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相关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在全球大学密集裁撤文科专业的浪潮中,为文科辩护的声音扩大。
近期,#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相关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在全球大学密集裁撤文科专业的浪潮中,为文科辩护的声音扩大。
实用主义盛行
文科撤销潮来袭
此前,“哈佛因教师离职取消30多门秋季课程”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哈佛学院(即哈佛本科生院)取消了至少30门秋季课程。该校历史与文学研究部主任卡明斯基在声明中说,取消课程最多的是历史与文学系的课程。
据媒体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卫理公会大学(Methodist University)在2024年也发布消息称计划撤销30个教学职位,以及多个学术项目和专业,包括美术、音乐、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特殊教育等。该校表示,希望可以以此节约175万美元左右的开支,并将资源用于其他增长领域。
近年来,大学“砍掉”文科专业的事件时有发生。《赫辛格报告》(Hechinger Report)2022年的文章指出,美国包括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阿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Alaska)和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在内的几所公立大学都宣布或提议削减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人文学科。2023年9月,西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Virginia)决定终止28个专业,主要是人文学科。这标志着文科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审视。
近年来,《高等教育纪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等不少媒体和机构都开展过有关高等教育价值何在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后能找到工作,或者更进一步,找到高收入工作”已成为多数美国公众判断高教价值的主要标准。哲学、历史、艺术、雕塑、文学、舞蹈、外语等人文领域的学科专业,纵有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深厚历史,也成为民众眼中“学那玩意儿没用”的典型代表。在高校财政赤字加剧的背景下,停办“实用性”不强的文科专业,看似是明智之举。文科或者说人文学科成为高校优化调整的“重灾区”。
同样的事件正在许多国家发生。据泰晤士报报道,荷兰的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拟议关闭多个本科人文专业课程。其中,非洲研究和拉丁美洲研究的学士学位课程有被完全撤销的风险,韩国、中文、日本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研究的本科学位课程拟合并为“亚洲研究”学士学位,而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语言和文化学士学位课程则合并为“欧洲语言和文化”学士学位。在莱顿大学的消息传出不久,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也宣布,从2026年9月起,法语、德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凯尔特语、意大利语和宗教研究等学位课程停止招生。“预算削减将对大学的所有学科形成全面打击……但给人文学科的打击似乎确实更沉重。”荷兰大学联盟的发言人如是说。包括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Roehampton)、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在内的英国大学也正在缩减甚至关闭人文系。
撤销潮中,
为文科辩护的声音扩大
彼得·布鲁克斯(Peter Brooks)的《人文学科与公共生活》(The Humanities and Public Life)一书就曾自嘲地道:“在美国文化中,教授人文学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无权无势、地位渐低的职业。‘人文学科的危机’一说广为流传,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遍遭遇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日本也有类似情况,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小岛毅说:“在日本的大学里,实用技术被重视的结果,就是造成了‘现在一定要学习这一行’的科系大受欢迎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受害最深的就是文学部,这也是我所属单位面临的严重问题。这实在是很可怕的事。”在他这番感叹多年之后的今天,日本大学里人文学科再度遭到缩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职业化教育的发展和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人文学科逐渐成为与理工农医相对立的学科,“有用”“无用”成为了评价这些学科专业价值的惯常措辞。对人文学科的轻视曾受到诸多学者的指责。香港作家林奕华曾在《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一书中尖锐地批评道:“大学生质素下降是香港无可避免的宿命,因为这块地方从来都不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他指出,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最高理想也无非只是“揾食”(混碗饭吃),那么赚再多钱也无法逃避生活的空洞与贫瘠。
“Libera lArts Education”常被译作“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广义上的通识教育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人文科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轻视人文科学的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美国亨德森州立大学(Henderson State University)教授历史的梅根希克森(Megan Hickerson)说:“认为雇主不需要人文学科毕业生是错误的。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和其他许多在职场中很重要的东西。”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 Minneapolis)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保罗·蒂明斯(Paul Timmins)指出了文科教育的长期性价值:“文科学习能培养学生强大的基础能力。这类能力或许不能换来工作,却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许多学者还指出,技术瞬息万变,以人文学科为代表的通识教育为学生培养的适应性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许多雇主对此表示认同。以人工智能可实现的自动化为例。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许多工作岗位,但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认为,需要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职位可以对抗自动化。库班说:“我认为,知道如何从全球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对信息进行)评估,将比技术技能更有价值。”他说,那些更依赖于个人判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工作——这些技能通常与文科学位有关——(被替代的)风险更小。
