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路过容易错过的书店,让时光走慢

360影视 2025-01-13 21:52 2

摘要:即便从斯多格书乡门前经过,也很容易错过,因为门外没有书店的醒目标志;但木门藤蔓石墙,恣意生长的植物呈现出的自在,也很难让你忽视它的存在。这家蜗居在北大边、长得不像书店的书店,却已经陪伴读者走过了20余个春夏秋冬。

即便从斯多格书乡门前经过,也很容易错过,因为门外没有书店的醒目标志;但木门藤蔓石墙,恣意生长的植物呈现出的自在,也很难让你忽视它的存在。这家蜗居在北大边、长得不像书店的书店,却已经陪伴读者走过了20余个春夏秋冬。

乘绿皮火车去一本本淘书

冬日,记者探访了北大畅春园1号的斯多格书乡。推开木门,斯多格书乡几个字掩映在枝蔓中,顺着石板小径走过,再推开一道小门,一个岁月浸染过的书香世界就在眼前。

书店内部空间呈条状,身在其中,那些老书老物件,却有着无声的力量,让你顿时安静下来,不忍侵扰周遭的一切。

书店以人文社科读物为主,有4000种图书,八成左右为二手书。斯多格书乡“乡长”郑宇回忆说,多年前他经历一番探讨后明确了方向:北大学子毕业会割舍掉带不走的书,有的留学异国也会淘汰一批书,因此他希望这些书能在书店延续生命,以阅读形式让文化价值继续流转下去。这就是斯多格书乡的起点。

店内很多图书由郑宇四处淘来。今年4月,他从网上得知河南漯河一家名叫朝辉书库的书店要出售一批旧书,于是立刻从北京西站乘绿皮火车赶赴漯河,每天挥汗如雨精心挑选,最后选中了1000多本好书。挑书之余,他和书库老板朝辉来到麦浪涌动的田间,还亲眼目睹农人抗旱的情景。“人文情怀不是飘浮在空中,一定和土地联结、和生活联结,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产生联结。”郑宇说,斯多格书乡的宗旨和追求正与此产生默契。

书店里的书驳杂,却用专架陈列着《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文学杂志,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杂志纸张已泛黄,有的甚至还包着书皮。这些杂志也是郑宇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淘来的,已历经多年积累。

“我可以节俭朴素,可以简单生活,但遇到有价值的物料、书籍,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倾囊而出。”20多年来,郑宇多数时候都是靠一己之力支撑起书乡,但毫无疑问,他拥有着幸福和快乐。

每个物件皆有来历有故事

多年前,郑宇在工作之余常常去万圣书园阅读,他形容书店如同长者讲述的故事一样,承载着丰富经历和深刻认识,几代人身处其间,有着无法言说的默契。但将爱好延展成终其一生的事业,是他没想到的。

上世纪末,斯多格书乡诞生于北大与清华交界处的一个胡同里,30平方米的空间,视听交流、音乐欣赏、电影放映以及举办诗歌、文学活动,让无数北大学子受惠。

郑宇还会将学者案头的烛台、台灯、书架、沙发都拉了回来,更有从中学回收的小提琴、从对面餐馆买来的藤椅、街角废品站给留存的黑胶唱片机等等,这些留有岁月痕迹的物件如今依然“安康”,成为这家书店特别的存在。

这个书架曾是唱片架。

店内大大小小的书架都有故事。郑宇指着一个白色书架说,它原本是红色的唱片架,来自黑胶唱片收藏家姚吉教授的视听空间,“时光沉淀在上面,器物本身有了沉着的痕迹,和我们连接的更是过往的记忆。”

已是下午时分,冬日的阳光照进来,洒进院落,而院落里的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装置”此时显得更为生动。院墙是150多块泰安捶衣石垒起来的,它们是用吊车叉车从山东运抵北京的。院墙还有从河北运过来的古砖,像是书籍一样自然堆砌着。用坏了的畜槽也来自山东,被巧妙变造成了院子里的坐榻,尽显乡野气息。来自河南的拴马桩矮矮的,像是栓小马用的。此时,院子里自由生长的树、花、草,相互映衬,和书一起构成一个别样的整体。营造如此别致的氛围,是郑宇美学追求的一种表达,“我力图实现一种文学和电影艺术效果,希望搭建棚屋式的空间,将文学意象、艺术意象串联起来。”因为在他看来,没有文化的引领,艺术是不深刻的,没有艺术的装点和辅佐,文化又是苍白和枯燥的。

实现人与人的温暖联结

“斯多格书乡”里的“斯多格”源自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而郑宇正是通过几十年的坚守,践行西方古典学中“斯多葛学派”的理念,“个人本身即是自足的,个人的幸福全在于内心的宁静和顺乎自然。”与此同时,“书乡”则是呼应着中国古典学中,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我们这里像是一个思考和疗愈场所,也是一个深度社交场所。” “乡长”郑宇说,这些年,不少大学艺术学院、哲学系、中文系有关古典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沙龙活动已多次在此进行。

冬日的斯多格书乡传递着温暖,读者常常在这里一坐小半天,和着日光,边品一壶烫茶,边读书、写字。而读者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明信片记录着他们与书乡的深度联结。一位读者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寄来明信片,向斯多格书乡致以春节问候,还说自己正在塞维利亚学弗拉门戈舞蹈。一张寄自厦门的明信片言语感人:“想念北京,这种爱是说不出的;想念书乡,这种爱是写不尽的。” 寄自苏州的明信片辞藻优美:“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一位台湾学子写道:“谢谢您能在这个步调快速的时代下,经营这块仿佛能让时光走慢的天地。”

对于“乡长”郑宇来说,和读者的相遇是他最为看重的财富,有的读者时隔十年再度走进书乡。他更惊喜发现,因为口口宣传,也因为网络平台的传播,如今走进书店的三分之二读者都是新人。

多年来和无数学者结成的友谊更是斯多格书乡独一无二的景致。郑宇怀念与已故的北大副教授胡续冬的一次次相聚,书店刚开业的时候,胡续冬三天两头地来,他们在一起聆听拉美音乐、探寻当代诗歌。更有无数的学者多年后回来了,将学术沙龙办到这里。

读者护佑的书乡将有扩展,郑宇感恩于北京市、区两级实体书店相关扶持政策,斯多格书乡本年度获得了援护补贴,这给书乡的未来发展带来助力。他说,书店旁侧单位有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希望可以经过属地部门协调,将其利用起来;他更希望将珍贵的文学杂志可以通过橱窗对外展陈,与更多人产生共鸣……

记者:路艳霞,程功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