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早有听说第二部演员阵容更强大,奈飞投入也砸了重金,可以说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手好牌,按理来说应该又能轻松当个全球顶流。
2025前半个月,比泰国旅游局更失意的巨头出现了。
《鱿鱼游戏》,作为当年火成现象级的神剧,时不时就有人在网上追问第二部。
毕竟早有听说第二部演员阵容更强大,奈飞投入也砸了重金,可以说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手好牌,按理来说应该又能轻松当个全球顶流。
然而当一切铺垫到最高潮的时候,这部剧却意外打了个“哑炮”。
崩塌的口碑直观证明,从第一季的7.7,直接掉到第二季的6.4,还是在观看人数缩减十分之一的前提下。
甚至还有人看完以后,愤怒在网上敲出了“十宗罪”。
市场也很快给出反应,第二部上线以后,奈飞的股价直线下滑。
更雪上加霜的是,越南政府还带头给出重锤。
因为出现有关越南战争的争议性对话,遭到越南观众的抗议和抵制,很有可能在当地流媒体平台下架禁播。
从官方到观众都在吐槽,为何全民神剧的光环也不好使了?
从爆火到吸金顶流,养肥了谁?
在《鱿鱼游戏》之前,可以说从没有一部剧能做到如此“变态”。
它可谓是首创了第一个“反差变态”:童谣紧跟就是枪击、朋友迅速反目成敌人等,随便一个片段都能给解说博主贡献一波泼天流量。
剧外,一系列的吸金效应也堪称“变态”。
因为《鱿鱼游戏 1》中成功制造了许多直观的记忆点:如洗脑的童谣、Young-hee 人偶,甚至绿色套装、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案。
这些元素,有一个算一个都成了吸金顶流。
不少商业嗅觉灵敏的品牌,在吃穿住行上闻着味儿来蹭流量。
首先是吃,在澳洲、西班牙、法国等地,《鱿鱼游戏 2》一己之力承包了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三大餐饮品牌的联名,在过去几乎是没人做到的成绩。
很多小商家推出鱿鱼同款闯关糖等,也在网上火成流量密码。
在“穿”上,彪马 PUMA 以剧中标志性绿色套装为灵感基础,推出定制款运动鞋服;Crocs也推出了联名款洞洞鞋。
还渗透到了体育界,跟热那亚球队、热刺队联名。
至于其他的周边,品牌更不会放过。潮流品牌 KAWS 推出了剧中同款 "KAWS YOUNG-HEE" 玩偶;3C 配件品牌 CASETiFY 推出了手机壳、表带,在市场卖的火热。
有数据显示,《鱿鱼游戏2》与全球范围内20+个品牌产生了联名合作,品类涉及潮玩、服饰、餐饮、教育等。
《鱿鱼游戏》这股火,甚至还烧向了城市文旅。
在纽约的曼哈顿购物中心,奈飞开放《鱿鱼游戏》线下体验,官网显示,普通门票最低29美元起,其他两类VIP门票分别需要45、69美元起,包括儿童在内的体验者可以经历5场挑战,感受鱿鱼游戏的场景环境,一开放票就售空。
总而言之,这些年虽然《鱿鱼游戏》一直没更新,但相关的热度就没断过。
奈飞官方也很会搞事,明知道人们对第二部苦苦追求,却迟迟不发力,一步步拉高大家的期待值。
逼得一些心急的粉丝集体投奔到相关的真人秀“解馋”,总之都是自家生意,也让奈飞再次大赚一笔。
好不容易等了3年,鱿鱼迷们终于盼来了好消息,第二部重磅上线。
为了第二部,奈飞在宣传上也是相当高举高打。
一般的剧宣传,顶多是请当地的明星或名人站台背书,给粉丝发发福利。
而它在曼谷、吉隆坡、悉尼、马德里等多个城市宣传的形式,竟然是在多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旁,复刻了巨型木头人娃娃Young-Hee、粉红士兵群体。
一开口就给人回忆杀,仪式感可以说是相当到位。
然而谁都想不到,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憋了三年,结果来了坨大的”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这个摇钱树,曾经还是“没人要”的小透明。
《鱿鱼游戏》导演曾经表示,剧本其实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但很多制作方认为剧本过于血腥重口,不具备商业价值,找了很多人都失败碰壁。
直到遇见了奈飞。奈飞当然不是做慈善,彼时在平台上观看韩剧的用户多达 3/5,奈飞觉得韩剧大有可为也想猛攻韩剧市场,于是就有了两方的合作。
一开始也是试水,结果没想到,直接1+1>3了。
这也充分给了奈飞和导演组信心,以为在这样的趋势下,第二部应该没有小爆只有更爆。
然而现实却狠狠抽了一巴掌。一般的神剧第二部,起码还是毁誉参半,而在网上搜索《鱿鱼游戏2》的口碑,基本都是一边倒的批评“难看”。
很多人甚至直接表示,“下一季也不看了。”
一个被铺垫到如此高度的神剧,怎么这次观众就不买账了呢?
