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怎么学?这场研讨会深入探讨教学新路径

360影视 2024-12-28 14:52 3

摘要:2022年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多文并行,明确提出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怎么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跨学科学习效率?近日,在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举行的武汉市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跨学科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王小威 刘芸

实习生 李新依 石金鑫

2022年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多文并行,明确提出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怎么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跨学科学习效率?近日,在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举行的武汉市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给出了答案。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局指导,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承办,这是武汉市教科院“三走进”(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标、走进新课堂)系列活动走进区域的首站。

活动现场

江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致辞,强调自2022年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发布后,江岸教育人秉持“美好教育”理念,积极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江岸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武汉市教科院“三走进”活动走进江岸区,得到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及专家同仁的支持,对江岸区教研工作是极大鼓舞。他指出,育人模式改革是长期复杂过程,面临困难挑战,但应成为前进动力。

活动现场

多学科展示课堂亮点频出

活动现场,由市区教研部门指导的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的三节跨学科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学科呈现的课例《游戏里的中国智慧——陀螺》,由育才小学的龙则灵老师与叶琳蕊老师携手执教。这堂课巧妙融合语文、科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带领学生围绕陀螺“以小胜大”的奥秘展开探索。学生们仿若穿越知识的时空隧道,在文本阅读中体悟文字背后深邃的智慧,于科学实验里揭秘陀螺原理,借助AI拓宽辩证思维的视野,为语文学科跨学科实践提供新思路。

学生活动展示

育才可立小学徐映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课例《“桥”见武汉》,宛如一座连接多学科知识的智慧之桥,以数学学科为坚实基石,巧妙关联语文、科学、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围绕“武汉长江上的大桥有多少座”和“大桥的样子”这两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踏上了一段丰富多彩的学习之旅。他们在赏桥中领略建筑之美,于数桥中感受数量的奇妙,在搭桥中发挥创意与动手能力,颂桥时则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其中。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对数量和形状的学习体验,更点亮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对家乡武汉的深深热爱之情。

学生活动展示

育才第二小学李露老师带来的《我的隧道》课例,深度挖掘武汉地域教育资源,带领学生模拟过江隧道的设计及测试。以“工程设计与物化”的跨学科素养培养为核心目标,巧妙融合运用数学和劳动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广阔舞台。

学生活动展示

“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陀螺》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批注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而今天这节课,呈现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陀螺里的中国智慧’的研究路径中的一个环节。”江岸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琦老师说,学习路径一共分为五个环节,课例展示的是第三个环节,即探秘传统游戏陀螺的学习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第六至十三段,结合科学实验研究陀螺以小胜大的原因。

学生活动展示

在跨学科成果展示环节,多所学校亮点频出。武汉市沈阳路小学师生与秦兵马俑“对话”,涵盖语文吟诵、科学探究与艺术鉴赏,展现学生成长。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解放分校的“豆趣直播间”让学生化身“大厨”,分享培育豆苗、制作美食及文创过程,趣味十足。百步亭社区育才家园学子开启寻“亭”之旅,将亭子文化与社区生活结合。长春街小学孩子剧团别出心裁,将一年一度的“英语戏剧节”直接搬到了本次跨学科成果展示的舞台上。“主创团队”的小代表们用流利的英语表演了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年》,生动形象地彰显着文化自信……

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关键

在教研沙龙上,老师们纷纷提出疑问:单科教学的老师们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如何拓展知识外延以实现融合呢?即便掌握了多学科的知识,又该如何以本学科为基础,融合其他学科和学段的知识,从而提升跨学科学习效率呢?

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对此给出三点建议:首先,深度整合优化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区域与学校的课程安排,统筹各类课程活动,为师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创造时间与空间,防止其流于形式。其次,大力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改变以分科教学为主的现状,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教师,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并借助数字化资源为教师赋能,校长与教研员应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最后,逐步建立完善跨学科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与成果,探索适配的评价方式,完善区域学校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三级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推动教师身份转变,同时以科学评测促进学生学习实效。

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

针对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在当天的专家讲座环节,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表示,课程改革需要坚持创新导向,并强化过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落实培养学生本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一过程中,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关键,老师们可以通过探索组织项目任务的内容组织方式,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从而培养学生在真实行动当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形式助力跨学科的融合与实践。“比如《落花生》《桃花心木》《高粱情》这些课文就都有借物喻人的共性,老师们可以将它们整合为一个‘借物喻人’的大单元主题。这个主题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植物的细致描写,来传达对人的品质的赞美或批判等情感的。”他说。

北京师范大学黄嘉莉教授

“跨学科可以重塑教育边界,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北京师范大学黄嘉莉教授举例,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撰写一篇题为《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将这一创意写作与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及行星基础知识学习相衔接,深化对宇宙奥秘的理解。“又比如,他们还可以与体育课程相结合,通过模拟宇航员的平衡与体能训练,亲身体验航天员在月球探索中所需的身体素质与挑战。”她说。

江岸区发布跨学科学习参考指南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颁布,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面对这一新颖挑战,不同学科该如何巧妙融合,共谱教学新篇章?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细管理,确保其既有序又高效?

活动现场,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副书记王小威分享交流了“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域教研行动”研究成果,于当天同步亮相的《江岸区小学跨学科学习主题参考指南》,也为跨学科学习的漫漫征途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副书记王小威

“参考指南包含70个跨学科的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多个领域,具有武汉的特色和元素。老师们可以结合参考指南中的主题设计跨学科课程。”王小威介绍,这本《江岸区小学跨学科学习主题参考指南》是武汉市教科院“三走进”教研活动的成果之一,主要涵盖以语文、数学、科学为主导以及多学科整合这四个重要部分。其中,重磅推出多达70个极具参考意义的主题,包含32篇详细的实施参考以及18篇典型案例,这些丰富的内容累计字数将近11万字。

极目新闻记者在这本指南中看到,江岸区内的学校纷纷积极响应,结合各自特色,探索出了多样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

育才可立小学罗铭霞校长

如,武汉市育才可立小学根植于独特的书院式办学特色,构建了以“立人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跨学科主题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学校每学期分年级开展单学科和多学科整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数学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桥”见武汉》,就是紧扣了一年级数学教材知识,顺应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武汉的热爱。

育才实验小学谈莉萍校长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创设了“赏艺术之美读武汉艺术之城”的大情境,教学时将语文学习与音乐欣赏、绘画技巧、书法知识和戏曲团队的表演相融合,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语文课文里的乐趣,还带领他们了解艺术领域的知识。

新村小学校长董琼

面临如何在课表中腾出课时、如何有效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如何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等挑战,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采取“一表”“一单”“一阵”的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整体设计与实施清单》,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大单元框架中,并围绕单元大主题构思跨学科小主题,进行整体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

鄱阳街小学成艳芳校长

武汉市鄱阳街小学以“我为老街代言”这一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在活动中,从关注老街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人文故事等真实问题出发,形成了独特的课程图谱,并在评价设计方面积极探索,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有效工具,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新课堂、新课程、新教研是改革关键,要重构创新教学模式,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校开展超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三走进”走进江岸活动为全新起点,市区校共同助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以高质量教科研为武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