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季节,医院和药店总是人来人往,人们在寻找对抗流感的有效药物。而 “流感神药”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这两个名字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又该如何区别使用呢?这不仅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大众在面对流感时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
一、引言
流感季节,医院和药店总是人来人往,人们在寻找对抗流感的有效药物。而 “流感神药”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这两个名字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又该如何区别使用呢?这不仅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大众在面对流感时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两种药物的奥秘,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二、奥司他韦 —— 久经考验的 “抗流老将”
奥司他韦可谓是抗流感药物中的 “明星”,多年来一直在流感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从而阻止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尤其是对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有着较为明确的疗效。许多患者在出现流感症状后的 24 小时至 48 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能够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儿童患上甲流后,高热不退、咳嗽流涕,服用奥司他韦后,体温逐渐下降,身体不适症状也有所缓解。而且,奥司他韦有多种剂型,包括胶囊、颗粒等,方便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使用,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颗粒剂型更易于吞咽和服用。
然而,奥司他韦也并非完美无缺。它的用药疗程相对较长,一般需要连续服用 5 天,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感到繁琐,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此外,部分患者在服用奥司他韦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虽然这些不良反应大多较为轻微,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
三、玛巴洛沙韦 —— 后起之秀的崛起
玛巴洛沙韦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抗流感新药。它的作用机制与奥司他韦有所不同,属于 Cap 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能够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玛巴洛沙韦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其用药方便,只需单次口服给药,就能在体内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这对于那些难以坚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而且,在临床试验中,玛巴洛沙韦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能够快速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缓解流感症状。
但玛巴洛沙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它的适用人群相对较窄,目前主要适用于 12 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对于儿童和一些特殊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还相对较少。其次,由于其是新药,价格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此外,像所有药物一样,玛巴洛沙韦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支气管炎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四、两者的区别使用要点
在选择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尤其是 12 岁以下的儿童,奥司他韦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其在儿童中的应用经验更为丰富,安全性数据也更为全面。而对于 12 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如果能够在发病后的 24 小时至 48 小时内就诊,且病情较为单纯的甲型或乙型流感,玛巴洛沙韦的单次给药方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同时,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那么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都需要谨慎评估,必要时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药物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最终选择。在一些地区,奥司他韦可能更容易购买到,且价格相对较为亲民;而在另一些地区,玛巴洛沙韦可能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减轻。
五、大众对抗流感药物的认知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抗流感药物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有些人认为,只要出现感冒症状就应该立即服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这是不正确的。这两种药物只对流感病毒有效,对于普通感冒并没有治疗作用。如果在没有确诊为流感的情况下随意用药,不仅可能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还有一些人担心抗流感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这也是不可取的。虽然这两种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其益处往往大于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流感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及时使用抗流感药物能够有效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六、结论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都是抗击流感的有力武器,但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面对流感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通过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预防流感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流感季节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流感的困扰。
来源:企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