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第3版)| 第四章西方设计概观 重点笔记

360影视 2025-01-09 17:04 3

摘要:●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石器距今约 270 - 250 万年,晚期文化成就包括石器工艺进步、骨角器发达、雕刻器发明及岩石艺术转变,如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第四章西方设计概观

一、从史前到古典时期

(一)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石器距今约 270 - 250 万年,晚期文化成就包括石器工艺进步、骨角器发达、雕刻器发明及岩石艺术转变,如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 新石器时代:陶器广泛使用,轮制技术诞生促进劳动分工,中东地区发明轮子、使用青铜、发明玻璃,文字产生,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现,埃及发展象形文字和纸草,柱式设计多样。

(二)古典时期

● 希腊文明:受中东和埃及影响,采用腓尼基字母书写语言,荷马史诗被记录,艺术出现,建筑柱式多样,雕塑注重形式设计,陶器设计有发展。

● 罗马文明:继承希腊成就,形成拉丁字母,建筑在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有创造,发展新柱式和拱券结构,混凝土技术用于建筑,玻璃与珐琅制造技术进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

1.罗马晚期的设计:

● 基督教采用古罗马巴西利卡并改造为拉丁十字形平面教堂,发展集中式形制教堂。

2.拜占庭的设计:

● 建筑风格独特,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代表,经历发展、低谷和复兴,其他门类设计出色。

3.早期中世纪西欧设计

● 日耳曼人设计: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统治,日耳曼人武器、配饰、衣服装饰精美,圣物容器制作华丽。

● 伦巴第人设计:接触罗马和拜占庭设计艺术,图案多古典和晚期罗马风格。

● 盎格鲁 - 撒克逊人设计:与凯尔特人交流,金属工艺日常用品出土,装饰手法多样。

● 凯尔特人设计:书籍装帧独步一时,《林迪斯法恩福音书》和《凯尔斯书》是代表。

● 加洛林王朝: 查理曼统治时期建筑有新特色,抄本设计精美,形成多种风格,奥托王朝继承其传统并发展。

● 4.罗马式艺术:

● 起源于意大利,汲取古罗马拱券与拱顶构造技术,在欧洲各地发展,朝圣活动促进其流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特色,相关设计发展。

● 5.哥特式艺术:

● 始于法国圣丹尼斯修道院教堂重建,基本构件为尖拱和肋架拱顶,建筑师创新使建筑轻盈、空间统一,在欧洲各地发展出不同风格,其他设计领域受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

● 意大利文艺复兴:设计美学由阿尔贝蒂和布鲁内莱斯基奠定,谷登堡活字印刷术影响重大,工艺设计追随 “大艺术”,设计师与手工艺人逐渐分离,金属制品和陶器制作受影响。

四、巴洛克设计

● 风格特点:反映 17 世纪体制,具有系统化、动态感等特征,在建筑、家具、织绣等方面有体现。

●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强调形式变化与心理张力,贝尔尼尼和博洛米尼是代表设计师。

● 法国巴洛克:建筑呈现古典主义面貌,与意大利巴洛克有区别,家具设计内敛端庄与豪华奢侈混融。

五、洛可可设计

● 风格兴起与特点:兴起于 18 世纪,从室内设计扩展到其他领域,注重建筑表面装饰,追求非对称美和异域风情,体现女性气质,受 “中国风情” 影响,与新古典主义平行发展。

● 代表设计师与作品:热尔曼・博夫朗设计的苏比兹府邸公主厅是代表作。

一、工业革命的意义

● 蒸汽机的发明与影响:瓦特蒸汽机改变能源形式,引发生产生活变革,推动各生产领域技术革新,促进工业发展。

● 棉纺织业的变革:英国棉纺织业机械化进程中,多种纺纱机和织布机发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使英国自制纯棉织品,影响美国棉花产业,推动轧棉机发明。

● 纺织业发展的连锁反应:雅卡尔德织机的发明使织物走向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棉布与编织品普及,中产阶级兴起,妇女时装市场繁荣,时装图版和杂志发展,消费文化多样化。

二、印刷业的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

1.印刷需求增长与技术革新循环:资产阶级兴起使公众文化水平提高,阅读需求大增,印刷术革新势在必行,与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为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提供准备。

