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背景下,语文老师都被逼成了六边形战士编辑搜图

360影视 2025-01-06 21:37 2

摘要:新教材已在全国铺开,相对于老教材,编排方式更新,内容更多,要求更高,学术性、严谨性更强,至于使用的效果怎么样,这个还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备课难度更大了,更累了,更挣扎了……

新教材背景下,语文老师都被逼成了六边形战士

新教材已在全国铺开,相对于老教材,编排方式更新,内容更多,要求更高,学术性、严谨性更强,至于使用的效果怎么样,这个还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师备课难度更大了,更累了,更挣扎了……

语文本应是充满美好的学科,听说读写,诗词歌赋,吟咏歌啸,但新教材被更多赋予了文以载道、树德立人等的重任,显得有点沉重、严肃和生硬,老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效果可能要打上点折扣。

语文学科本应是一门突出审美性质的人文学科,现在更多显现出了工具性,似乎有点定位失衡。本应是人文与工具兼善的学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要有人文性;文以载道,文以传道,这也是其天然使命,也应有工具性。但任何“道”都不应是生硬地灌输,要能像春雨般润物无声方是教化的最高境界,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达到润人润心的最佳效果。

而新教材在这一点上似乎就生硬直接了一点,以致于学生累,老师更累。

以高中语文选必修上册为例,总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六篇文章:

有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的讲述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事件,反映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有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和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还有的表现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伟大斗争,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很明显,这是一组传承红色历史、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文章,你教这一单元就不得不化身为历史和政治老师,免不了要从历史、政治的视角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进行情感升华,语文本位就被掩盖了、削弱了。

第二单元稍好一点,六篇文章,全是先秦诸子散文节选,你又要化身哲学老师,要对相关哲学命题和义理进行阐释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建构,但好在文史哲不分家,先秦诸子散文有哲学性,也有文学性,语文老师总算没有太脱离语文本位,去抢了其他学科同行的饭碗。

第三单元是外国长篇小说节选,语文老师终于可以坚守本位进行文学解读了,总算做了一点分内的事情了,不复赘述。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你又不得不化身逻辑老师,且不说我们能不能讲得来讲得清逻辑,就是一两周左右的课时,你又能讲得多少?讲多深?

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并未开设“逻辑学”课程,笔者大学读书时,由于当时的院长是教“逻辑学”的,他就开设了“逻辑学”课程,一学期,将近20次课,每次课一上午,即使这样最后也只上了一半。说实话,这门课前头很简单,后面越来越难,完全变成了没有任何文字的数学符号推理,一学期下来,也就学了个皮毛,现在回过头来教学生,你要展开讲,课时明显不够,考试压力也不允许;不展开讲,你也就只能讲个皮毛,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这个单元放在那,总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讲不行,讲又讲不深,讲不透。

再说说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还好,你可以带领学生涵泳其间,悠游文字,这是语文老师的本份。但高一上的《乡土中国》,你又要变身社会学老师了,看来这语文老师真的要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耍得来才行。

你看看高中语文的18个“学习任务群”,几乎每一个都需要一些语文本位以外的东西,“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涉及传媒传播知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等涉及政治历史知识,“跨文化专题研讨”涉及政治地理社会学知识,如此等等。

看来以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当多开设点通识课,如此,才能应对新教材的挑战。而对于已在岗的语文老师,也只有立足于语文本位,活到老学到老了。

新教材背景下,语文老师生生被逼成了六边形战士,是不是呢?你是不是有同感呢?

来源:耕读小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