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抖腿是一种典型的身体语言,当它出现时,往往意味着抖腿者正处于紧张、无聊或者高度亢奋的状态,正如以下3种情况:
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坐在椅子上时
总会情不自禁地抖腿
越抖越停不下来的那种
这时候往往会被家长教育
抖腿看起来不是个好习惯
但其实包含了科学原理
对身体还有好处
图源:图虫创意
忍不住抖腿
可能是情绪在捣乱
其实,抖腿是一种典型的身体语言,当它出现时,往往意味着抖腿者正处于紧张、无聊或者高度亢奋的状态,正如以下3种情况:
面对压力时
生理学家怀特·坎农在1929年提出了“战或逃”反应的概念,即当动物感知到压力或生存威胁时,会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释放肾上腺素,产生心跳加快,脉搏升高,更多血液流向四肢等生理反应,帮助动物在危险来临时迅速做出应对措施,更好地生存。所以“战或逃”反应和抖腿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二者的联系
在压力和焦虑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积累,身体在“战或逃”反应的作用下积攒能量,做好对抗压力的准备。但是当我们不通过自卫或逃跑来耗尽这些能量时,多余的能量就会留在我们体内,而抖腿则是释放这些能量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抖腿像是一个大脑用来欺骗自己的假动作,既然屁股还需要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那就勉为其难地通过抖腿来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吧。
感到无聊时
有研究表明,当思维开始神游时,身体也会跟着“开小差”,搞搞小动作。这或许是因为无聊会给人带来焦躁和挫败感,使压力荷尔蒙积累,而抖腿、玩头发及转笔等肢体动作有助于压力的释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重复这些行为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这时如果强行纠正的话,反而会加重烦躁感。
听喜欢的音乐时
人们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旋律的节奏抖腿。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感官刺激,会在人们无意识的状态下激活肢体动作。此外,有研究发现,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抖腿能帮助大脑更好地理解音乐。
图源:图虫创意
抖腿很舒服
还有这4个好处
抖腿不仅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行为,而且通过抖腿,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与愉悦情绪相关的激素,主要有以下4个好处:
1 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大多数的上班族、学生党、棋牌室王者来说,久坐是家常便饭了,3小时起步,上不封顶。人们一旦坐久了,腿部会感到血流不通,酸软麻痹,而适当抖抖腿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血栓和静脉曲张。
2 提高工作效率
上班、上课时觉得注意力不集中,可以抖抖腿,这种节律性的重复动作可以帮助你“激活”大脑,让大脑反应变快。
3 用来取暖
天气冷的时候,不少小伙伴会不自觉开始抖腿!都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多穿衣服就没事。但是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从骨头开始冷,多穿不一定有用。而抖腿可以让肌肉震颤产生热量,取暖轻松,就是有点心酸。
4 缓解焦虑情绪
从医学角度来说,抖腿是一种重复性的规律动作,可以持续不断给身体带来小刺激。同时也能加快神经元的传递速度,促进大脑皮层分泌血清素,能够缓解紧张和焦虑,给人体带来开心和幸福感。
图源:图虫创意
病理性的抖腿
需谨慎对待
虽然生理性的抖腿除了文化上的不礼貌以外基本无伤大雅,但病理性的抖腿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需要谨慎辨认,以便尽早治疗,常见的与抖腿相关的疾病主要有以下两种:
不宁腿综合征
临床上最典型的腿部抖动的疾病是不宁腿综合征,这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会在安静状态下感觉双下肢出现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和不适,需不断地抖一抖,或者敲打几下,才能减轻痛苦。该疾病最大的特征就是会在夜间休息时会加重。
心理障碍
抖腿还是孤独症患者的一种常见自刺激行为。孤独症患者经常会对外界的噪音或者灯光感到焦灼、不知所措,包括抖腿、搓手、咬手指等在内的自刺激行为可以帮助他们分散注意力,平复情绪,恢复对身体的控制感。与之类似,多动症以及焦虑症患者也经常出现抖腿行为,以应对焦虑,集中注意力。
自检方法
如果恰好满足以下4条,别愣着,赶紧去看医生!
● 腿部有不适感,必须抖腿才舒服,静止不动不适感就会加剧;
● 无法控制抖腿行为,不能说停就停;
● 抖腿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等不适感,还常有腿部痉挛现象;
● 晚上比白天抖得严重,会影响睡眠。
总的来说,抖腿这个小动作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对身心有益,但需要注意姿势和场合,毕竟频繁地抖腿是在用身体语言表达烦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与其养成抖腿的习惯,不如转而学习科学的放松方法。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https://www.goodtherapy.org/blog/foot-tapping-hand-flapping-why-do-people-stim-0104194.
2.https://williamsburgtherapygroup.com/blog/is-foot-tapping-a-sign-of-anxiety#:~:text=Because anxiety disorders manifest as,behaviors can often cause problems.
3.https://metro.co.uk/2019/04/20/anxious-leg-bounce-happens-deal-9277508/.
4.Gregersen, T. S. (2005). Nonverbal cues: Clues to the det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38(3), 388-400.
5.Toiviainen, P., Luck, G., & Thompson, M. R. (2010). Embodied meter: hierarchical eigenmodes in Music-induced movement. Music Perception, 28(1), 59-70.
6.Godøy, R. I., Song, M., Nymoen, K., Haugen, M. R., & Jensenius, A. R. (2016). Exploring Sound-Motion Similarity in Music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 45(3), 210–222.itions. Am J Clin Nutr. 2014;99(5):1131-1140.
7.Morishima, T., Restaino, R. M., Walsh, L. K., Kanaley, J. A., Fadel, P. J., & Padilla, J. (2016). Prolonged sitting-induced leg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prevented by fidge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 311(1), H177-H182.
8.Hamilton, M. T., Hamilton, D. G., & Zderic, T. W. (2022). A potent physiological method to magnify and sustain soleus oxidative metabolism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 regulation. Iscience, 25(9).
9.Carriere JSA, Seli P, Smilek D. Wandering in both mind and bod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ind wandering and inattention predict fidgeting. Can J Exp Psychol. 2013 Mar;67(1):19-31. doi: 10.1037/a0031438. PMID: 23458548.
10.McCarty, R. (2016). The fight-or-flight response: A cornerstone of stress research. In Stress: Concepts,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pp. 33-37). Academic Press.
11.Kapp, S. K., Steward, R., Crane, L., Elliott, D., Elphick, C., Pellicano, E., & Russell, G. (2019). ‘People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what they like’: Autistic adults’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stimming. Autism, 23(7), 1782-1792.
广东卫生在线、央视网、
最紧要健康GRT、SME科技故事等
经邵逸夫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来源:邵逸夫医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