2. 印刷技术的进步

● 蒸汽动力印刷机:德国人发明平版式蒸汽动力印刷机,后经改进提高效率,伦敦《泰晤士》报社率先采用,发行量大幅提升。

● 制型纸板与滚筒式印刷机:制型纸板使用和进纸技术革新实现连续印刷,滚筒式印刷机不断发展,提高印数,《泰晤士》报社采用相关技术后发行量剧增。

● 平版印刷术与石版套色印刷术:平版印刷术发明后被引进法国并发展出彩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视觉传达形式,美国人积极推广石版套色印刷,使其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

三、现代意义的设计师

1.设计师角色的变化:设计出版物发展,反映社会对设计兴趣增加,设计师定义发生重大变化。

2.奇彭代尔的贡献:出版设计书影响广泛,提供室内设计服务,其设计流行,推动设计发展。

3.韦奇伍德的创新与影响

● 生产与销售变革:继承家业后引进蒸汽动力,设立工业生产规则,创造销售方式,引发生产过程变革,实现劳动力分工,推动设计与生产分离。

● 产品设计与成就:研制 “皇后陶器”,其符合新古典主义审美,成功获得订单,装饰瓷器独具特色,仿制波特兰花瓶,其探索反映经济学理论,影响工业生产发展。

一、19 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一)时代景象与社会结构

● 呈现活力变革,新工业中心等兴起,阶级结构稳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依赖仆人。

● 社会鼓励研究学习,科技进步体现于众多发明,各阶级受其影响。

(二)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 发展具尝试性,19 世纪标准化和机械化观念影响设计。

● 引发社会和环境效应讨论,促使政府关注设计问题。

(三) 设计展览的发展历程

● 法国率先举办贸易展览,后在欧洲流行,1889 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具重要意义。

● 英国受影响举办 1851 年大博览会,其建筑、展品及后续影响深远。

二、19 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一) 设计教育的状况与争议

● 英国政府支持建立设计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大纲存分歧。

● 争论围绕设计师训练方式和设计社会角色,影响对 19 世纪设计的理解。

(二)设计风格与理论的探索

● 装饰风格研究热潮:设计讨论聚焦装饰风格,设计资料书出版众多,《装饰的基本原理》体现历史主义倾向,提供设计素材。

● 理论实践创新发展:设计学校强调装饰几何形体基础,伊斯兰艺术受重视,相关试验和理论影响广泛,如《素描手册》提出原则,法英学校视觉试验受关注,相关观念流行。

(三)设计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 哥特式复兴运动:哥特式复兴观点批判主流,强调宗教等因素,普金推动,拉斯金提供理论,影响艺术与工艺运动。

● 艺术与工艺运动:英国反工业化运动兴起,莫里斯是关键人物,其公司体现相关思想,虽有矛盾但影响巨大,英国设计师成就显著,设计思想和著作影响深远。

● 多元文化影响设计:日本及原始文化影响西方设计,日本文化引发关注,原始文化为设计实验提供样本。

● 新艺术运动的兴衰:19 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兴起,风格独特,各国发展不同,存在问题,英国设计力量反对,相关实验受事件影响,体现设计过渡。

● 美国设计的变革与影响:美国设计面临特殊问题,零售革命促使生产变革,美国体制重要,泰勒主义影响福特,对欧洲现代运动产生影响。

三、19 世纪设计发展的总结与影响

1. 对设计观念的转变:设计观念从关注装饰等向应对机器时代挑战转变,设计角色和功能受重视。

2.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

● 设计教育发展和争议提供经验教训,影响现代设计教育方向。

● 多种设计风格和运动探索为现代设计积累经验,提供灵感。

3.反映社会与文化关系:设计发展与社会变革、文化交流紧密相关,体现时代精神和需求,影响社会文化发展方向。

一、现代主义运动

(一)现代主义运动概述

● 运动理念与特点:建筑师、设计师等探求 20 世纪新审美观,是一种信仰,具有理性主义和客观精神,主张 “形式服从功能”,追求纯几何形式,反对装饰

● 代表人物及观点:密斯・凡・德・罗 “少就是多”、勒・柯布西耶 “房子是供人居住的机器” 等理念影响深远,他们将理念贯穿 20 世纪,但现代主义并非单一同源运动。

