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时代、回应时代、展望时代,以内容共生迎接出版业新变革

360影视 2025-01-08 19:35 2

摘要:2025年1月7日上午,“NEXUS:AI时代的IP力量”——2025中信出版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信出版集团(简称“中信出版”)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出席并发表演讲,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出版行业的当下与未来。

文/陈炜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约5000,预计10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2025年1月7日上午,“NEXUS:AI时代的IP力量”——2025中信出版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信出版集团(简称“中信出版”)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出席并发表演讲,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出版行业的当下与未来。

演讲围绕AI时代,出版业变革的成长逻辑;大众出版的逻辑价值之变;出版业如何应对变局;中信出版的破局思考等,展开深入探讨与思考。

以下为本次演讲全文,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

每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书业的盛会。看到与会的朋友们济济一堂,我们对行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出版没有过时、内容没有过时、读者依然还在。

除了疫情那几年,中信出版每年都会发布我们对行业的新思考,之所以始终坚持做这件事,是因为我们觉得,出版业作为一个跨越千年的传统行业,势必向新而生。去年这个时候,我第一次代表中信出版来表达我们的思考,那时AI在行业里的应用正被如火如荼地讨论。然而到今天,对于新技术迭代传统行业的猜想,有些已变成现实,有些却被证伪。未来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扑面而来。而中信出版始终坚持的,就是以优质的内容陪伴时代,回应时代,并且和大家一起展望时代。

首先要为我们2024年9月出版的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作《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打个广告。我愿意推荐这个作品,是因为尤瓦尔从《人类简史》开始就一以贯之地用人类族群的视角来洞察时代,让历史与现实并置。因此,今年我们选择“Nexus”作为关键词,它本意是事物之间的连接点,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概念之间的交互。出版行业作为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事实上实现了内容的创作与连接,也推动了文化与价值的广泛传播。所以,Nexus这个词很好地回应了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也回应了网络时代的“一键转发”和内容共生。

于是,我问自己四个问题,既是Nexus这个方式带来的挑战,也是我们深耕不辍的探索命题。

问题一:AI时代,出版业的成长逻辑在哪里?

一年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出版业普遍认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模式,也会深刻影响读者的阅读方式。所以在惴惴不安和热情拥抱的矛盾中,包括中信出版在内的各个出版机构从内容共生、生产流程优化、营销提效等方面,通过AI技术嵌入和媒体矩阵构建两手抓,试图构建以高质量内容为核心的出版生态,连接内容和用户。然而到今天,其实我们还没有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真正回过神来,技术又跃入了新的阶段。

国内一直在讨论的是AI大模型,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们所称的AI Agents,是以大语言模型为大脑驱动的,具备自主理解、感知、规划、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够自动化执行并完成复杂任务的系统。但,这是AI的终点吗?不是!

在美国,从前年开始,AI已经从AI Agents迭代到了Agentic AI,也就是代理式人工智能。无论是OpenAI还是英伟达都认为,下一代模型将真正实现代理化,除了具有自主性,还具有推理能力,能自主解决复杂的多步骤问题。而就在前不久,OpenAI又提出了Autonomous System,也就是自治系统的概念。也许这才是真正带来了智能创造的新时代,知识和受众之间的门槛越来越低,出版业面临的变革时间窗口越来越小。所以,以技术连接内容是未来出版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信出版在2023年设立了“平行出版实验室”,试图讨论AI技术如何与出版真正融合,我们的尝试始终没有停止。当然,我得承认,我们事实上还没找到AI与传统出版深度融合的方向。AI最厉害之处在于:基于海量知识库自主生成优质内容,所以内容行业本身未来可期。

从最早的流程数字化底座到今天我们基本上把人工智能嵌入了业务流程,未来在搭建完我们的知识库之后,我们希望整套服务体系能够超越图书。所以,“向前看,别回头”,这条路是要坚决走下去的。

