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买论文,学术圈的“潜规则”被公开了……

360影视 2025-01-04 18:48 3

摘要:在一个论文发表网站上,弹窗信息把自己吹嘘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四大期刊网正规查询的双刊号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还打着优先审稿、出刊快的幌子吸引投稿。可实际上,与客服交流几句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个面向作者兜售学术期刊资源和渠道的中介。

最近,搜狐新闻揭露了一桩令人瞠目结舌的论文买卖交易,学术圈里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就此浮出水面。

在一个论文发表网站上,弹窗信息把自己吹嘘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四大期刊网正规查询的双刊号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还打着优先审稿、出刊快的幌子吸引投稿。可实际上,与客服交流几句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个面向作者兜售学术期刊资源和渠道的中介。

当作者表明有在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发文的需求后,一位自称论文编辑的中介报价惊人:北大核心要七八万,南大核心更是8万以上。见作者回复迟缓,中介又“贴心”建议:“发SCI可以吗?价格能便宜点,大概6万元,也好发一些。”遭到拒绝后,中介也没放弃,继续帮忙寻找合适的核心期刊。

仅仅过了两小时,中介就发来了两篇论文题目,分别是“AIGC赋能媒体融合 推动主流媒体新业态发展”与“地方主流媒体2024巴黎奥运会报道的特色分析”。中介称这两篇是过稿转让的,2026年刊期,将发表在南大核心期刊《传媒杂志》上,而价格高达8.6万元。还强调他们没有论文代发服务,只有过稿转让业务,理由是“一般都过不了”。

所谓过稿转让,表面上看是避免学术资源浪费,实际就是彻头彻尾的学术造假。只需8.6万元,就能不费吹灰之力让核心期刊上署上自己名字,这一现象实在令人深思。

学术期刊本应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如今,却被某些人当成了谋取暴利的工具,这不仅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对学术精神的践踏。

从需求端来看,部分人对学术成果的功利追求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成果往往与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紧密相连。为了个人利益,一些人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的研究,而是妄图通过金钱购买论文来走捷径。这种功利心态,严重扭曲了学术研究的本质,破坏了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从监管层面来讲,虽然国家对学术期刊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漏洞。这些论文中介能够公然进行交易,说明监管未能完全覆盖这一灰色地带。同时,期刊方的审核流程也存在严重问题,初审通过的论文竟能随意转让,这无疑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公信力。

天价论文买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破坏了学术的公正性和纯洁性。靠金钱堆砌的论文,无法真实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这不仅对那些认真做研究的学者不公平,也让学术竞争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变成了金钱的较量。

其次,这种行为对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如果学术造假之风得不到遏制,会让更多人产生投机心理,不再愿意投身艰苦的科研工作,进而阻碍学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它还损害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学术领域作为社会的知识高地,其诚信一旦崩塌,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社会对知识和学术的尊重。

要整治这一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减少对论文数量和期刊等级的过度依赖,更加注重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实际贡献。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教育,让诚信研究成为大家的共识。

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论文中介和违规期刊进行严肃查处,提高违法成本,让这些违规行为无所遁形。期刊方则要强化审核流程,建立严格的论文转让审查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学术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容不得半点虚假和玷污。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捍卫学术的尊严,让学术研究回归本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评论。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