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博阳,旅德青年钢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作为钢琴界迅速崛起的新星,链接中德艺术文化传承者,以其对肖邦练习曲独特的诠释,赢得了国内外古典乐评人的广泛赞誉。2024年岁末,太平洋影音出版了史博阳的个人首张专辑《肖邦练习曲》(Chopin Etudes),汇
主持人:赵毅敏
采访人:史博阳(旅德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史博阳,旅德青年钢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作为钢琴界迅速崛起的新星,链接中德艺术文化传承者,以其对肖邦练习曲独特的诠释,赢得了国内外古典乐评人的广泛赞誉。2024年岁末,太平洋影音出版了史博阳的个人首张专辑《肖邦练习曲》(Chopin Etudes),汇聚中德钢琴艺术的精髓,展现卓越灵动的指尖之作。
在史博阳的“钢琴之旅”中,她是如何理解与演绎肖邦练习曲?这次,我们十分有幸邀请到史博阳,与乐迷朋友们分享她的钢琴艺术之旅。通过专访,我们一同了解她的艺术追求与心路历程。
ONE
关于《肖邦练习曲》
专辑的选择与创作理解
问:你为什么选择肖邦的24首练习曲作为个人首张专辑录音曲目?
答:近一两年巡演了大概14场肖邦练习曲的音乐会,开始是朋友鼓励我学习和完善钢琴演奏技巧。但随着巡演增多,我觉得这套曲目记录下来会很有意义,也很幸运能与太平洋古典合作,在这个时机把《肖邦练习曲》录下来。对于学钢琴的人来说,肖邦练习曲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很荣幸在这个时代能用自己的声音递交一份对经典作品的答卷。
问:《肖邦练习曲》这套作品您练了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套作品?
答:小时候就有接触,当成完整全集练习大概是用了半年的时间,因为有很多练习曲是没有学习过的,把作品完整练出来到第一场演出用了半年时间。
问:您是如何看待《肖邦练习曲》中每一首的音乐处理?是看作连续整体还是独立的小世界?
答:肖邦的24首前奏曲是作为一整套创作思路去创作的,有紧密的调性联系。而关于练习曲,虽然它们在听感上给人一种组曲或套曲的感觉,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否把它们当作一套去创作还有待考察。因为从书信和出版时间的研究来看,这些作品并不是按照现有出版顺序创作的。在实际演奏时,我并没有完全把它们想象成一个整体,但会根据肖邦作品中的急缓对比和调性安排,进行一些诠释上的编排。我会把某些曲子当作亲密的间奏曲式处理,而某些练习曲则首尾相接得很紧凑,形成反差明显的乐章对比。这样的演奏方式或诠释方式,使得24首练习曲听起来有一个一致的逻辑性。我认为肖邦在创作练习曲时,音乐性和技巧性是紧密相连的。肖邦可能是先有了音乐性,再去创作相应的技巧;不仅想通过练习曲训练手指技巧,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些技巧传递出特定的音乐性。例如,第一首练习曲可能想告诉人们琶音本质上的音乐语言和美。
TWO
关于演奏技巧、心理变化
与时代精神
问:从演奏家角度,这套作品最困难的地方在哪?
答:最困难的是技巧性和音乐性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整套作品技巧艰深且音乐性高,因此在长时间(一整场音乐会弹完24首)的演奏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精气神是最大的难点。这种感觉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尤其是演奏到最后几首时,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艰难的感觉。其次,《肖邦练习曲》在已经很高超的技巧层面上又进行了提升,这种提升使得整套作品的演奏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第一首中的10度琶音演奏,超出了手指机能上的天然状态;第二首中复杂的指法运用,如蚂蚁上树般的倒指状态,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技巧。这些技巧上的拔高也增加了演奏的难度。
问:十几场音乐会巡演的过程中,您的演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变化非常巨大,不仅是演奏实际,更多是心理层面。从第一场首演生病上场的紧张到后来场次增多,积累经验更丰富,能更好地与作品相处。我认识到练习的意义不是成为完美的演奏家,而是在过程中不断前进。这是巡演给我最大的心路历程与成长。
问:在演奏过程中,您会受到别的演奏家影响吗?
