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甲流当感冒,女子硬扛了10天,呼吸衰竭!医生:两个肺都白了

360影视 2025-01-11 17:33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在医学领域,甲型流感并不是什么稀罕病,可为什么它却能让一个看似健康的成年人短短十天之内陷入呼吸衰竭?标题中的女子,正是因为将甲流当成普通感冒,硬扛了十天,最后付出了沉重代价:双肺“白成一片”,险些丧命。

很多人都觉得,流感不过就是“感冒的升级版”,多喝点热水、熬几天就好了。但真相是,甲流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感冒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主要体现在上呼吸道,比如流鼻涕、鼻塞、喉咙痛。而甲流则是由流感病毒中的甲型病毒引起,病毒毒性强大,传播速度快,且极易诱发并发症,比如肺炎、心肌炎,甚至呼吸衰竭。

就像案例中的女子,前期症状确实和平常感冒没啥区别,发热、乏力、咳嗽,甚至还有点流鼻涕。

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甚至需要靠机械通气维持生命。这就是病毒入侵到下呼吸道、肺部发生严重炎症的结果。

中医怎么看甲流和感冒的区别?

中医里,感冒属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甲流则更像“温病”的一种,属于“疫毒之邪侵袭人体”,病势迅猛,伤正力极强。简单来说,甲流就像是“凶猛的敌军”,而普通感冒不过是“小混混”。如果你把甲流当成感冒来对付,随便扛一扛,等于对“敌军”放松警惕,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案例中的女子之所以会出现双肺“白成一片”的严重后果,主要是因为甲流病毒引发了暴发性肺炎。在医学影像中,双肺“白”其实是指肺部弥漫性病变,充满炎性渗出液,导致肺泡无法正常交换气体。这时候,患者会因缺氧而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甚至迅速进展到呼吸衰竭。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甲流尤其容易攻击以下几类人群:

免疫力较弱的人如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健康但过于“硬扛”的人:如案例中的女子,年轻力壮,但因为拖延治疗,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忽视疫苗接种的人:甲流疫苗能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但很多人觉得“没必要打”,从而增加了患病几率。

中医如何看待“两个肺都白了”?

中医认为,这种肺部急性病变属于“疫毒闭肺”或“痰瘀阻肺”。“疫毒”即病毒侵袭,“痰瘀”则是身体应对炎症时产生的代谢废物淤积,影响了气血运行和肺部功能。

中医治疗此类急症,讲究“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比如经典的麻杏石甘汤,就能针对发热、咳喘等症状清热宣肺。

不少人轻视流感,觉得“我免疫力好,不会得”,或者“得了也就扛几天”。这些误区,正是甲流高发时最危险的“帮凶”!

误区一:发烧退了就是好了

许多人认为,只要烧退了,病就没事了。甲流病毒并不会因为体温下降就停止攻击。有些患者即使烧退了,病毒仍然在体内肆虐,尤其是肺部和心肌,可能导致迟发性并发症。

误区二:抗生素能治甲流

这个误区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仍然有不少人抱着抗生素不撒手。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完全无效!滥用抗生素治不好病,还会破坏肠道微生态,进一步降低免疫力。

误区三:中成药能“一药治百病”

中医确实在甲流的防治中有独特优势,但并不是随便买点中成药就能解决问题。比如有人一得流感就喝板蓝根,但板蓝根只适用于“风热感冒”,对于甲流这种“疫毒夹热”的病症,可能效果有限。

疫苗接种是关键
现代医学的流感疫苗,每年都会根据流行毒株进行调整,接种后能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中医则强调“扶正气以御外邪”,可以在流感高发季节服用一些预防性中药,比如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免疫力强了,病毒自然难以入侵。平时可以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萝卜、梨、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还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损伤正气。

冷暖适中,避免贪凉
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冬春季节不要图一时凉快,穿单薄衣服。中医认为,寒邪容易伤肺,尤其要保护好颈部、背部和双脚。

一旦感染甲流,应该尽早就医,特别是高危人群。

西医方面: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

中医方面: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使用不同的方剂,比如“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银翘散”疏风解表,“宣白承气汤”清热利肺。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健康从来不是靠硬扛得来的。甲流不是感冒,它的凶险在于迅速、隐秘、致命。一旦轻视,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后果。

中医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现代医学也强调早期干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学会尊重身体、尊重科学,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来源:马医师健康小助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