那么,成长的逻辑到底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内容驱动+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出版的产品形态最后会超越纸书、超越电子书、超越音视频。数据显示,在我国14亿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亿。这个市场无比巨大,知识需求丰富且多元。而中国的出版机构距离世界顶级机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远远谈不上传统出版被技术抛弃。我们认为,出版的成长逻辑会归于: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去年7月,中信出版举办了“万象亿新”数智出版发布仪式(陈炜在发布仪式上的演讲请戳)。今天,我们也将把2025年中信出版的内容体系进行全面发布。通过内容与科技的融合,驱动双轮发展。

问题二:大众出版的价值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

上周,我在《知识分子》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文科倒闭潮,来了”。这印证了最近听到一个观点,文科办学太多了。文中说,2024年秋季,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文章认为,高校不得不面对所谓“文科衰败”后的世界。

现在,攻读理工科被视为一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从知识创作者的视角,我本人对于知识界丢掉乌托邦式的理想,是持批评态度的。在整个社会成长的过程中,人文学科不需要自证其合理性。所以大家可以在大众出版这些年的赛道变化中看到,尽管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依赖技术且务实,但是“灵魂成长的方式”依然被各个阶层的人们所追求。所以,出版的价值在于:我们推动科学与启蒙、我们提供理性与批判,我们抚慰心灵与情怀。“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出版的内容价值是出版业最大、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回到互联网的语境中来讨论。有一种观点把互联网的代际划分为:信息时代、流量时代和粉丝经济时代。在粉丝经济时代之前,出版业的发展逻辑都是单向度的传播,其核心逻辑是创作者视角,也就是创作者发布信息。但是,到了粉丝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无论是产品、渠道都越来越垂直,越来越注重用户视角,所以为了读者而创作、围绕读者来发布,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两年,在出版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就是粉丝经济的映照。譬如,我们看到“二次元”赛道的崛起。中信出版的年轻团队用三年时间,打造了中国出版界排名第二的动漫出版矩阵,就是回应了Z世代读者的需求。今天下午,我们的动漫团队将就此专题发布,希望大家给与关注和支持。

又譬如,我们的发行团队,去年一直在探索的新发行矩阵,希望打造以中信出版核心粉丝为主体的分层分类传播矩阵。我们希望构建的是传统发行之外的新发行体系,是围绕垂类人群进行深度开发的发行体系。我们称之为“超新星计划”

其实,我们不需要怀疑出版业的价值逻辑。产品形态也许会被迭代,但是内容逻辑是最核心的成长逻辑,内容本身的价值就是出版业的核心价值逻辑。我反复强调内容这件事,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归根结底,从来没有变过的,就是“内容为王”。如果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读者为本”

问题三: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变局如何突围?

这几年,作为传统出版人,我们对行业的感受是无以言表的。大家感受到了做书难、卖书难、融合创新难,也看到了Z世代、WEB3以及AI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会。如何破局?求诸于外不如反求乎内。出版机构聚焦主业发展,需要突破三个方面的局限:

一是,从内容的搬运工变成内容的运营官。出版机构如果只是内容的搬运工,那就没有价值了。而是要通过内容策划、选题论证、营销发行等,整合和重塑出版业务,特别是编辑通过专业化的加工,深度挖掘内容的长效价值,出真正为读者所喜欢的好书。

关于强化内容运营,去年我们整合梳理了中信出版的出版业务,成立了主题学术、财经、社科、生活美学、文学以及动漫事业部,强化了赛道逻辑。总体来说,2024年我们的出版业务还是跑赢了大势,保持了领先。近期,为了回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又设立了新经济事业部,强化我们在传统财经出版领域的优势同时,也积极唱响中国经济的新未来。我们不仅是唱响光明论,也希望通过出版人的专业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方法论。

二是,从技术的接受者到生态的构造者。出版业是内容发布的甲方,是核心数据的拥有者,是知识生态的价值底座,所以面对AI时代,我们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出版业必须迭代自我,成为AI生态的构造者之一。