(二) 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影响

1.包豪斯的贡献:包豪斯成立于 1919 年,格罗皮乌斯任校长,迁至德绍后设计风格完全现代主义,聘请重要设计家,强调单一设计方法,受表现主义理论支持,其设计方法影响广泛,使现代设计获 “国际风格” 美称。

2. 不同流派的特点

● 风格派:荷兰风格派提倡严格审美观,用原色和几何式样,受 “神智学” 精神鼓舞,抵制装饰,如里特维尔德的红 / 蓝椅子。

● 构成派:苏联构成派为革命生产实际产品,思维方式特殊,工作目标集中。

● 未来派:意大利未来派与法西斯意识形态相关,旨在利用工业文化建立新国家。

● 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个人化设计方式,作品体现现代主义精神,建筑如萨伏依别墅具有简洁几何形式、舒适空间和秩序感。

● 其他国家的设计:瑞典和美国创造流行现代风格,美国流线型设计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兴起,设计家将机械时代设计应用于产品,作品在 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展出,对 20 世纪设计语言贡献重大。

3.装饰派艺术的兴起与争议:装饰在现代主义运动时期仍重要,装饰派艺术流行于 30 年代,虽受评论家批评,但依然风行,被现代主义者排斥。

4. 现代运动的理论发展与挑战:“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推动现代运动理论发展,吉迪恩和佩夫斯纳的著作可视为运动宣言,二战后现代主义受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挑战,但其在 20 世纪设计中影响深远,在不同时期和设计师作品中有体现,运动重视道德、成批生产及设计与社会功能关系,与左翼价值及战前时代相关。

二、二战后的设计

(一)战争对设计的影响

● 设计重心转移:1939 年战争使消费品设计停滞,资源转向军事设计,如战斗机、降落伞等,设计师参与军事相关设计,如巴恩斯・沃利斯和查理斯・埃姆斯。

● 效用设计的出现:战时英国实施效用计划,设计消费商品限制范围,包括餐具、衣物等,由高级时装设计师等参与,是特殊社会实验,欧洲其他地方未出现。

● 法西斯国家的设计:1939 - 1945 年德国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筑、勋章等设计体现其古典主义风格偏好,战后其相关企业和观念为家园重建发挥作用。

(二)战后设计的发展与变革

● 国际设计格局变化:战后各国经济受影响,美国通过 “马歇尔计划” 援助他国,各国成立设计组织,恢复设计展览和交易会,新闻出版界关注设计,设计界格局改变。

● 设计观念的转变:50 年代设计观念更新,出现 “当代风格”,认为设计应无阶级区分,为战后家庭设计用品,追求灵活简洁,如屏风、沙发床等,同时市场需求大增,经济繁荣推动设计发展。

● “有机设计” 的兴起:50 年代新风格受纯美术发展影响,具曲线、雕塑感形式,设计呈现新面貌,色彩明亮大胆,图案多样,肌理效果受重视,家庭设计使用多种材料,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影响,科学发展也影响设计,新材料、新技术被应用,设计从科学获取灵感,如原子、宇宙探索等元素进入设计,重要设计国家实力均衡变化,意大利、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地位上升。

● 各国设计的特点与成就

● 意大利设计:战后意大利从工业发展缓慢到成为设计先锋,设计师将设计作为民主表达,公司合作形式典型,“米兰三年展” 展示设计成果,50 年代末在时装和电影艺术设计成功,推出经典产品。

●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瑞典、丹麦、芬兰设计具有简朴、功能性好、价格亲民特点,战前成就为基础,战后形成独特风格,玻璃器皿、纺织品、瓷器、家具等领域成果显著,设计师作品受国际认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 美国设计:50 年代美国成为经济政治大国,设计在建筑和家具领域具当代风格,诺尔和米勒公司主导创新,技术革新是产品特征,同时美国大众设计体现消费文化,如汽车设计夸张,与欧洲设计态度不同,50 年代末期波普设计兴起对其构成挑战。

三、20 世纪 60 年代的 “波普” 审美观

(一) 波普设计的兴起

● “独立小组” 的探索:60 年代现代主义传统被波普设计取代,“独立小组” 于 1952 - 1955 年在伦敦 “当代艺术研究所” 聚会,探讨非传统价值体系,主张设计注重消费者愿望需求,分析大众文化,其成果包括波普绘画、雕塑、建筑项目和相关写作,确立其波普艺术奠基者地位,波普艺术后从美国蔓延到国际设计领域。

