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行为」离不开对「资源」的关注

360影视 2024-12-30 18:19 4

摘要:当远古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摒弃了双手抓树枝的习惯以及双脚站立支撑身体的疑虑,由此开启了制霸地球的新纪元,人类社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

当远古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摒弃了双手抓树枝的习惯以及双脚站立支撑身体的疑虑,由此开启了制霸地球的新纪元,人类社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

众所周知,直立行走的重要性在于其追击猎物时的耐力远超其他动物,然而,很多人忽略了直立行走对智人体型塑造的影响,这一影响深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迁。

其中女性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的经历,促成了一系列新的社会演变。世界因一个重要事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生育繁衍过程变得极为艰难。

01

直立行走对女性生育的影响

相较于男性,直立行走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直立行走需依靠双腿稳住身体,而两条腿走路的稳定性明显不如四条腿。行走时两腿需轮流前进,一条腿抬起时,另一条腿便会站立不稳,两腿间距越大,稳定性越差,因此双腿间距必须缩小至可并拢的程度,才能保证行走的灵活。

长期用两条腿行走,使得人类两腿不能像其他动物那样分得太开。观察黑猩猩走路便会发现,它们皆是罗圈腿,这是因其两腿间距过宽,为保持平衡只能如此。

同理,人类若要熟练使用双腿行走,两腿间距就不能太远,进而骨盆不能过宽,这对男性影响较小,因其两腿间空间要求不高。耐力与视野的提升对远古男性更为重要,但女性则不同,因为她们承担着生育的重任

骨盆变窄意味着胎儿的出生通道变窄,同时直立行走又需要粗壮的大腿,这进一步使骨盆空间缩小,胎儿出口受限,再加上人类大脑发育消耗大量资源致使胎儿头部偏大,让大头通过小产道成为女性面临的两难问题,所以在剖宫产出现之前,生育对女性而言犹如过鬼门关,稍有不慎便会一尸两命。

不仅如此,大脑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也引发了一系列演化变化。在母体内发育的中后期,人类胎儿几乎将所有资源都集中于大脑发育,导致出生后身体其他功能发育相较于其他动物严重不足。

黑猩猩和人类的怀胎时间均约为40周,在22周前两者发育进度相似,但此后人类胎儿全力发育大脑,而黑猩猩此时大脑已基本发育完成,剩余资源会分配到身体各部位。

这种差异致使人类胎儿出生后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需要更漫长的童年期继续发育,这便需要父母投入更多精力抚养。

02

人类社会男女的择偶选择策略

生物学依据性细胞大小定义性别,雌性具有较大性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并携带营养成分;雄性具有较小性细胞,具活动性。

生物学中的亲本投资概念,指两性繁殖时对后代的最低限度绝对投资,投资多的一方在选择配偶时更挑剔。从雌雄定义的差异来看,雌性的亲本投资通常大于雄性,除生殖细胞投入外,还包括孕育投入。

不过,自然界中也有例外,如海马由雄性负责孕育,交配时雌海马将卵子释放至雄海马育子囊,雄海马受精并养育至成熟后释放小海马,此时雄海马在配偶选择上更具主动权。

但在绝大部分哺乳动物中,雌性承担着受精、孕育和哺育等责任,亲本投资远超雄性。哺乳动物中仅3%为一夫一妻制,且其中仅5.9%的雄性会参与照顾后代,大部分雄性仅参与播种,之后便寻找其他雌性进行下一轮繁殖。

因此,在动物界,许多雄性会极力展现自身的威武雄壮,甚至不惜激烈争斗以获雌性青睐。

在人类社会,女性单独抚养孩子的成本远高于其他动物,孕育、分娩、照看、哺育和保护幼儿等都属于重要的繁殖资源。由于女性一生生育次数有限,每次生育间隔时间长,而男性留下后代的机会则多得多,这就决定了女性在提供繁殖资源时必须有所选择

若女性祖先在选择配偶时不加甄别,如选择了不健康或不愿共同抚养后代的男性,其子女可能因疾病夭折,或在原始社会因缺乏保护和食物供给难以留下后代,从而被自然选择淘汰。

需注意,这里的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非女性绝对不会选择此类男性,远古时代男女关系多样,只是选择此类男性会大大降低后代留存的机会。

