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错的如何才能变成对的?或者说被认定为坏事情的事,如何才能变成一般事情的事?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旦给一件事情找一个借口,那么合理性就有了,有了合理性之后,再去谈论这件被定性了的事情就有的说了。这就是洗白的过程,为什么西方的电影总喜欢谈论
错的如何才能变成对的?或者说被认定为坏事情的事,如何才能变成一般事情的事?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旦给一件事情找一个借口,那么合理性就有了,有了合理性之后,再去谈论这件被定性了的事情就有的说了。这就是洗白的过程,为什么西方的电影总喜欢谈论反战,他们反对的不是战争,而是在战争中被定性的他们,这是同一个道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邪魔的弥赛亚》讲的就是一个被洗白了的故事。一个海边的小镇,一个寻找自己父亲的女人,女人来到了小镇,邂逅了一个男子,然而在这个小镇,男子更女人一样都是外来人,他们能觉察出来小镇的不对劲,但也说不清楚哪里不对劲。然而没过多久,当血色月亮出现后,这种不对劲便越发的猖狂了。最终,两个人发现了小镇的秘密,然而何去何从,答案并不属于任何人。
《邪魔的弥赛亚》是一个邪典故事包装的另一个事实本质,那就是殖民与杀戮。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到了一个层面的故事,就很容易看到小镇吃人的表面上的原因,那就是人性的使然,因为小镇的祖辈们想要活下去,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同类相食,同类相食却包含两个方面意思,一个是同类,一个是相食。
小镇上的魔鬼给出的借口是为了活下去,只有相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活着的人。这看似是一个不错的借口,但是却隐去了人类有别于动物的高尚,那就是人性。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本质原因在于人有远超动物的兽性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人性,人性之所以远超动物,原因在于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兽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东西,如果没有了这个东西,那么人跟动物没有区别。
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最喜欢谈论的就是人性,而他们所说的人性更多的是朝着动物性方向发展,将人性中的黑暗,血腥,残暴等等充分的发掘出来,并且以人性以泛指。长此以往,观众们便接受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人性只代表黑暗,负面,血腥屠杀等等。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人性的,那就是这些负面,仿佛没有了负面,就无法谈论人性。
然而趋利避害是人性,舍生取义更是人性,人性从来是多方面的,有好的就有不好的,如果仅仅是说不好的代表人性,那么那些好的呢?就如同本片当中试图营造出来的概念一样。吃人是邪恶的,残忍的,血腥的,但是吃人加一个定语,为了生存吃人,为了活下去吃人,或者说吃人是人性。这样的结论会导致什么结果呢?那自然是吃人不会被谴责,因为吃人本质上是为了趋利避害,尔后,吃人的害处就没了,吃人也就不会被认为是邪恶的。
这就是西方惯用的逻辑体系,在这个逻辑体系下,舆论会根据事实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这个时候,他们讲的是具体的事例,而不是普遍的共情。比如说战争,他们喜欢隐去战争的发起者,而大肆宣扬战争的承受者的反抗,并说这也是暴力的一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暴力不断地强化,最终的结果就是这部分暴力被归结于战争,因此,他们反战,反战的最后,既然大家都是暴力的实施者,那么大家都一样,而这样的结果,自然是隐去了战争的发起者本身的暴力以及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根据本片中的逻辑来说,因为某一次航海中,船员们被困后需要生存下去,因此,船员们才开始相食,这看上去具有合理性,但就如同一开始我们所谈论的那样,这种合理性本身是将人性下降到一般的动物性一样的水平,它体现的不是人性,而是动物性,这样的体现本身就是一种诡辩。人性之所以超越动物而存在,本身是因是人可以比一般的动物具备更强的自制能力,在极端的情况下,人可以做出来超越动物的举动,比如说极端环境下,人即便是饿死,也不会同类相食等等。如果有人真的这么做了,那么这不就是极端环境下的求生意念,而是一种泯灭人性的举动。这样就没有办法洗白了。
然而本片还是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极端环境下,人求生意念的本能所作出来的一些举动,因为想要求生,因为生还是最大的利益,所以为了求生做出来任何的事情都是可以的,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就是对于人性最大的抹黑。
然而遗憾的是本片所代表的一种舆论长久以来把持着全球传播的话语权,任何有悖于这个舆论的声音无一例外都会被淹没,而我们对于这样的舆论分辨的最有效的参考就是人就是人,人不是动物,任何有悖于人性的东西都需要我们摒弃的,而不是引以为荣。反之,当这些扭曲的言论慢慢的成为了我们习以为常并且恪守的东西的时候,人类的未来也就希望渺茫了。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