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了,我们仍然在怀念那位伟大的留学生

360影视 2025-01-08 18:57 3

摘要:今天是2025年1月8日,距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过去49年。除了“总理”这个被广泛铭记的身份之外,周恩来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身份:留学生。

80%订阅这个号的留学生 都考上了世界前100名校

今天是2025年1月8日,距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过去49年。除了“总理”这个被广泛铭记的身份之外,周恩来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身份:留学生。

1976年1月,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但十里长街上却挤满了前来送别总理的人群。街道两侧,人们手持白花,神情凝重,无声的泪水滑落脸庞。他们自发地站立在寒风中,只为向这位将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伟人作最后的告别。

2025年1月8日,距离周恩来总理逝世已经过去49年。而在“总理”这个被广泛铭记的身份之外,周恩来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身份:留学生。

Collegedaily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带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踏上了东渡日本的求学之路。他在临行前写下豪迈的诗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留影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并不顺利,他两次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但均未能成功。然而,这段留学经历却成为他思想蜕变的重要时期。他不仅埋首苦读,还密切关注日本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生活,并在1918年5月正式加入由南开校友发起成立的“新中学会”。在这个团体中,周恩来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发表演讲,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敏锐的观察力。

1917年9月,周恩来(后排右一)赴日本求学。图为留日学生合影。周恩来去往日本时为同学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周恩来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

这段时期,他初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出路不在军国主义,而在于新的社会革命。

02

留法求索:“没有耕耘,哪有收获

Collegedaily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回国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在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等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天津成立觉悟社,由他主编的社刊《觉悟》于1920年1月出版。图为周恩来(后排中)与觉悟社成员合影。

这段时期,周恩来不仅努力学习,还深入思考中国的出路。他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积极参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并在思想上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怀着对真理的渴望,搭乘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赴欧洲勤工俭学。先后旅居英、法、德。图为1921年伦敦留影。

他曾说:“我从前所谓‘谈主义,我便心跳’,那是我方到欧洲后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时的心理,而现在我已得有坚决的信心了。”

在旅欧的岁月里,周恩来不仅自己坚定了革命信仰,还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革命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图为周恩来(左二)与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在柏林万赛湖。左一为赵光宸。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一直还与国内“觉悟社”保持联系,当他得知觉悟社的社友黄爱于1922年被湖南军阀赵恒惕逮捕,并连砍三刀,惨死在长沙浏阳门外的消息时,无比悲愤,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壮丽新诗: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了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1922年,周恩来在德国柏林万赛湖。

03

一轮红日已东升”

Collegedaily

回顾周恩来的留学经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帆风顺的求学路,而是一位青年在艰苦环境中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坚持理想、不畏挫折的奋斗历程。

1924年,从欧洲留学回国的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生活简朴到每天只吃豆腐来节省开支,每日坚持学习13个半小时;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他不仅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组织并参与革命活动。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信仰不会因艰苦环境而动摇,而是会在磨砺中愈加坚定。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周恩来抵达陕北。

他留学日本时,经济拮据,生活困苦,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13个半小时;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面对种种困难,依然积极组织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留学不仅是一段求学的旅程,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和人生的蜕变。周恩来在异国他乡,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最终回到祖国,投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中。

1937年,毛泽东(左二)、周恩来(左一)、博古(右一)在延安。

他在1919年春天即将离开日本回国时,写下了著名诗句:“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 这不仅是他对自己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更是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期许。

这不仅是他对自己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更是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期许。

04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Collegedaily

今天,49年过去了,我们纪念周恩来,不只是缅怀他伟大的一生,更是为了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明信片,背面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周写道:“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一同上断头台。”图为1925年8月8日,广州结婚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身处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更应以周恩来为榜样,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之中。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这不仅是周恩来对友人的赠言,更是他对无数怀揣梦想的留学生们的深切期望。他曾怀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远渡重洋,经历了语言的障碍、生活的艰辛以及求学的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寻。他用青春和信念,书写了一段属于留学生的壮丽篇章。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相结合,用行动和担当回应这份跨越时代的嘱托。

参考资料:

周恩来的留日经历:从“大江歌罢掉头东”到“一轮红日已东升” 《神州学人》

揭秘: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都学了啥? 《世纪风采》

周恩来的学生时代 《湘潮》2017年第3期

周恩来、朱德在柏林的岁月 《光明日报》

回眸周恩来一生的100个精彩瞬间 中国军网

持续了解相关内容

申请材料太多,难以理清?

选校迷茫,不知如何权衡?

不知道如何规划留学申请

面对这些问题,您是否也曾感到过困惑?作为一站式的留学教育信息平台,我们为您量身定制了专门的留学资讯群。

来源:留学生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