为了选择愿意共同抚养后代的男性,女性祖先在生理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

多数动物不会主动杀灭精细胞,反而会予以保护,而人类的精细胞筛选极为严格,上亿精细胞进入女性体内后短时间内便会大量死亡,即便少数幸运者成功游向目的地,也会在20小时左右失去活性。人类若要延续后代又无法同时受孕,就需保持长期的配偶关系。

此外,绝大部分动物的排卵期有明显特征,雄性可据此精准求偶,但人类女性隐藏了排卵期特征,男性难以确定受孕概率,因此也需保持长期关系。

自然选择并非主动选择,而是淘汰,远古时期许多不在乎留下后代的男性,因其无所谓排卵期,逐渐在漫长岁月中失去了后代,这是一种双向选择

03

择偶行为是对资源的关注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除身体变化外,性选择策略也随社会演变而变化,其核心在于资源掌控

进入农业社会,男性掌控大部分资源,其是否愿意及能否为女性提供资源,决定了其基因能否延续。历史上的穷人多数未能留下后代。

在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中,雌性需自行获取食物,雄性一般不与配偶分享,而人类男性在提供食物、寻找庇护所、保卫领地、保护孩子、教导下一代狩猎打仗及传授人生经验等方面的资源投入远超其他动物。

若男性只愿与多位女性保持短暂关系而不愿付出更多资源,其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便会逐渐消失。

那么女性应如何选择配偶呢?戴维·巴斯及其团队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进行了长期调查,总结了人类男女的性选择偏好。

其中女性对配偶的选择偏好包括:

一是直观外露的资源,如经济资源、社会地位等,这些反映了男性获取和控制资源的能力。

无论爱情多么美好,组建家庭时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考虑这些因素,即便本人不考虑,父母及亲属也会参与意见。

全球各地女性普遍更看重配偶的经济资源,平均重视程度是男性的2倍,这是演化的结果,因女性祖先在原始社会面临巨大负担,选择资源丰富的配偶可获得更好的生存繁衍收益。

对于大部分年轻男性而言,适婚年龄难以获取足够资源,因此女性还需关注其他方面的特质。

二是个人特质,女性看重配偶的抱负和勤奋,对于暂时未获取良好经济资源但有进取心的男性也会青睐。

值得信赖的人品和情绪稳定成熟是男性愿意为家庭付出的重要特质,在远古社会表现为勤奋可靠、情绪稳定的猎手,能为家庭带来食物并抵御危险。

三是体型、力量和外貌,女性普遍偏爱高大强壮的男性。

自狩猎采集时代起,此类男性便能更好地保护家庭并提供稳定食物来源。外貌则与健康相关,与健康配偶结合才能生育健康后代。

颜控现象在人类社会一直存在,年轻面孔代表活力,老气面容易让人联想到衰老,脸部皮肤状况反映健康程度,光滑年轻的皮肤象征着较高的生育能力和健康水平。

大脑还为此建立了奖赏机制,当判断面孔有吸引力时,伏隔核会被激活,提高多巴胺分泌量,使人获得身心愉悦

这一选择机制对男女均适用,并非人们单纯喜欢长相好看的人,而是百万年演化将有利于生存繁衍的特征定义为了好看。

实际上,择偶机制并非一成不变,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不同,其形态和制度不断变化,但底层逻辑始终是对资源的掌控。

不同时代的性选择标准也在变化,古代多个时期以胖为美,因丰满代表占有更多社会资源,如古代形容女子珠圆玉润,只有富家女子才有稳定优质的食物来源且无需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如今大部分地区以瘦为美,因在许多国家吃饱饭已非主要需求,瘦代表着饮食有更多选择。

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有钱阶层以肤白为美,因当时工人长期在厂房劳作皮肤变白,而有钱阶层有闲暇和金钱旅游,皮肤呈现不同的色泽。当今时代,女性必须选择一位男性配偶并与其共度一生的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欧洲国家非婚生子比例极高,法国非婚生子比例达62%。

这源于现代社会资源总量的扩张,女性可依靠自身养活自己和繁衍后代,无需依赖婚姻,其根源仍是资源掌控的变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如古代家族抱团生存,如今以分散小家庭为主。若未来人类资源实现大爆发,人类的社会关系和婚姻关系可能会被彻底颠覆,但人类对配偶选择的关注仍会继续。

来源:男科孔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