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他躺在病床上,脸色灰败,眼神空洞。
医生的声音在耳边炸开:“肾功能损伤严重,得准备透析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不过是吃了10年的降压药,竟会换来这样的结局。
而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一切,其实本可以避免。
吃药,救命还是害命?
降压药,救了无数高血压患者的命。
可偏偏有些人吃着吃着,却把肾吃坏了。这个患者的故事并非个例,据统计,慢性肾病患者中,超过20%与药物滥用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本就更容易患上肾病,而错误的药物使用,往往成为压垮肾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吃药”,而在于怎么吃。
很多人以为,按照医生开的药单吃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日常生活中那些“隐形杀手”。如果你也在长期服药,千万别忽视以下6个关键点。
搞清楚了,可能会帮你的肾松下一口气。
1.长期服药,别忘了检查肾功能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它每天处理大量的代谢废物和药物残留,稍有不慎,就可能超负荷运转。
降压药虽然能稳住血压,但部分药物(如ACEI类、ARB类)在调节血压的同时,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的压力。
问题在于,很多人从未做过肾功能检查。吃了10年的药,却从未想过肾脏是不是还能扛得住。
医生开药时,往往会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但如果患者自己不主动复查,医生也无从判断。
建议: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包括尿常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如果出现尿泡沫增多、腰酸、疲惫等症状,更要及时就医。
2.血压降得过快,反而伤肾
很多人认为,血压越低越好。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可能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二次伤害。
肾脏需要稳定的血流供应,一旦血压下降过猛,肾脏的血液灌流不足,容易导致急性肾损伤。
临床上,理想的降压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
但不少患者一味追求“正常值”,甚至擅自增加药量,结果适得其反。
建议:降压治疗要循序渐进,切勿盲目追求“降得快”。
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波动,尤其是早晨和夜间的血压值。
3.乱加药、换药,肾脏压力翻倍
“这个药吃久了没效果,我换一个试试。”“听说某某药更好,我也买来吃。”——这样的想法,很常见,也很危险。
长期服药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药效不显著或听信他人建议,擅自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殊不知,许多降压药需要肾脏代谢,药物叠加或频繁更换,可能直接加重肾脏负担。
不同药物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不同,随意更换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肾毒性风险。
建议:任何药物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觉得现有药物效果不佳,可向医生咨询,而非自己当“药剂师”。
4.饮水不足,药毒更难代谢
肾脏的排毒功能,离不开充足的水分支持。长期服药的患者,如果饮水不足,药物代谢的废物会在体内堆积,增加肾脏负担。
尤其是那些习惯每天“抿两口水”的人,肾脏简直叫苦不迭。
一些患者为了“保护肾脏”,甚至刻意少喝水,认为这样能减少肾脏的工作量。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事与愿违。
建议:保证每天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具体根据个人体重和活动量调整。
注意多次少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5.忽视潜在的药物副作用
降压药并非“完美无害”。
一些常见的降压药,如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而低钾会对肾小管功能造成损害;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血钾升高,增加急性肾损伤风险;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使用降压药,更是肾损伤的“黄金搭档”。
很多人并不知道,药物的副作用可能累积。
长期服药的患者中,有不少因为忽视早期症状,最终酿成大祸。
建议: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常见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症状,务必尽快告知医生。
6.日常饮食习惯,隐藏杀机
药物并非唯一的“肾病推手”,饮食同样不可忽视。
高盐、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而一些保健品和中草药,可能含有肾毒性成分,进一步加速肾功能衰退。
很多人一边吃降压药,一边不忌口,甚至以为吃点保健品能“中和”药物副作用,结果适得其反。
建议:避免高盐饮食,盐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克以内;适当减少肉类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谨慎选择保健品,尤其是含金属成分的中草药。
肾脏的“忍耐”有限,别让错误积累成灾
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往往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才发出信号。
而高血压患者本身就是慢性肾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长期服药,任何一个错误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让“吃药伤肾”这件事,成为你身上的故事。降压药本身并不是坏东西,它救了无数人的命。
但救命的药,也需要用对了方法,才能真正“良药不伤身”。
来源:内科宋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