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这道矩形、动点、求值题,题意不难理解,但不容易形成思路,据说曾难倒一大片同学。您敢挑战一下吗?
#一起知识跨年#
很多省份的中考压轴大题,以四边形为载体综合考查。
下面这道矩形、动点、求值题,题意不难理解,但不容易形成思路,据说曾难倒一大片同学。您敢挑战一下吗?
本题辅助线很精彩;本文暂提供13种解法。前5种解法均有详细解析,后8种解法有详细点拨。至于面积法、向量法等,留给同学探究。
解题独立思考,不搜答案。
如图,矩形中,,,点在对角线上且,动点在边上,当时,求的长。本题附图。
本题解法一的详细分析和求解
延长FE交AD于点G,∵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又已知CE=3AE,∴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CF=3AG。
设BF=t,则CF=,故,
解法一随时附图。
在Rt△DAC中,tan∠DAC===,故∠DAC=30°,AC====CE+AE,已知CE=3AE,故CE=2,AE=6。过点E作EH⊥AD于点H,则EH=1,AH=,故HG=AG-AH=-=,则HG2=,在Rt△HEG中,由勾股定理EG2=EH2+HG2=12+=,故EG=。下接附图:解法一之附图。
在Rt△DEH中,EH=1,HD=AD-AH=4-=3,由勾股定理DE=2。连接BE,∵=,=,∴CE:CB=CB:CA,又夹角公共角∠BCE=∠ACB,∴△BCE∽△ACB,∴BE=BC×cos60°=且对应角∠CBE=∠CAB=60°。而已知∠DEF=120°,∴其补角∠DEG=60°,故∠DEG=∠EBF-----①。由内错角∠DGE=∠EFB-----②,由①②知△DEG∽△EBF,故
解法一随时附图。
故,即,亦即,计算不复杂、两边平方,,,=0,,别忘了给他写上“经检验”。
解法一虽麻烦,但也是一种解法。
证第一次相似△BCE∽△ACB也可以设矩形对角线交于点O,由OE=AE及OB=AB得BE⊥AC,∠CBE=60°。这样较简捷。
解法一主要用到: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②相似;③三角函数;④无理方程;⑤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
每做完一题,注意及时归纳总结。
解法二依然主要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相似”。
但,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辅助线,使解法更加丰富多彩。
解法二的详细分析和求解,下接附图:
解法二之附图,详解待续:
MF,则MF=MC,∠3=∠2=30°,∠EMF=∠KAE=60°------①
如果再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证得△EMF∽△KAE了。
忽然发现已知∠DEF=120°还没用到!
∵∠DEF=120°,∴∠5=60°=∠KAE-------②
由补角定义∠5+∠6+∠7=180°------③
由三角形内角和∠KAE+∠8+∠7=180°-④
由②③④得∠6=∠8--------⑤ 往下该用相似了。
本题知识点较碎,碎玉轩,书写卷面耐心
解法二较简捷,计算也较简便。
解法三主要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和三角函数。
思路也较简捷。
如下图辅助线,可求得DP=。容易理解吧?
解法三随时附图。
卷面书写步骤参考如下:
∵四边形ABCD为矩形,∴∠ADC=90°,AD=BC=,DC=AB=4。由勾股定理AC=8。而已知CE=3AE,故AE=2。
∵sin∠DAC=DC/AC=1/2,∴∠DAC=30°,这一步也可不用三角函数:连接BD交AC于点O,由矩形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知△ODC为等边三角形,故∠DCA=60°,则∠DAC=30°。
过点E作EP⊥AD于点P,则EP=AE=1,AP=,故DP=AD-AP=。
则tan∠2==。下面证明∠BEF=∠2。它有以下两种证法:
证法一:先证∠EBF=60°。
解法三随时附图
连接BE、BD,设BD交AC于点O,由矩形性质得OB=BD=AC=4=OA=AB,即△OAB为等边三角形。
又由OA=4及AE=2得OE=2=AE,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得BE⊥AC。
∵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3=∠DAC=30°,则∠EBF=60°。
解法三内的证法一随时附图
延长FE交AD于点Q,则内错角∠4=∠5。
∵∠DEF=120°,∴由补角定义∠6=60°=∠EBF。
由三角形外角得∠5=∠EBF+∠BEF,∠4=∠6+∠2,两式相减得∠BEF=∠2。
解法三内的证法一之附图
证法二思路点拨:证得BE⊥AC后,∠BEF+∠7=90°。
由已知∠9+∠7=120°,而∠10=60°,∠9+∠8=180°-∠10=120°,故∠7=∠8。
则90°-∠7=90°-∠8,即∠BEF=∠2。
解法三内的证法二之附图
殊途同归,证得∠BEF=∠2后则有tan∠BEF=tan∠2=。下面辅助线构造tan∠BEF。
在Rt△ABE中,AE=2,A,B=4,故BE=。
过点B作BS⊥EF交EF的延长线于点S,则BS=BE×tan∠BEF=×=。
则BS:CE=:6=1:9。又BS∥CE,BF:FC=BS:CE=1:9,故BF:BC=1:10,则BF=BC=×=。
解法三之附图。
本题的书写步骤太麻烦。
本题解法四的详细分析和求解
解法四:高中解法,简单明快。主要利用建立坐标系。
解法四的详细分析和求解,下接附图:
本题解法四之附图。
多练发散思维,让自己有广阔思路。
本题解法五的详细分析和求解
解法五:初中解法,主要用到“三角函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如下图辅助线,先证标双线的∠FEC=∠EDR。
由已知∠FEC+∠DEC=120°,而在△DEC中∠EDR+∠DEC=180°-∠DCE=120°,故∠FEC=∠EDR。则tan∠FEC=tan∠EDR。显然tan∠EDR=。
解法五随时附图
设ET=m,则CT=6-m,FT=CT×tan30°=,故tan∠FEC=FT:ET=。
由tan∠FEC=tan∠EDR得=,即6-m=9m,m=,则CF=CT÷cos30°=,故BF=BC-CF=-=。
另外8种解法汇总
本题的另外8种解法,篇幅限制,我辅助线思路点拨一一附图如下:
本题解法六附图
本题解法七附图
本题解法八附图
本题解法九附图
本题解法10之附图
本题解法11之附图
本题解法12之附图
本题解法13之附图
后8种解法较粗略,您在书写卷面时可参考前5种详细步骤。
平时学习,就怕老师讲得太快。
精做细讲,才是快速提高的奥妙。
精做细讲,预祝您中考获胜!
作者简介
中共党员,高中教务主任,常年兼任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考数学命题组成员。
专注教育领域,持续发布中考、高考压轴大题的多角度原创详细权威解析,力求篇篇经典。从不照搬答案。
到了高中,俺依然是您的良师益友。
发文涉及科目主要有中高考数学、物理,偶尔也有英语、化学、作文。
到了高中,俺将一直是您的良师益友。
期待您的评论、点赞、收藏、分享。
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来源:优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