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例激增警报!WHO最新流感指南中抗流感药物推荐的重大更新

360影视 2024-12-28 10:57 2

摘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流感中心第51周周报数据显示,本周南北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攀升,流感样病例总体阳性率达21.3%[1]。同时,在南北省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的核酸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流感中心第51周周报数据显示,本周南北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攀升,流感样病例总体阳性率达21.3%[1]。同时,在南北省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均位居首位[2]。这提示流感已全面来袭,做好充足的准备至关重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4年流感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WHO流感指南》),对流感的防治策略作出重要更新[3]。该指南针对非重症流感患者治疗、重症流感患者治疗、季节性流感暴露后预防,以及人畜共患流感病毒(与高死亡率相关的新型甲型流感)暴露后预防的抗病毒药物使用推荐进行了更新[3]。其中对于伴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非重症流感患者,不再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而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4]成为唯一被推荐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推荐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3]。此次更新为流感患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权威的指导,值此特殊节点,本文将对WHO流感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梳理,以供学习交流。

识别疾病进展高风险患者,及早开启抗病毒治疗

流感普遍易感于全人群[5]。《WHO流感指南》中对非重症流感的定义为,单纯性非重症流感疾病的症状包括突然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严重疲劳、喉咙痛和流鼻涕,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大多数人在一周内从发热和其他症状中恢复,无需医疗护理。定义为无任何重症疾病的标准[3]。

然而,对于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肥胖者,及患慢性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可进展为重症流感,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6]。早诊早治对加强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疾病进一步传播有着重要作用[6]。因此,及早识别疾病进展高风险患者(图1)极为关键,同时《WHO流感指南》推荐,对于疑似或确诊,伴有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非重症流感患者或重症流感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并在症状出现后的2天内进行[6]。

图1 住院的主要风险因素

针对非重症流感患者,及重症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WHO流感指南》作出了最新重要推荐(图2)。

图2 《WHO流感指南》中对非重症与重症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推荐

WHO指南解读,抗病毒药物推荐的核心要点与临床启示

玛巴洛沙韦成为WHO唯一推荐用于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非重症流感患者的治疗药物

《WHO流感指南》此次对于非重症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推荐主要源于一项高质量系统评价。此研究共纳入73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4332名受试者,将多种抗病毒药物与安慰剂/标准治疗进行比较,旨在研究不同抗病毒药物在非重症流感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论如表1所示[7]。

表1《抗病毒药物治疗重症流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结果统计

由此可得,纵使抗病毒药物种类众多,但依旧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推荐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拉尼米韦作为疾病进展高风险人群季节性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

除抗病毒治疗外,《WHO流感指南》对季节性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与人畜共患流感病毒(与高死亡率相关的新型甲型流感)暴露后预防用药也进行了推荐,具体见图3。

图3 《WHO流感指南》中对不同流感病毒暴露后预防的用药推荐

小结

WHO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标杆,其发布的《2024 年流感临床实践指南》是汇聚众多专家智慧与严谨研究的结晶,为全球流感防治提供了坚实依据。其中,玛巴洛沙韦在该指南中备受瞩目,成为伴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非重症流感患者,或者暴露于季节性流感病毒但无症状的高风险患者,以及暴露于人畜共患流感病毒但无症状的患者,这三类患者中唯一被共同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制剂,玛巴洛沙韦无疑为流感患者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治疗选择,同时也为流感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并正确应用玛巴洛沙韦,以降低流感爆发造成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中国流感中心. 2024年第51周第836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R], 2024.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4年第51周) [R], 2024.

[3] WH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influenza [R], 2024.

[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专委会感染组, 中国

来源:贝灵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