● 青年文化的推动:50 年代英美独立青年文化兴起,英国工薪阶层青少年掌控时尚等领域,初期受美国文化影响,后转向欧洲货,自信心增强,以利物浦和披头士音乐为代表,伦敦成为波普文化中心,如 “赶时髦的伦敦” 现象。

(二) 波普设计的特点与表现

● 设计风格与元素:波普设计瞬时、易耗、巧智、讽刺,典型图案来自流行文化,视觉效果不持久,如国旗、牛眼等,设计师重新发现 19 世纪文化元素,用于波普艺术,体现设计短暂性,如默多克的层压纸家具、意大利的充气椅子等。

● 对高新技术的崇尚:60 年代崇尚高新技术,受太空探索影响,设计体现未来感,如法国库雷热的太空时代系列时装,新材料如 PVC 进入市场促进意大利家具发展,但技术实际影响未即刻到来。

● 设计理论的发展:班纳姆和沃尔夫等作家对波普设计进行评价和写作,班纳姆摒弃传统设计写作观点,沃尔夫发明 “新报导写作” 风格,挑战学术写作传统,他们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广泛。

●四、技术与反技术

● 对技术的反思与批判

● 麦克卢汉的影响与局限:麦克卢汉预言世界成 “地球村”,但 “技术为王” 理念在 60 年代受批评,设计改革者质疑工业进步,如帕卡德批判 “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富勒倡导循环技术,帕佩内克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中普及相关观念。

● 嬉皮士运动与设计变革:60 年代末期嬉皮士运动拒绝消费文化和工业,注重 “自己动手”,虽具争议,但引入新设计方式,如超短裙等转变为 “迷幻” 运动,其文化在平面设计有体现,如《0z》杂志、波普招贴画,迷幻文化在 70 年代式微,70 年代早期经济萧条结束 60 年代设计乐观主义和实验,后现代主义对设计问题重新考量。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与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 概念的发展历程:“后现代主义” 术语源于 40 年代,60 年代用于描述波普设计新态度,70 年代因查尔斯・詹克斯著作而普及,广泛用于建筑、设计和文化领域。

● 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转变: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的约束性,复兴被否定元素,转变对历史主义态度,从过去设计借用元素成多元主义设计方法一部分,还影响到科学、哲学等多领域,是 20 世纪思想重要转折。

(二)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在设计中的体现

●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的影响:新思维来自法国哲学传统等,“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方法” 进入设计界辩论,罗兰・巴特《神话》体现结构主义分析设计方式,其观点引发对设计的新思考,符号学为设计提供分析工具,但相关写作理论化,设计师尚未很好应用,解构方法由鲍德里亚采用,挑战 “原创性” 概念,影响设计师图像借用。

● 混沌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混沌理论受科学界关注,给设计提供现代与后现代设计方法对比范例,在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应用,如格尔雷、矶崎新等设计师作品受其影响,虽在商场有相关产品,但它是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一部分,与文化史有联系。

二、新时代的设计方向

(一)设计风格的拓展与突破

● 小众风格进入主流:80 年代,钮怩风格和恶俗风格进入设计主流,设计师以嘲讽态度采用传统 “坏趣味” 元素,在室内设计等领域有体现,为设计提供新元素和思路。

● 对少数族群研究的影响:70 年代起,对少数族群研究使设计研究和理论受益,女权主义分析改变对女性在设计中贡献的看法,挑战传统设计等级观念,强调女性体验对设计的重要性。

(二)设计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 设计行业繁荣景象:80 年代设计行业迅速扩展,新一代设计师独立,设计事务所兴起并发展为国际公司,如五星设计联盟和康兰设计等,部分设计师进入富人排行榜,设计在经济中地位提升,90 年代虽遇经济萧条,但设计被视为重要商业事项,大型企业重视设计,组织跨学科设计团队。