人们对文科专业的质疑多源自对其投入回报的考虑。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一项着眼于大学教育是否能长期提供可靠的投资回报的研究给出了回应。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获得文科学位可以在40年内为毕业生带来稳定回报。在某些情况下,投资回报高达数百万美元。该研究发现,从最顶尖的文理学院,即在专注人文科学等通识教育的本科生院获得学位的毕业生,其所获得的长期投资回报与从顶级研究型大学获得的学位相当。
文科突围
领英发布的2024年最受欢迎技能清单显示,沟通、客户服务、领导力等传统技能对企业而言仍然至关重要。根据领英的调查,2024年最受欢迎的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领导才能、项目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销售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该调查同时显示,AI时代需求增长最快的技能是适应力。
领英副总裁阿尼什·拉曼(Aneesh Raman)说:“管理变革的核心是建立适应能力。”因为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有思想、更好奇、更善于驾驭变化的人。特别是时代迅速发展、专业技能更新迭代较快的当下,专业技能很可能很快过时,而保持适应性则是让自己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从侧面印证了一个结论——相比专业技能可能过时的未来,获得通用能力和技能对长久的职业发展或许更有益,而这也是通识教育或者说许多人文学科所擅长的。
因为人文学科的至关重要性,在文科大撤退的背景下,许多大学依然坚持推动人文专业的发展,例如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根据“埃默里艺术与人文探究倡议”(Emory Initiative for arts and Humanistic Inquiry),该校管理层计划在未来三到四年内,招聘多达30名文科教师,并扩大创造性项目。
埃默里大学认为,技术快速发展改变着就业市场,文理学院和人文社科专业须向创新先驱学习,并找到将其纳入当今技能培养的办法,例如使用新技术协助人文学科数据收集、研究和出版。此外,各院系不应回避人工智能的使用,而应认真考虑如何利用AI工具来增强人文学科体验,并为学生进入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因此,埃默里大学已率先组织教师向专家学习如何使用AI进行教学。
另外,无论是该校的亚特兰大校区的路径中心(Pathways Center),还是该校的牛津路径和目的中心(The Oxford Center for Pathways and Purpose),或者其他大学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埃默里大学都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与此同时,从该校2027届学生开始,所有人都被要求参加一门体验式学习课程,比如“伦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thics),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参与课外服务工作,并在整个学期的学习中进行反思。此外,该校制定的新“质量提升计划”(Quality Enhancement Plan)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机会,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机会进行深入反思。该计划旨在通过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增加学生获得实习、出国留学和其他体验式学习的机会。该校艺术与科学学院(Emor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副院长布兰登·格里米特(Branden Grimmett)称,重在调整学校课程教学目标,使其满足雇主对应聘者技术、技能、能力等品质的需求,从而为学生做好职场准备。
2023年,美国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简称NEH)启动了一项研究项目,旨在理解和解决AI在伦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关于人文学科和AI未来的问题必须包括伦理、法律、历史、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数字人文学科和媒体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指导AI的发展、设定界限和防止AI过度扩张至关重要。因此,在AI时代,加强文科专业与AI相关的跨学科培养也是当务之急。
小结
近年来,中国大学专业撤销数量再创新高,2023年全国本科专业点撤销数量高达1670个。其中,设计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类撤销数量位居前列。当然,主动对专业进行调整优化是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必然之举,许多专业的优化调整也并非基于实用主义而做出的决定,但这仍难掩文科专业“大撤退”的事实。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人文学科中的文学、艺术学,确实在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等方面较工学等学科有较大差距,但就业满意度却并不低。2018届文学学科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84%)甚至位列所有学科第2。这显示,哪怕薪资不具备优势,相关专业毕业生依然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较满意。仅从薪资的角度来评价学科价值或许过于片面了。AI时代,人文学科大有可为。只是,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急需大刀阔斧的创新、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 维舟 . 薪资、就业率双低,学文科真的没用了吗?[EB/OL]. 三联生活周刊,2024-10-15.
[2] Sonya Bessalel.LinkedIn 2024 Most In-Demand Skills: Learn the Skills Companies Need Most[EB/OL]. LinkedIn,2024-02-08.
[3] Ten Higher Ed Trends to Watch For in 2024[EB/OL]. InsideTrack,2024-01-04.
[4] 埃默里大学网站
来源: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