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常办常新,让科学思想“薪火永传”

360影视 2024-12-31 14:12 3

摘要:点燃科学思想火花,照亮人类智慧星空。让顶尖科学家的思想,从上海向全球传播,向全球呈现科学之美、科学之光、科学之慧。自2022年11月以来,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已在复旦大学相辉堂成功举办九期。2024年,讲坛继续聚焦传播科学思想,顺利举办四期,得到与会听众的热烈反响

点燃科学思想火花,照亮人类智慧星空。让顶尖科学家的思想,从上海向全球传播,向全球呈现科学之美、科学之光、科学之慧。自2022年11月以来,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已在复旦大学相辉堂成功举办九期。2024年,讲坛继续聚焦传播科学思想,顺利举办四期,得到与会听众的热烈反响,尤其是对中学生群体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入场券一度被各大中学争先预订。讲坛还开启线上同步直播,通过全媒体平台多层次、高质量的传播,取得每期百万级到千万级的全网观看人次,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传播力、引领力。

算法视角下的人类世界是怎样的?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完全替代人类行动?2024年10月,第九期讲坛开讲时,乔恩·克莱因伯格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他提出,“我们必须思考算法对人类生活和后代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果我们都使用同一种算法去做决定,是否会导致做出的决定高度趋同,导致我们的文化也是高度趋同?”在他看来,人类在使用算法工具的时候,设计者、使用者、研究者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多元性。

为什么人们能看见颜色?为什么有的人难以分辨红色和绿色?......2024年10月,第九期讲坛开讲时,杰瑞米·内森斯对这些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人体具有红、蓝和绿三类不同的色觉基因,不同基因对多个波长的光敏感程度不同,但对某一组特定波长的光的敏感度最佳。”内森斯发现,“人类感知红和绿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位置的氨基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携带不同氨基酸会导致人们对不同的颜色的敏感度不同。”

“选择研究方向至关重要,把科学研究分成三个层次:‘0到1’的发现、‘1到10’的拓展以及‘10到100’的突破。”2024年9月,第八期讲坛开讲时,薛其坤为青年人给出建议,“要认真思考自己处于基础研究‘从0到100’的哪个阶段,如果是在一个前沿方向上,就可能有机会在原来巨人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再做出新的科学发现。”

“学术品味与科学直觉对科研工作也很重要。”薛其坤希望青年人,“多读文献,每篇文献都有可学之处;多请教人,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多听报告,每个学术报告都有创新之处。做好实验如此,提高学术品味亦如此。只有勤奋努力,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

“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不应仅仅思考这个现象,而应思考其背后的一般规律。这需要一种正确的、系统性的阐述方式。”2024年7月,第七期讲坛开讲时,安德烈·奥昆科夫提出,“表示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把这些数学理论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意味着我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认为,“表示论对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作用仍有许多尚待挖掘。”

“科学的旅程是一场冒险,对于年轻人来说,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是最重要的。”2024年5月,第六期讲坛开讲时,伯纳德·卢卡斯·费林加表示,他经常被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他认为,“基础研究到现实应用从不会一蹴而就,科学研究中,所有的门路都要自己摸索,到底哪里走得通一开始谁都不知道,所以你必须允许犯错,并会从错误中学到知识。一方面,致力创新突破,争取得出开创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些研究,提高学术能力。”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八个字,是赵东元对科学精神的阐释。2023年12月,第五期讲坛开讲时,赵东元表示,理性的翅膀一旦拴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培养创新的科学思维,要抛开功利、深邃思维、大胆质疑,突破疆界、探索穷理、独立纯粹、灵感碰撞、交融鼎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赵东元结合甲骨文与杜甫诗句,揭示了“化”字所蕴含的变化之意。他认为,“造化”正是化学的本质,大自然创造了万物,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造就了大千世界。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必须要有激情和热情,要对外部世界有探索的好奇心,必须能够在某些领域做非常深入的研究,对知识的探索与渴求有非常强烈的追求。”2023年11月,第四期讲坛开讲时,塞尔日·阿罗什表示,个人的倾情投入在科学的创新探索中不可或缺。

“中国是一块创新热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企业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上海已成为全世界生物医学研发的中心之一。在人类表型组、基因组等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已拔得头筹。”2023年7月,第三期讲坛开讲时,莱诺·胡德表示,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对生命医学等领域重要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一个国家数学的真正兴起,不在于萧规曹随,跟着其他国家的学者做修补工作,而在于自已走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2023年4月,第二期讲坛开讲时,丘成桐表示,“目前为止,中国数学水平未达后面的地步,却也超过前述的水平。”在他看来,要认清中国的能力,发挥长处,未来这三年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学问是靠他国培养的,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谈及人才培养,丘成桐指出,“建设数学大国的重要一关,是在本土培养一批顶尖人才。”选拔人才后如何培养?激发好奇心是第一步。在他看来,从好奇心发展出来的科学,往往会拥有比其他科学都要强大的影响力。

“地球上最具智慧的是什么?是电脑吗?是某个人吗?是诺贝尔奖得主吗?”2022年11月,首期讲坛开讲时,迈克尔·莱维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示, “基础科学研究就像买彩票,你无法预测结果,但你可以多买几张‘彩票’,这更有助于得到一流的发现。”在莱维特看来,基础科学研究就像蚂蚁寻找隐藏起来的食物一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遇到困难与失败在所难免。

“希望科学能让更多人理解”是迈克尔·莱维特选择在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开讲的原因,也是市政协作为发起和主办方“创设世界上第一个讲科学思想的讲坛,打造阐释科学思想的大平台”的初衷之一。

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致力于围绕每期主题打造一本期刊、一套丛书、一套系列影音制品、一套智库成果等“四个一”成果。每期智库成果通过及时报送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动上海市部分前沿科技行动计划和学术活动的落地。

科学思想引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以汇聚和传播科学思想为主要特色,以高质量的科学思想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