● 设计师地位与媒体关注:80 年代出现超级明星设计师,如意大利的阿马尼、维沙思,法国的斯塔克等,媒体对设计关注度大增,报道形式多样,设计渗入大众意识,相关书籍、杂志增多,博物馆等机构对设计态度转变,商业公司开办设计博物馆,设计品销售渠道变化,80 年代对经典和设计师崇拜兴起,后被新时代价值观取代。

(三)当代设计的新诉求与方向

●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90 年代以来,环保成为重要议题,源于 60 年代嬉皮士思想,80 年代末成为主流,工业界制定相关法律,设计需考虑环保因素。

● 新技术发展的影响:新技术发展是重要影响因素,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等,改变设计工作方式和设计成果呈现,如平面设计流程简化,机器人技术发展但面临运动和智能问题,“模糊逻辑” 和 “虚拟现实” 等技术带来新设计可能,信息技术发展使多媒体技术普及,设计面临经济约束和新挑战,需适应新技术和新文化诉求。

1.本章是如何对西方设计作分期的?

【参考答案】

“前设计” 时期:将 “设计” 与艺术分离之前的时期通称为 “前设计” 时期,涵盖从史前到文艺复兴前的漫长阶段。其中,史前时期又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石器制作、骨角器发展、雕刻器发明及岩石艺术转变等方面取得成就;新石器时代则以陶器广泛使用、轮制技术诞生、文字产生等为重要标志,不同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在建筑、艺术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特色,为西方设计奠定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始于 14 世纪意大利,15 世纪扩展到西欧各国,16 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在设计实践与理论方面呈现出独特而复杂的面貌,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设计美学由阿尔贝蒂在理论上和布鲁内莱斯基在实践上奠定,同时谷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工艺设计与 “大艺术” 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促使 “设计师” 与手工艺逐渐分离。

巴洛克设计时期:17 世纪在欧洲流行,其风格与当时的体制紧密相关,具有系统化、动态感等特征,在建筑、家具、织绣等领域均有体现。不同国家的巴洛克风格有所差异,如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强调形式变化与心理张力,法国的巴洛克建筑在理性主义支配下呈现出古典主义与巴洛克特征的融合,其设计美学核心为 “秩序之美”。

洛可可设计时期:18 世纪兴起,主要体现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其他相关装饰设计领域,从室内设计逐渐扩展到其他方面,注重建筑表面装饰,追求非对称美和异域风情,体现女性气质。它与新古典主义平行发展,且受到 “中国风情” 的影响,在园林设计等方面有所体现,如欧洲园林设计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突破,“如画” 的园林设计美学逐渐被接受。

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开端时期:从 18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设计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如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进程,促使新的纺织机械发明,进而影响到织物设计;印刷业也因蒸汽动力的应用发生变革,平版式蒸汽动力印刷机、制型纸板、平版印刷术和彩色平版印刷术等技术革新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同时,现代意义的设计师开始出现,其角色和定义发生变化,如奇彭代尔和韦奇伍德等设计师在家具和陶瓷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变革。

19 世纪设计时期:19 世纪是充满变革与进步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影响持续深化,标准化和机械化观念对设计作用凸显。这一时期设计展览兴起,如 1851 年英国的 “水晶宫博览会” 等,对设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设计教育受到重视,但教学大纲存在争议,设计风格多样,如哥特式复兴、艺术与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此起彼伏,同时日本及原始文化对西方设计产生一定影响,美国的设计发展则在生产、销售方面出现重要变革,如美国体制的形成,标志着从 19 世纪向现代设计的过渡。

现代设计运动时期:20 世纪以来,设计领域经历了现代主义运动、二战后的设计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的 “波普” 审美观以及技术与反技术思潮的影响等阶段。现代主义运动追求新审美观,强调理性主义和 “形式服从功能”,不同流派各具特色;二战后设计受战争影响并逐渐恢复和发展,各国形成不同风格;60 年代波普设计兴起,挑战现代主义传统,其背后与青年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技术与反技术思潮中,麦克卢汉等对技术的看法引发思考,嬉皮士运动等带来设计观念的转变,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并对设计产生新的挑战。