去年,我们推出的“夸父AI”持续迭代,目前已面向17类图书出版场景构建了122个AI助理应用,涵盖了选题评估、书稿翻译、设计、营销文案、图文互生等多个场景。单从传统出版业态来说,提质增效明显。我们的野心是,未来以知识库构建为抓手,真正以内容融合成为AI生态的构建者。

三是,从传统电商的流量入口到兴趣电商的价值基座。这几年,传统渠道的发展面临阵痛期。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仅有内容电商渠道保持正向增长,包括线下实体店、线上平台电商以及垂类电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为此我们很早便开始与合作伙伴们探讨如何应对渠道变革。在互联网流量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代,必须要有新的策略来回应。

这几年,我一直在和团队讨论,达成的共识是,当前的渠道逻辑必须是守牢传统渠道和打通垂类渠道,这里当然也包括了私域流量池的构建。这方面互联网企业比我们做得好,但是我们现在开始做也不迟。我在这里也特别期待和在座的合作伙伴在新的流量渠道构建方面能够深化合作。我们坚信,有了优质内容,有了优质读者,有了融合出版生态,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卖书逻辑,让内容产品成为兴趣电商的价值底座。出版业也将在这一波调整中找到结构性的机会。

问题四:中信出版应对新趋势的举措是什么?

其实在去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我们就介绍过中信出版的方法论,今年在总体战略上并没有发生迁移,但是我们愿意根据市场的反馈进一步进行调整。2025年,中信出版的新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优质内容共生的新生态。我此前说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词:优质内容+垂直流量。可以说我们找到了方法论。今天的发布会,我们所有的事业部及发行的负责人都会上台阐述我们如何以优质的内容回应读者,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如何找到我们的核心用户。这个生态的构建,是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的。

去年,中信出版的“这里是中国”主题出版系列,在青少年读者群体中引爆,后续我们又基于国家区域战略进行了选题开发,出版的《什么是重庆》同样获得成功。我们希望把“这里是中国”系列打造成主题出版领域的国民现象级IP。2025年的产品矩阵,不仅有主题出版逻辑、财经板块的经济结构性逻辑,同时还会在生活美学领域做中国传统之美,在“二次元”领域以“黑神话”撬动国风国潮。2025年怎么做,今年春节,我们将有一个大动作,敬请期待。

二是,构建流量运营的新链路。2024年,在新媒体端,我们打通了流量逻辑,以社群为突破口把《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做成销售数十万册的爆品(该书畅销背后请戳)。

2025年,我们将全面升级发行体系,通过读者流量池拓展和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黏性与转化效率;通过“超新星计划”,优化内容分发;通过打通公域和私域流量,形成高效闭环的发行链路。我们将以“线上-线下一体化”项目为依托,整合出版和书店体系的资源,构建中信出版的全链路服务生态。

2025年,我们的方法论,要实现从点到面的复制和推广。“超新星计划”,有你我一起,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三是,构建陪伴阅读者的新空间。说到中信出版的业务,始终绕不开书店。尽管书店是不那么赚钱的生意,尽管围绕书店空间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但我们始终认为,书店之于出版是产品内容的承载空间,书店之于城市是城市文化的表达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书店之于每一个爱书者是可阅读可休憩可沉浸的心灵空间。中信书店将持之以恒地做城市文化空间的运营者、有趣的思想的链接者、鲜活的IP的营造者,更是作者与读者的陪伴者。2025年,在北京、上海;在机场、商务楼,我们共同期待。

勇者无敌,在最难的时候,总有一小撮坚决不妥协的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在书业不那么容易的今天,中信出版愿意坚定地做最难的事,坚守“择一米宽,掘万米深”的行业逻辑,把内容做好、把渠道拓深、把受众守牢。

出版商务周报·新出版商学院

2025图书短直达人资源共享会

1月10日·北京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