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持教育变革转型

360影视 2025-01-13 15:52 2

摘要: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空前活跃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刻重塑全球创新与经济格局。同时,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教育领域也随之经历着深刻变革。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空前活跃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刻重塑全球创新与经济格局。同时,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教育领域也随之经历着深刻变革。

2024年11月15日-17日,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 供图|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2024年,全球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教育积极作为,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文明交流互鉴以及新时代教育变革等方面与各国加强协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技术变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智时代,教育的前行方向成为世界各国亟待思考的重要命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

2024年,数字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全球性热点议题。1月30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作主旨演讲时指出,“数字教育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服务现代化、更好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打开了希望之门”。从世界共识到国家战略再到区域合作,发展数字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和改革所向。自2022年,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将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后,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积极尝试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包容且公平的优质教育,以数字技术助力个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合作中,中国-东盟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合作新路径,高校、企业、政府等各方纷纷参与其中。而且,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中心已于2024年启动运行,并首次开展高校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积极通过发展数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并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专门部署,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4年也是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第3年。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中国将突出应用服务导向,大力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致力于将中国数字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与变革提供有效路径。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其极大拓展了时空范畴,为拓宽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提高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水准、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能更广泛且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构建了更加优良的技术根基。另一方面,技术伦理、数据隐私与安全等相关问题引发各界普遍关注,成为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议题。

此外,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各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美国教育部于2024年1月22日发布的《2024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缩小数字接入、设计和使用鸿沟的行动呼吁》(2024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NETP]: A Call to Action for Closing the Digital Access, Design and Use Divides)中,就专门制定了针对教育工作者的数字素养标准。

独行快,众行远。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中国提出《数字教育合作上海倡议》,倡导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地应对技术变革。去年,中国更是在国内多场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全国教育大会也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争取在数字化的新赛道上成为领跑者。未来,随着更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中国数字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为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中文教育系紧中外文明交流纽带

2024年12月6日,法国高等对外贸易学院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巴黎西部的拉德芳斯举行,标志着法国第18所孔子学院成立。

中国于2004年开启了与国外机构合作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的征程,先后成立了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它们分别成为亚洲、美洲、非洲第一所签约成立的孔子学院,为后续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设立奠定了基础。历经20年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地已设立孔子学院近500所、孔子课堂近770个,累计学员超2000万人次,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语言文化教育机构,更是传播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学习机会,有力推动了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使用。

中文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近年来中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习近平主席始终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多次勉励海外中文学习者做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人民友好的使者。过去一年,“汉语桥”冬令营、“国际中文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接连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中文学习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踊跃参与。

国际中文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教学本身,其构成了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要道,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2024年世界中文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并充分肯定了国际中文教育在文化互通互信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蓬勃发展的国际中文教育,为增进海外民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成为联结中国与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了解与融合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还为各地青年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沙特教育部次大臣哈桑·哈拉米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说:“学习中文为沙特学生提供了适应现代化就业市场的宝贵技能,增加了从能源到基础设施、到技术、到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就业机会。”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体系构建和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精准传播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需求日益凸显。例如,“越南中文影视热”等案例便充分说明了结合当地流行文化、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意大利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表示,“期待中国深化与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使中文教育更贴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过去一年,中国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教育会议,全方位展示中国教育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分享中国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大会等国际重要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均作主旨演讲或致辞,介绍中国在数字教育、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的突出发展成就和实践经验等。同时,借助国际会议平台,中国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深入探讨教育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趋势、新问题,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例如,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中国创新性地提出共建共享“会、盟、奖、赛、展、刊”六大职业教育国际公共产品,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响应。

2024年,正值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10周年。10年间,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保持着稳定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双方携手开展了广泛、深入、务实的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推动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发展、促进非洲教育发展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优先事项中,中国高校、社会组织和政府也积极参与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一直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关注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需求,致力于推动全球教育公平与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援助与合作项目,如设立奖学金、培训师资力量、援建学校等,全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教育水平,努力缩小全球教育差距。2024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进“未来非洲职业教育”计划,共建工程技术学院,建设10个“鲁班工坊”。

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特质之一是“国际影响力”,并强调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因此,我们应坚定迈出教育国际化的“中国步伐”,将中国方案融入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切实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使我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事业中成为主动的倡导者、积极的建设者,乃至有影响力的引领者。

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把中国教育摆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数字教育等前沿领域,拉紧中文教育等重要支撑,深度参与全球教育发展事业,把握世界教育强国的共性特征和规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让教育交流合作之花在全球绽放,携手各国积极应对教育变革转型,共同开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本刊记者 伍依然)

作者:伍依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