2.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举例。

【参考答案】

一、生产方式变革与设计创新

棉纺织业的机械化推动织物设计发展: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棉织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仅供王公贵族使用。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8 世纪中后期,各种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相继发明,如 1733 年约翰・凯发明的 “飞梭”、1769 年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的水力卷轴纺纱机、1770 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779 年塞缪尔・克朗普顿发明的 “骡子纺纱机” 以及 1785 年埃德蒙・卡特赖特发明的马力织布机等。这些发明使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例如,英国人学会制造纯棉织品后,棉布价格直线下降,普通民众也能购买得起。同时,1801 年法国人约瑟夫・雅卡尔德发明的 “雅卡尔德” 织机(提花机),使编织物能够摆脱个人技能限制,实现批量生产,并且可以织出复杂精美的图案,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对高品质织物的需求,促进了织物设计的多样化和创新。

印刷业革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进步:工业革命前,印刷业主要为贵族或社会精英服务,技术相对落后。蒸汽机出现后,迅速应用于印刷业,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平版式蒸汽动力印刷机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使报纸发行量大幅增加,如 1814 年伦敦《泰晤士》报社采用蒸汽动力印刷机后,发行量从 18 世纪末的每天 1,500 份飙升至 1830 年的每天 11,000 份。制型纸板的使用和以纸卷滚动连续进纸技术的革新,实现了连续印刷,进一步提高了印刷速度。19 世纪 30 年代,戈德弗洛伊・恩格尔曼将平版印刷术引进法国并发展出彩印技术,随后被广泛推广。平版印刷术以其简易、灵活的特点,成为书刊印刷、广告海报设计的首选,各种形式的视觉传达都广泛应用石版印刷与石版套色印刷,如时装图版、流行插图期刊、商业广告、明信片、贺卡与纪念品等,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二、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对设计的影响

新材料应用改变产品设计:工业革命期间,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应用于设计领域。例如,玻璃制造技术在罗马时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公元前 1 世纪吹制技术的发明大大丰富了玻璃制品的形制,古罗马的玻璃吹制技术已和今天无多大区别,既能生产特定形状的容器,也能模仿雕刻风格进行设计。在 19 世纪,塑料技术取得进步,1942 年聚乙烯、聚酯和 1957 年聚丙稀的发现,提高了塑料技术,使得塑料制品在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家具设计中开始使用珀斯佩(Perspex)有机玻璃和福米加塑料贴面材料,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产品的外观和质感,还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促使设计风格发生变化。

新技术推动设计理念转变: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促使设计理念发生转变。例如,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为工厂机器运转提供了新动力,引发了生产和生活的重大变革,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将机械时代的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设计中,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和新的消费需求。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出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崭新未来景象深深打动了设计师,他们将原子、化学、宇宙探索等元素融入设计中,设计形式呈现出曲线、雕塑感的有机设计风格,如家具设计中出现了像亨利・莫尔、卡德尔和阿尔普等艺术家风格影响下的作品,变得灵活多变,用曲线装饰,具表现意味,体现了设计师对新技术时代的积极回应和对未来的憧憬。

3.影响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学说。

【参考答案】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试图通过理解人的心灵结构来解释视觉文化,认为设计是揭示当代社会内在框架的方式,能为人们的概念行为提供理性解答。例如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在其著作《神话》中,主要讨论汽车、玩具和广告等话题,体现了从视觉文化角度对设计进行结构主义分析的思路。他认为设计可以被看作一系列文化符号,能够得到系统地分析,这种观点成为设计争论的主要部分,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设计师思考设计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更深层次探索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符号学:符号学为探究视觉世界提供了分析工具,设计师们在 70 至 80 年代开始意识到符号学有助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它通过研究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传播,帮助设计师理解消费者如何解读设计作品中的符号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创作。例如,设计师可以运用符号学原理,选择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元素融入设计中,以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满足消费者在文化和心理层面的需求,使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在符号运用和意义传达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解构方法:解构方法论者认为设计是一种本能行为,无法被归纳为一整套原则,它通过解码社会有关性、阶级和性别的固有成见和套语,来揭示图像里复杂的意义层面。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采用解构方法,用社会学方法论分析消费者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并挑战了 “原创性” 的固有概念。他认为在新技术时代,传统的 “原创性” 观点已无意义,为设计中 “挪借” 图像的方法正名,这一观点受到 80 年代设计师们的欢迎,促使设计师更加自由地从各种来源借用图像,打破传统设计观念中对原创性的单一追求,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意义,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图像运用和设计观念上的变革。

来源:迈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