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江倩&黄晓军教授团队在学术期刊《Leukemia》发表有关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加速期(AP)与慢性期(CP)患者在TKI时代预后比较的研究论著。
该研究为初诊CML患者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和见解,以下是此研究的速递。
通讯作者
江倩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国际CML基金会(iCMLf)国家代表委员会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白血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共同通讯作者
黄晓军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第四、五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一作者
杨森
博士研究生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共同第一作者
张小帅
博士研究生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研究背景
在TKI时代,AP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2022年WHO指南取消了CML加速期的定义,并倾向使用“具有高危因素”或“治疗反应不佳”人群来特别定义原先的加速特征。然而,这也极大地引起了领域内的关注和探讨。部分学者认为,TKI时代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到急变期,而加速期是急变期之前的关键预警阶段,保留AP定义有助于对这部分高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而取消这一分期可能导致医患忽略潜在疾病进展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回答“TKI时代,初诊AP的定义何去何从?”这一问题,江倩教授团队回顾性地分析了从200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一线TKI治疗,按照欧洲白血病网(ELN)标准诊断为慢性期(1837例)或加速期(285例),或根据国际共识分类(ICC)标准诊断为慢性期(1748例)或加速期(305例)CML患者,对他们的治疗结局进行了综合地、详细地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
1、总的来说,初诊AP患者的无转化生存期(TFS)和总生存期显著差于初诊CP患者;
2、具有不同AP特征的患者vs.各ELTS危险度的CP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a: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AP患者与ELTS中危CP患者相比,两者具有相似的TFS和总生存期;
b:仅原始细胞增多的AP患者与ELTS 高危CP患者相比,前者TFS较差,但总生存期相似;
c:仅血小板减少的 AP 患者与被归类为 ELTS 高危的患者相比,TFS相似,但总生存期较差。
3、对初诊AP患者使用ELTS评分分为低、中、高危组,结果显示低/中组AP患者与高危组结局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4、初诊AP和CP患者接受TKI治疗3、6、12个月分子学反应里程碑相似;在3个月时,未达到ELN治疗里程碑的AP患者TFS较差;在6个月或12个月时,未达到ELN里程碑的AP患者总生存期较差。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0%)型的初诊AP患者与ELTS中/高危CP患者的结局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将其与CP患者合并,修改后的新AP患者人群(原始细胞15-29%和/或血小板
6、我们在ICC定义的人群中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与ELN队列相似的结论。
研究总结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初诊AP与CP CML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了分析,综合比较了两组患者的TFS和总生存。研究显示,初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型AP患者预后与ELTS中/高危CP患者无显著差异,而原始细胞增多型和/或血小板减少型AP预后仍显著差于高危组CP患者。我们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2022年WHO指南对CML的分类,即取消(初诊)AP的定义。同时,我们建议更新ELTS风险分组,考虑将原始细胞增多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纳入极高危人群管理。
研究者解析
该研究是在“初诊AP”的人群背景下分析得到的结论,而是否适用于治疗过程中进展AP,2022年WHO指南中取消AP定义对进展AP的影响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Yang, S, Zhang, XS., Gale, R.P., Huang XJ & Jiang Q. Is there really an accelerated phase of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at presentation? Leukemia (2024). doi: 10.1038/s41375-024-02486-2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髓遇而安”。
来源: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