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周“横扫南北”!阳性率稳居第一!流感高峰期恰逢“双节”防治别松懈

360影视 2024-12-29 09:36 4

摘要: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近期以来,不少医院就诊患者又排起了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12月以来,流感已进入高峰期,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地区,感染病例数总体都呈持续上升趋势,阳性率也稳居第一位,预计还将在近期达到“峰值”,恰好“撞上”元旦春节假期。流感发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近期以来,不少医院就诊患者又排起了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12月以来,流感已进入高峰期,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地区,感染病例数总体都呈持续上升趋势,阳性率也稳居第一位,预计还将在近期达到“峰值”,恰好“撞上”元旦春节假期。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通过合理科学用药治疗及时缓解症状,也将在极大程度上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促进身体快速康复。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全力应对冬季的这一轮高峰期。

连续三周流感高居阳性率之首,正在冲刺“峰值”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以来连续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进入12月以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感总体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在2024年第51周(12月16日—22日),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无论是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还是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流感阳性率均居第一。这已是连续第三周流感稳居阳性率的首位。

监测报告显示,在此前的2024年第49周(12月2日至8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势明显,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占比10.8%,远超其他病原体。无论在南方省份还是北方省份,流感病毒在第49周都超过了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排名首位的病原体。

此后,在2024年第50周(12月9日至15日),流感病毒阳性率继续显著增高,由第49周的10.8%攀升至16.5%,在南、北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均位居第一。其中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4.0%,高于前一周水平(3.6%),低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4.1%,9.2%和9.1%)。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5.4%,高于前一周水平(4.7%),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3.6%),低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6.3%和7.4%)。

江苏省的监测结果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12月26日,江苏省发布2024年11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江苏发病最高的传染病为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共报告发病数8705例。

此外还有医院表示,大致从12月初开始,流感患者有增多趋势,在所有呼吸道传染病中占比在10%左右。目前来医院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群占比较多,尚无重症病例。有专家分析称,今年秋季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延迟了流感的暴发时间,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1月中旬会达到一个峰值。

表1:2024年第51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表2:2024年第51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区域差异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别把流感当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而流感则全身症状较重。主要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高烧明显(38.9~40℃),短时间内的体温快速上升;

疼痛明显(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肌肉酸痛);

疲劳乏力明显。

多数人患病后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特别是高危人群患上重症,严重可致死。

(图源:常州疾控)

病毒株并未发生变异,预防提示要记牢

事实上。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均为流感高发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常见的甲型流感H1N1型。专家介绍,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5到7天。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中国疾控中心在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报告的同时也给出了近期的预防提示:随着冬季到来,天气逐渐转冷,大部分呼吸道病原体在外界存活时间延长,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建议公众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视情况及时就诊;如需就医,需全程戴口罩;如需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应当佩戴口罩。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如孕妇、低年龄儿童、老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应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最新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专家解释称,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存在不同的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这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元旦春节临近,做好防护及时缓解呼吸道症状不可或缺

国家疾控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近期到医院就诊的、症状类似流感的患者中,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检出阳性率较高。其中,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进入了季节性流行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上升;鼻病毒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感染人群是5~14岁儿童,其中我国北方省份的阳性率在下降,南方省份在今年秋冬季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我们注意到,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4岁组病例中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人偏肺病毒在14岁及以下病例中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北方省份上升趋势更明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其他一些呼吸道病原体,现在处于较低流行水平。预计今冬明春仍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和强度比去年要低一些。

权威专家表示,元旦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而由于天气寒冷,大家多在室内活动,会增加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建议大家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专家建议,重点要注意健康出行,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空气流通不佳、人员密集等高风险场所。感染流感后,要做好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照护患者时,要注意保持距离、戴好口罩。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积极接种相关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此外专家提醒,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首先尽可能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及时缓解症状也很重要,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合理用药,减缓症状并促进恢复。家庭备药也很重要,如中药连花清瘟。连花清瘟作为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的中成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其组方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经典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化裁与配伍,通过加入藿香以芳香化湿护脾胃,红景天则能够固护人体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整个组方结合了清热、解毒、辛温、通腑、芳化、扶正的药物,具有清而不过凉、温而不助火、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药效特点,能够有效缩短病程、促进人体康复。针对感冒、流感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外感病”症候群,可对症治疗。因疗效确切,连花清瘟获得国家诊疗方案及指南30余次推荐为流感相关方案中的治疗药物,包括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推荐用药以及今年最新发布的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2024年北京冬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推荐用药、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2024年冬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导方案》推荐用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24-2025年)》推荐用药、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今冬明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指南》推荐用药等,并在海外多个国家获得上市许可。

专家提醒,由于气温下降,冬天的冷空气会让呼吸道纤毛的清除能力变弱,痰液和病原微生物更容易滞留在气道中,削弱了黏膜的屏障功能,为病原体的侵入造成了可乘之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些病原体能够在金属、塑料、玻璃、衣服等表面上存活数小时到数天不等。最重要的是,细菌和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环境中存在病原体具有感染性,但我们肉眼看不到病原体风险的存在,这就给预防传染病带来困难。

对任何传染病来说,预防都是重中之重。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是预防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有力武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需要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来源:健康新矩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