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线技术人员到集团技术负责人,从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到海外市场的拓荒,从技术团队的管理优化到人才发展的生态构筑,投身油气开发17年来,王照周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理念革新中不断深耕和远拓,用赤诚之心和实干担当,为祖国油气事业蓝图添彩。
转自:劳动午报
从一线技术人员到集团技术负责人,从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到海外市场的拓荒,从技术团队的管理优化到人才发展的生态构筑,投身油气开发17年来,王照周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理念革新中不断深耕和远拓,用赤诚之心和实干担当,为祖国油气事业蓝图添彩。
技术创新,全程护航油气开发
2007年,22岁的王照周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定向井工程师。他从最基层的技术人员做起,3年后进入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东公司”),在油气领域一步一个脚印精心耕耘。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油气开发的重中之重。王照周自2020年全面统筹集团技术工作以来,带领团队主攻油气田开发的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专注于提供从地质勘探到油气开采的全过程技术服务。
大牛地地质工程一体化总包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项目中,王照周带领团队创新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总体规划方法。“我们负责了从初期油藏地质研究到最终开采的所有环节,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建模、地质力学、压裂模拟和气藏模拟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油气开发的效率。”王照周介绍道,这种一体化的管理框架在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总包项目中也显现出了巨大优势,“特别是我们的工厂化作业和精细化技术管理策略,提高了页岩气的开发效率和安全性,为西南油气田的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王照周始终奋战于科研工作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行业领域技术升级。目前,他正带领团队推进“深部煤层气开采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提升我国能源开采技术水平、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王照周说,“我们希望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抓住机遇,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迎难而上,助力企业拓荒“出海”
进军海外市场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安东公司这样的油气田开发技术服务公司尤其如此。
但开拓市场如航海探险,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特别是在资源丰富而人才技术和社会配套匮乏的海外新兴油气市场。王照周身先士卒,带领技术团队来到了安东公司海外征程的第一站——伊拉克。在这片广袤的荒漠之中,他和团队成员以卓越的技术和深厚的情谊,共同谱写了中国石油工作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奋斗在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漫天的黄沙,翻滚的热浪,汗水与灰尘交织成一幅幅粗犷而坚韧的画卷。这便是王照周带领安东公司技术团队在伊拉克第三大油田——马基努油田的真实写照。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陌生的文化氛围,沉重地压在了这位年轻的技术带头人肩上,但王照周没有丝毫退缩:在油田设备前,他细致观察;在工艺流程前,他深思熟虑;在实际操作中,他不断尝试和改进……从而迅速掌握了海外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并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引导团队聚焦核心需求、攻克技术难关,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尊重。
独立接管该项目以来,王照周为马基努油田提出了长达10万字的中长期开发方案研究报告,牵头在油田内实施了先进的开发和管理体系,实现了油田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创造了24.5万桶/天的历史最高生产记录,整体人力成本比之前节约了50%左右。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服务让安东公司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也为公司在海外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非洲的乍得油藏地质研究、阿尔及利亚区块综合治理、摩洛哥区块综合治理……王照周带领团队长期工作在海外高风险油气产区,拿下了一个又一个海外项目。
如今,安东公司已在全球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拥有业务布局,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全球化、规模化的业务突破,也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加了“码”。
优化机制,构建人才发展健康生态
科技创新核心在人才。作为安东公司全球技术中心总裁兼油气田开发研究院院长的王照周,根据企业业务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对技术团队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大力度搭建全球化人才体系,深层拓宽全球招聘渠道,引进了大量国际化人才和作业区域本地人才。同时,他全面推行了“全球技术合作创新计划”,通过校企合作、直播宣讲、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使技术创新从北京总部实验室前移到了全球各工程项目实施现场,为安东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为构建更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王照周特别重视现有人才的纵向与横向培养。他在集团内部建立了“狮子训练营”“蚂蚁训练营”等一系列行业内知名的培训体系,为内部技术人员构建了明确的学习和进步通道,实现了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和成长。
在王照周的带领下,该集团技术中心研究院专家人员数量由最初的20余人增加至近200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专家3人、市级专家30余人。他带领团队为集团新获发明专利40余项,产值较2020年增长3倍以上,集团连续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
□本报记者 孙艳
来源:浅蓝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