定要包括心脑血管检查、尿常规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只有通过这些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运动和减重同样重要。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帮助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关节损伤。

饮食上,可以借鉴中医的“平衡”理念。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南瓜等。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补肾的中药,比如黄精、枸杞,但具体用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熬过糖尿病的三道坎,需要医学上的指导,还需要患者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风险。54岁之后,做好血糖管理、健康饮食和定期检查,让自己远离并发症的威胁,才能走得更远,活得更久。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Diabetes Car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黄帝内经》关于脾胃与饮食调理的相关论述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