答:我会听很多古典音乐,但我不太会听我正在演奏的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我也不会参考其他同行的相同录音,只有在遇到瓶颈或看到结果后才会听。在真正开始演奏这套作品之前,我肯定会听大量老前辈和年轻演奏家的录音,可能已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但我不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再去进行确认或者参考。
问:您如何理解时代精神在作品中的意义?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听肖邦作品,心理需求有何不同?
答:现在的人听经典曲目想寻求变化,想听当代年轻人在音乐中的精气神体现,如Yunchan Lim对《肖邦练习曲》的诠释。要在遵守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演奏出自己的声音,更赤诚地面对听众,在音乐中更加勇敢的做自己。
THREE
关于录音、现场演奏与个人风格
问:您觉得录音和现场演奏有哪些区别?
答:区别肯定是非常大的。我体验了在深圳境山剧场录音后又在同一地点举行现场音乐会的经历。在录音时,由于只有演奏者一人在音乐厅内,琴声更多地是往内走,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沉浸。而在现场演奏时,观众坐满了剧场,演奏者的音乐更多地是往外走,希望与观众进行沟通,产生共鸣,然后再将这种互动和反馈回弹到自己的内心,这是录音与现场演奏之间最大的不同。
问:你在录音时会不会把内心与观众之间的交流的感觉过分放大,使得需要控制好呢?
答:在录音时确实存在过分放大内心感觉的风险,因为录音设备对音响的捕捉更为敏感。从监听层面听,可能会觉得某些表现过多或略显生硬,这与现场听感完全不同。因此,在录音时找到适当的平衡非常微妙,既要避免收得过多显得拘谨,又要确保不过度放大内心感觉。
问:您是否愿意在音乐会演奏过程中冒险?
回答:非常愿意,这也是肖邦练习曲教给我的。与演奏贝多芬或舒贝尔等作曲家的作品不同,肖邦的作品状态变化非常快,每次演奏的感受都可能不同。因此,我不太会刻意安排自己的演奏,比如规定某个地方一定要弹得很响等。
问:对于不同的演奏环境,对您的演奏影响大吗?
答:虽然每次演奏会的环境、钢琴状态、观众构成或心理需求都不同,但这些因素对我的演奏影响并不大。演奏《肖邦练习曲》对我最大的挑战是保持注意力的持续集中。当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音乐上时,那些不同的环境因素在演奏中都会变得模糊。每个当下的时空和环境都会产生独特的声音和效果,而当下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演奏中专注于音乐,就是当下最好的。相反,我更希望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松弛,接受在台上变化的瞬间,这可能会带来很多惊喜。
问:您对自己这次录音中的表现满意吗?有回听自己唱片的习惯吗?
答:我们都说录音是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在录完之后,我马上又有了新的想法,觉得可以尝试不同的弹法。同时,我也认识到录音的珍贵性,因为它记录了当下的状态。如果有机会,我肯定希望尝试更多不同的演奏方式,但我也珍惜已经记录下来的那一刻,因为那已经是最好的。我并没有回听自己唱片的习惯,但在唱片刚出时,我每天都会听而且感到紧张,需要做心理建设。
FOUR
关于未来计划与对听众的寄语
问:您对下一套节目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答:我想做一些能够与更多人产生连接、能够抚慰人心的音乐。我非常喜欢德奥作曲家和肖斯塔科维奇之类的作品。希望未来有机会演奏舒曼、舒伯特以及李盖提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实现德奥作品与现代演绎的碰撞。我还希望做一些关于音乐中文学性的挖掘。其中,《肖斯塔科维奇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4》是我个人一直很喜欢但演奏不多的作品,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学习并演奏这些作品。
问:给听众推荐《肖邦练习曲》唱片的话,您会说些什么?
答:练习的意义与生活的意义一样,都是坚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希望这张专辑能给听众带来心理上的抚慰或鼓励,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就已经感到非常开心了。非常感谢大家的的关注与支持!
来源:白雪又触发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