1.逻辑为“噱头”让位,侮辱观众智商。
为了让剧情更抓马,导演依旧往里塞了不少“狠活”。
在戒备森严的游戏环境下,有人能头戴致命发簪、有人携带药物,男主成奇勋甚至还能嘴里含着监视器。
反差是有了,落到观众的观感却是:剧情“反智”。
早在第一部就有人吐槽过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但因为热度太高而被导演组忽视,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第二部新增了“游戏是否继续”的集体投票,几乎每次投票,好巧不巧都是在最后一个人前来到平局。网友不禁感叹,第一次看好紧张,第二次第三次“爱咋咋地吧”。
更不用说作为一人活过第一季的成奇勋,在经历如此多地狱级考验之后,不仅没有变得更聪明成熟,反而在“反骨”(愚蠢)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先是游戏里不断干扰投票挑战组织方底线,后是企图联合几个玩家,对抗“鱿鱼游戏”整个幕后组织,又简称为“送人头”。
男主的一通骚操作,没人感受到他的善良正义,只是让“成功全靠男主光环开挂”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开挂的不仅是男主,连走路颤颤巍巍的六旬老太、快要生产的孕妇,都能灵活躲过各种内部激烈生死战,堪称人类生存奇迹大赏。
这些剧情细节越是抓马,越让人难真正代入。
2.观感为营销让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很多人之所以吐槽第二部,也是因为珠玉在前。
《鱿鱼游戏 1》的设定主打一个"简洁有力",最典型的就是节奏快,第一集就进入游戏,9集就有6个游戏。这也是当初吸引奈飞的地方,不拖沓、短平快一向是奈飞选择爆款剧的标准。
游戏,也是全剧最有看点的元素没有之一。无论场景还是玩法,在足够创意的同时,还能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然而到了《鱿鱼游戏2》,大量拖沓的背景和人物台词铺垫直接占满前两集,直到第3集,游戏才正式开始。
整整7集下来,只有3个游戏,其中一个游戏还是直接复刻第一部的木头人,少了很多新鲜感。
不仅刺激剧情部分太少,连整个第二部都给人感觉像是“拦腰斩断”的半成品。
结尾到男主爆发起义战后直接戛然而止,想看后续还要等《鱿鱼游戏3》。
有网友阴谋论猜测,其实全部剧情早已拍好,只是为了营销第三部而做拆分,因此第二部又被人形容为:《鱿鱼游戏3》的大型宣传片。
很多人看完后的第一感觉不是心跳加速,而是感觉被骗了的愤怒。
《鱿鱼游戏2》被骂惨,
锅不仅是套路来背
《鱿鱼游戏》能爆火,除了剧情够吸睛之外,背后高人奈飞的确功不可没。
不光是最初肯接盘这部没人看好的剧,后续的推广和投入更是不遗余力。
同时,在制作上也声称“毫不干涉”。
财大气粗的奈飞,给韩剧主演的出场费是韩国传统制作公司的两倍。《王国》编剧更是说出那句人尽皆知的名言,奈飞“只给钱,不发表任何意见”。
表面上,不仅是《鱿鱼游戏》,此后的《黑暗荣耀》、《现在拨打的电话》等,趟出了不少爆款之路。
奈飞还在2023年宣布,计划未来4年内向韩国投资25亿美元,制作剧集、电影及其他电视节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知心大哥奈飞,对韩剧的慷慨也是带着“引号”的。
一方面,因为奈飞一次性买断版权,这意味着,不论剧集后续能产生多少收益,这部分钱只会进入奈飞的口袋。
《鱿鱼游戏》就是如此,为奈飞创造了高约 9 亿美元的商业收益,但这部剧背后的韩国制作公司只能赚取制作费,除去成本,其总利润约在 150 万美元到 370 万美元。
导演也坦言,“第一部的成功没让他赚到什么钱,必须要拍第二部才能补偿第一部成功的报酬。”
另一方面,奈飞的过度干涉营销,目前来看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反噬”。
先是有关抄袭、融梗的质疑越来越多,有网友统计剧中至少与4个国家的7部作品有元素、桥段“撞车”的情况。
更是有地方组织联合抵制,《鱿鱼游戏》作为一档分级为“TV-MA级”(17岁以下禁看)的剧集,引起多国学校及家长组织的警告和抵制。
最关键的是,韩剧作为昔日奈飞最大的受益者,却并没有想象中提振电视台,反而越来越没落。
最近几年,KBS电视台宣布因收视率惨淡暂时停播2023年水木剧,韩国tvN电视台也宣布因财务和广告原因停播水木剧。有导演更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韩国电影正面临系统性危机。
虽然奈飞声称不干涉创作,但只要是奈飞经手的影视剧综,调性越来越一致:暴力血腥尺度大,换句话说,就是一步步吞噬韩国本土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从恋综《单身即地狱》,到生存节目《海妖的呼唤》、网红PK类《黑白厨师》以及各种下饭神剧。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哪哪都有《鱿鱼游戏》的影子。剧里每个人的台词,综艺的玩法设定,不用说下一句观众就能想到。
而韩国作品本身的细腻、情感深度等优势,却似乎越来越式微,无视正常逻辑硬伤更是“奈飞化”被诟病的重灾区。
刀哥觉得,追求爆款没有错,但不能唯爆款论。明明用着全球最好的影视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结果最后端出来的全是一盘盘影视剧“预制菜”。
这次《鱿鱼游戏2》的滑铁卢算是敲响警钟。无论口碑还是观看人数,第二部都称得上彻底跌落神坛,也让奈飞想要更赚一笔的算盘落空。
其实纵观各种神剧,有类似轨迹的不在少数。
第一部封神,第二部平庸注水、第三部彻底被人抛弃。
《鱿鱼游戏3》的效果如何还不好说,尽管导演信誓旦旦地承诺“第三部比第二部好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IP赚钱也不会像过去那么轻松了。
观众的关注就是双刃剑。一旦被辜负,也必将遭到更大的反噬。
只以赚钱为目的,观众终会用脚给出投票。
来源:金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