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一天,阿里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这意味着当了7年阿里系的高鑫零售完全脱离阿里。
都说新零售是个风口,为何最先提出的阿里却告别了“新零售”?
2025年第一天,阿里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这意味着当了7年阿里系的高鑫零售完全脱离阿里。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阿里巴巴的第二起抛售。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公告,将银泰100%的股权向雅戈尔集团出售,预计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3亿元,这一系列决策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战略发展上告别了“新零售”。
值得注意的是,最先提出新零售概念的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五新”战略,其中新零售是重要组成部分。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而现在,阿里巴巴却毅然“告别”了新零售。
阿里收购高鑫零售时,高鑫零售股价约7.29港元,但当时并未披露收购股价,但截至阿里出售高鑫零售前(2024年12月31日)收盘股价为2.48港元,股价跌幅为66%。收购前市值为236.6亿港元,而阿里和德弘资本的交易价值是131.38亿港元,这说明阿里在本次交易中是打折出售,阿里在高鑫零售身上做了赔本的买卖。
在公告发布后,高鑫零售股价暴跌,1月2日股价当日下跌20.16%,3日再跌8.59%。阿里港股股价同样接连下跌,市场对阿里新零售的“撤退”反应直接。
阿里回归主业
2024年3月31日至9月30日,高鑫零售的营收为347.1亿元,再度下滑2.96%,连续7个报告期内营收下滑,但其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提升157.38%。投资人刘波表示阿里此时出售高鑫零售也是在其扭亏为盈时能尽可能卖个好价,毕竟盈利时总比亏损时更有市场。
阿里收购高鑫零售时,高鑫零售在国内超市行业市占率高达15.7%,为业内第一。阿里想进一步融合中国零售领域的线上线下资源,推进新零售战略。“2016年盒马生鲜面世,2017年收购高鑫零售,两者不会只是巧合,阿里本想通过高鑫零售推进新零售战略,但经过7年的磨合后发现高鑫零售不仅未能给其新零售带来帮助,反而成为其负担和包袱,线下连锁实体店的运营复杂程度、门槛要远远高于线上。在阿里换帅后,多次强调回归主业,阿里也认识到其线上才是竞争核心的关键。”刘波对阿里出售高鑫零售并不意外。
阿里“告别”新零售,回归主业,在此前就有迹象。2024年12月17日,阿里巴巴公告,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出售,预计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3亿元。2014年阿里以53.7亿港元收购银泰百货。2017年,阿里联合银泰商业创始人沈国军(当时为大股东)以总价198亿港元将银泰商业私有化。私有化后,阿里持股比例增至约74%。后通过增持成为完全控股方。
同样银泰百货在阿里的经营下也并不理想,2023年银泰百货经营着59个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销售额达315亿元,其中线上销售占比为25%。作为对比,《2023—2024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披露,77.9%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在10%以内。银泰身上已经注入了阿里的线上基因,不过为将银泰数字化,阿里投入巨大,据经济观察报披露,光搭数字化基础设施就耗时三年,这对于有超5万员工、数百家合作企业的银泰百货来说,投入巨大,投资额合计超250亿港元。
但阿里宁愿亏损93亿元,也要出售银泰,或侧面说明银泰在阿里眼中并不是主业,甚至是“包袱”。
安邦智库研究员赵至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一决策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战略发展上告别了“新零售”,减去非核心业务带来的负担,转而聚焦于互联网公司真正擅长的领域。
九年“新零售”的总结
阿里当年斥巨资打造的“新零售”,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先进技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来提高传统零售的效率和用户体验。以阿里当时的影响力和实力,确实被行业看好,认为其会颠覆中国零售市场。
随着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的兴起,阿里的竞争对手不止一个京东,阿里的线上优势被逐渐蚕食。
被阿里寄予厚望的“新零售”,已经成为阿里财报中的“所有其他板块”,而这一类别中有银泰百货、盒马、高鑫零售等,每一个单列出来都曾经是名震一方的“诸侯”,独立上市未果的盒马一度估值达百亿美元,高鑫零售高峰时市值近千亿港元,如今都被统称为其他板块。
刘波认为阿里看似“新零售”战略失败了,但可能不是想象中那样,“表面上看阿里抛售银泰和高鑫零售都亏了,但本质上看他们都帮了阿里很多,以银泰为例,银泰当时手握几千个知名品牌资源,这些品牌当时根本不愿意和天猫合作,收购银泰直接为天猫带来了大量优质品牌,对天猫品牌价值的提升功不可没。高鑫零售也对阿里在新零售上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被出售很正常毕竟阿里也面临盈利压力,回归主业才能确保竞争力。”
从出售银泰,再抛售高鑫零售,阿里已经逐步和新零售作出切割。短期内“回归主业”将是阿里的重心,短期内不会再大规模重返线下实体零售。其实不仅仅是切割新零售,阿里甚至在逐步收缩非核心业务的投资,比如退出小鹏汽车、丽人丽妆等,将重心完全偏移至自身主业。
美团京东为何逆势而上?
和阿里大范围撤出新零售相比,美团、京东等诸多互联网巨头并未收手,反而积极参与即时零售,并展现出了绝佳的发展势头,这个融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场景甚至越来越被王兴和刘强东所重视。
目前看来,即时零售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盒马、永辉生活为代表的仓店一体模式;二是以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为代表的小前置仓模式以及朴朴超市为代表的大前置仓模式;三是以京东、美团为代表的平台模式,而京东和美团的平台模式更让市场关注。
2022年4月,美团推出“拼好饭”,就提前宣告了外卖业务即将触及天花板。但这项业务发展迅猛,其用户覆盖范围也从三四线城市迅速蔓延至一二线城市。这款“拼单”点外卖产品,凭借大量10元左右的平价美食迅速俘获了一大批消费者。吸引了大量的品牌餐饮商家及优质的中小商家加入。根据美团披露的数据,今年三季度,拼好饭的单日峰值订单已突破900万单,目前还在继续增长。
美团CFO陈少晖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预计2024年二季度以及全年,美团闪购订单量增长将远高于外卖,甚至是外卖订单增速的两倍以上。财报数据也支撑了他的预估,最新的三季报中,美团闪电仓即时零售业务仅次于外卖业务,占据了美团第二大业务位置,当季该业务用户数和交易频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京东也不甘落后,推出七鲜,打出了“击穿价真便宜不怕比”的口号,5.9元一只的鲜活乳山生蚝、19.9元买一赠一的黄河口大闸蟹,直击小象超市和盒马鲜生。2017年成立的京东七鲜,原本是在对标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大概因为内部发展路径的权衡,在门店数量和影响力上与盒马相差甚远,一直是不温不火在做。去年9月,京东在“京东秒送”平台上增设咖啡奶茶专区之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正式进军餐饮外卖市场的重要信号。
两大互联网巨头都瞄准了线下的“新零售”。
“美团迫切需要新版图来反哺运力大军,同时找到新的定价锚,京东在阿里和拼多多以及抖音等新兴电商的夹击之下,传统电商前景并不明朗,高品质生鲜驱动的即时零售业务,在人群、消费频次上,都可以和京东的基本盘互补,在市场和知名度都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京东高调杀入,信心的根源还是京东的物流和配送,而美团的即时零售发展的关键也同时是几十万美团小哥的配送能力”。刘波认为相比阿里的短板,美团和京东在这一块的优势较大。
无论美团和京东,都应该从阿里新零售的项目吸取经验,也更应该从拼多多身上学习,毕竟主流用户当下最需要的价值是低价。
还是回到开篇那个问题,“新零售”到底还是不是风口?
作 者 | 无忌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BT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